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知识产权视角下高校创新平台成果转化模式探究

作者

王玺

东莞城市学院法学院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 523419

前言:

当下科技快速发展,高校是科技创新重要参与者。如何将高校研发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需要高校高度关注。高校创新平台能够助推科研成果高效转化。对此,要深入探索知识产权视角下高校创新平台成果转化模式,以便更好推动高校创新平台成果转化。

1、知识产权视角下高校创新平台成果转化模式

当下,高校打造创新平台能够更好推动技术研发与创新。高校依托于创新平台能有效整合资源,实施跨学科协同,进而推动其成果有效转化。作为一种重要的媒介,高校创新平台能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使得实验室成果有效转化为可利用技术和产品,为国家创新提供强大动力。在这过程中要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不仅仅是高校科技成果的法律保护屏障,还能够避免技术成果侵权,保障科研人员的权益。可以说知识产权制度为高校创新平台成果转提供坚实的支撑,保证了科技成果商业化。因此,要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加大高校创新平台成果转化模式探究,以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更好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1.1 技术转让模式

技术转让模式是指高校在产学融合合作中,由高校组织自身研究团队进行技术研发,最后将研究成果转让给企业等生产方,由企业最终将高校创新平台成果转化为具体产品,实现产业化。这种合作模式投资回报率高,但是也容易失败。特别是成投资成本较高。在当下,高校创新平台通过技术转让日渐成熟,已经成为高校与企业合作一种主要形式。但是在衡量经济效益上,这种模式并非有效合作模式。

1.2 技术许可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高校创新平台将研究成果以技术专利许可形式转让给企业,由企业投入各种生产要素进行深入研发,比如资金、设备、场地。同时,要求高校科研人员深度合作,以高校创新平台成果作为基础开发出相应实用产品,并作为企业主要业务,推动平台成果转化为产品。通过这种技术许可模式赋予企业相应专利许可,高校能有效保留专利权,同时最大化获取其专利权益。这种模式也存在着相应问题,高校与企业一般是短期合作、浅层次合作。这不利于企业对产品进行进一步创新,因此企业的长期持续发展受到影响。特别是这种技术专利合作,由于缺乏标准,很容易出现高校与企业产生分歧,对于企业深入和持续的发展也造成影响。

1.3 校办企业模式

校办企业模式是一些高校具备较强科技成果项目综合实力,他们借助于自身科研优势,整合校外资源,独自独立创办附属的科技企业,进而有效转化高校创新平台成果。这样,高校具有双重身份,既具有高校身份,也有企业身份。其优势主要体现在校企之间沟通成本大大减少,因此能推动科研成果转化速度不断加快,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同时,高校具有双重角色,能对高校自身的缺点有效弥补,确保创新平台成果更加契合社会需求,实现市场化。这种模式能有效弥补高校经费不足问题。在当下高校经费不足已经成为制约高校创新平台转化的主要问题。而且这种模式下高校毕业生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

1.4 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模式是指高校与企业紧密合作。与技术转让合作模式相比,这种模式能够提升二者之间合作成功率。根据双方投入不同,这种模式又可以分为两大发展模式,一种是高校和企业共同开发,第二种是企业委托高校开发。这样高校和企业明确分工,对各方资源有效整合和利用,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共同开发,共享合作,共享转化成果

所带来的各种利益。

1.5 大学科技园模式

大学科技园是指以科研能力强的企业作为依托,建立的科技园区,为企业提供科研成果转化服务。这种模式主要是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为高新技术企业服务,一方面是输送人才,另外一方面是提供相应科研成果。通过这种模式能有效结合科技园区人才资源与企业社会优势,有效促进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联合。在这种模式下,园区向企业提供专业服务,为企业科研项目提供支持。在企业保证其专利权情况下,为其提供科技转化成果。科技园能有效创新技术,形成自身专利,进而帮助企业将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为具体产品。这些高新技术企业具有较好孵化功能。科研团队可以建立高科技企业依托大学科技园吸引更多大学人才,加大研发能力,推动科研创新持续转化,确保能高新技术企业具有较强竞争力。

2、高校产学研成果转化体系发展趋势

2.1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在知识产权视角下探索高校创新平台成果转化模式要以市场的需求作为导向,否则转化没有任的意义。要注重结合市场需求导向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这就要求高效创新平台要紧跟市场发展需求与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开展创新推动成果转化。高校要结合市场的需求,服务企业,推动科研成果真正能够转化为为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相应产品。特别是要注重为企业提供核心技术,确保具备知识产权,具有更强竞争力。

2.2 提升高校科研成果质量

拥有知识产权并不是为考核评比,不应当受到某些指标评价的干扰。运用是实现高校知识产权的核心,只有转化科技成果才能创造价值。应当将知识产权覆盖到科研项目的全过程,从立项、实施、验收及成果转化全覆盖。要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流程管理机制,在不同阶段做好各项工作,比如专利导航、专利布局、专利挖掘和高价值专利培育。在科研结束之后,要运用好专利,切实把知识产权作为推动科技创新重要举措,优化和提升学校知识产权工作质量。

结束语:

高校创新平台成果转化是一项复杂过程,涵盖多个环节,要对现有的成果转化模式不断优化和完善,特别是要注重保护知识产权进而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价值最大化,切实发挥出高效创新平台的作用和价值,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江哲 , 刘益 , 陈晓菲 . 产学研合作与高校科研成果转化 :基于知识产权保护视角 [J]. 科技管理研究 , 2018, 38(17):8.

[2] 杨帆 . 知识产权保护视角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问题探究 [J].楚天法治 , 2023(21):0031-0033.

[3] 李宁 . 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 [J].青年时代 , 2018.

[4] 何科方 , 罗林波 , 曹杰 . 基于网络视角的高校知识产权运营平台治理模式 [J]. 武汉工业学院学报 , 2021, 040(005):84-89.王玺(1990.1) 男 汉族 辽宁鞍山人 学历:硕士研究生 职称:讲师 从事民商法、知识产权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