“互联网 ty 背景下高职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自我提升路径探究
段琪 刘红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723002
一、研究背景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颁布,“互联网 + 职业教育”已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其核心要义在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系统性重塑传统教育教学形态,以促使其数字化转型。随后,《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21-2025)》《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出台,进一步明确了技术赋能在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并对职业院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综合素养提出了迫切要求。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关键构成,高职教育承担着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职责。高职教师作为职业教育活动的引导任务,其信息素养水平将深刻影响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融合效果。当前高职学生群体呈现出生源结构多元、文化基础参差不齐、学习效能有待提升的特点,但同时思维活跃度高、实践操作能力强。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学生群体的差异化学习需求,如何构建与时代发展需求相契合、符合未来技术赋能趋势的新型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关键课题。
尽管“高职教师信息素养”已逐渐成为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主题,但通过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的检索发现,2016 年到 2025 年间,关于“高职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成果仅 91 篇。虽然高职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逐步引起学界关注,但深入探讨其内在机制与提升路径的研究仍匮乏。基于此,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深化探究,通过系统的调查与分析,探索高职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内在机制与可行路径。
二、概念界定
从职业教育研究视角出发,结合国内学者已有的研究成果,本研究认为,“互联网 + ”是以信息通信技术为底层支撑,依托互联网平台架构,借助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创新成果,推动教育系统从数字化向智能化转型的实践。其核心是通过智能化技术重构教学流程,实现教学资源从标准化供给向个性化配置的转变,建立基于数据驱动的动态评价体系,最终为高职教学改革提供全要素的技术基础设施和持续的创新动能。结合国内学者对教师信息素养的维度划分和内涵解析,本研究认为教师信息素养是教师主动运用信息技术,对信息及信息化资源进行搜寻、获取、加工与利用的意识和能力,具体表现为借助信息技术发现并解决教育教学问题,进而对教育活动起到提升与优化作用。其构成维度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应用能力以及信息伦理与安全。
三、高职教师信息素养所存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问题及表现
高职教师在信息素养提升的过程中,仍面临一系列问题。信息化教学理念认知存在偏差,其对技术赋能教学的认知多停留在辅助工具范畴。这种认知局限性进而造成其信息知识体系不够完整,教学过程中往往局限于以 PPT 展示文本等浅层应用,而缺乏利用虚拟仿真等先进技术拓展学生对立体式、沉浸式体验的实践。同时,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相对薄弱,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施环节缺乏成熟方法与操作技巧,从而限制了教学手段的创新性与多样化,导致信息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其在教学过程中的潜能。与此同时,信息伦理与网络安全意识仍需强化,在遭遇网络病毒、非法信息或安全威胁时,防护与应对措施不够完善,难以有效抵御潜在风险,这不仅影响了教师自身的网络行为规范,也未能有效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网络伦理观念。
(二)原因探析
教师自我发展驱动力不足。当前,高职院校数量庞大,但师生比例普遍失衡,许多教师需兼任多项职能,不仅承担多门课程教学,还需处理行政与科研事务,教学压力显著增加,从而挤压了个人学习与能力提升的时间与精力。尽管多数教师已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但在学习与应用过程中依然会遇到技术瓶颈,尤其是中高龄教师对新兴事物的理解与适应节奏相对缓慢,仍倾向于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在掌握信息化技能时,他们往往需要团队支持。与此同时,不少院校信息化建设滞后,学习共同体等促进型机制难以充分发挥作用,也间接限制了教师信息知识体系与实践能力的加速发展。
四、高职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内生动力路径
1. 提升认知,准确把握信息化教学价值。职业教育领域的教师务必清晰认识到,新时代下信息素养已成为适应教育数字化发展所必需的专业素质。尤其是年长的教师,更需主动调整观念,积极引入符合时代趋势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从而提升课堂的现代化程度。信息能力的养成,不应仅依赖学校安排的培训课程或讲座,还需结合日常教学实践激发个体自主创新的动力。与此同时,高职教师要善用互联网与多媒体工具,持续关注职业教育的新趋势,拓展专业信息储备,并在课堂上主动探索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机结合,逐步增强跨领域整合能力。
2. 重视实践,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实践活动是积累教学经验和提升信息化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设计中,可利用智慧职教平台等渠道遴选优质数字教学资源,或自主研发多样化的教学课件与主题教学包,确保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原创性。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开展项目制、情境式及模块化教学,巧妙设计探究性学习任务与活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提升学习效果。在课堂实施环节,应善用互动工具和多媒体环境,增强沉浸感与交流频率,以便根据学生反馈适时调整教学策略。教学评价,应突出学生的参与性和主体性,鼓励其开展自评与互评,形成全面可视化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3. 加强反思,增强信息创新意识。课堂作为动态生成的场域,往往会出现计划外的变化,教师应结合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反馈,灵活修正教学方案,并利用信息化工具记录与分析课堂数据,为后续优化提供依据。信息化教学改革走在前列的教师,应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探索新技术的应用路径,营造富有特色的校本教学模式,为其他教师提供可借鉴的案例经验,从而推动形成集理论、虚拟与实践于一体的高效语文教学体系,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 +”背景下,高职教师在信息素养方面存在的认知、应用与伦理等多重困境,其信息素养的提升存在紧迫性与必要性,但教师依旧是自身专业发展第一责任人,通过“认知重塑”、“实践融合”到“反思创新”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自我提升路径,才是适应时代需求的终身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袁芯 .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J]. 教育教学论坛 ,2024(41):39-41
[2]杨宗凯.在中国教育学指引下进行教育数字化[J].教育研究,2023(7):12-16
[3] 王静 , 巫美琴 .“互联网 + ”背景下高职语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J].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22,39(4):142-145
[4] 朱龙 , 付道明 . 设计思维 : 智能时代教师不可或缺的核心素养 [J]. 电化教育研究 ,2022,43(03):98-104
[5] 霍倩倩 , 夏鹏飞 . 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对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策略研究 [J]. 科技风 ,2022(32):68-70
课题编号:本文系 2023 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互联网 +’背景下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课题批准号:2023YJE37)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