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以患者为中心的肿瘤心理关怀体系构建:意义阐释与实践路径研究

作者

陈玉博

河南省肿瘤医院 河南郑州 450000

  

肿瘤不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造成身体上的巨大痛苦,还可能引起包括局部压迫、全身影响、免疫抑制、代谢紊乱、恶病质以及心理层面的复杂问题。从确诊的震惊恐惧到治疗过程中的焦虑抑郁,到康复期的担忧不安,肿瘤患者的心理状态像是坐过山车一样起伏不定,研究显示,心理痛苦不仅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降低免疫治疗的效果。例如,一项针对77 例新诊断的IIIB-IV 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研究发现,有心理痛苦的患者总有效率仅为 35.9% ,而无心理痛苦的患者ORR 高达 63.64% 。因此,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肿瘤心理关怀体系迫在眉睫。那么,什么是以患者为中心的肿瘤心理关怀体系呢?下面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一、肿瘤患者心理问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肿瘤的诊断瞬间打破患者原本平静的生活,患者因为对疾病的未知恐惧,担心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效果、预后情况,很容易陷入极度的焦虑情绪,部分患者在得知自己患有恶性肿瘤后会立刻联想到死亡的威胁,产生强烈的无助感与绝望情绪,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致使身体释放应激激素,损害免疫系统的功能,形成恶性循环。肿瘤治疗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涉及手术、化疗、放疗等手段。这些治疗在提升疗效的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了身体创伤、疼痛、行动不便等不适,化疗还可能导致恶心、呕吐、脱发,放疗则可能引发皮肤受损和疲劳。这些身体上的痛苦,往往让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二、以患者为中心的肿瘤心理关怀有效果吗?

良好的心理状态可增强患者对治疗的自信心,患者感受来自家人、朋友、护理人员的关心,会更积极配合治疗,按时服药、接受检查、遵循医生的建议,其二积极乐观的心态可促进身体免疫力的提升,有助于患者抵抗疾病,具有积极心态的肿瘤患者,身体恢复速度更快、生存率也更高,而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中的患者,免疫系统功能会受到抑制,影响疾病的康复。且以患者为中心的肿瘤心理关怀可指导患者适应疾病带来的变化,缓解身体、心理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护理人员采用心理疏导、情绪管理等方式,能指导患者学会应对负面情绪,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参与有意义的活动,提升生活的掌控感,提高生活质量。

三、以患者为中心的肿瘤心理关怀体系都有什么?

(一)心理疏导的技巧

以患者为中心的肿瘤心理关怀体系中,倾听是心理疏导的重要工作,是形成良好医患关系的载体,应主动倾听患者的诉求,给予一定的关注支持,倾听时需全神贯注,不打断,让患者感受到尊重与深切的理解,患者倾诉自己对疾病的恐惧和担忧期间,护理人员通过点头、眼神等非言语方式表达倾听,并及时给予简短回应,且护理人员需使用温暖的话语安慰患者,患者遇到困难挫折期间,护理人员可以说“您不要害怕,我们会一直陪伴在您身边,共同战胜疾病。”。介绍成功治愈的案例,使患者看到希望,增强治疗的信心,认可并赞扬患者在治疗中的每一分努力,给予积极的鼓励,患者完成化疗后对患者说“您化疗表现非常棒,坚持下去,一定会越来越好的”,以此缓解患者的情绪,提升心理关怀水平。

(二)情绪管理的方法

深呼吸是简单有效的放松方法,可使患者缓解紧张情绪,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在安静环境中缓慢吸气,感受腹部逐渐膨胀,再缓缓呼气,体会腹部收缩,重复操作,每次呼吸尽量保持均匀、缓慢、深沉。或是开展瑜伽、冥想等放松训练,使患者放松身心减轻焦虑症状,瑜伽通过身体的伸展动作、呼吸的精细调节以及冥想的实践,有效缓解身体的紧张和焦虑情绪。而冥想则专注于集中精神,排除杂念,从而达到内心平静与放松的效果,护理人员应当耐心指导患者进行瑜伽练习或冥想训练,以此提升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同时需指导患者与亲友分享感受,获得支持理解减轻心理压力,患者与家人、朋友保持沟通交流分享在治疗过程中的喜怒哀乐,亲友的关心鼓励给患者带来温暖力量,使其感受到自身并不孤单,为情绪的有效管理提供保证。

(三)认知行为疗法的应用

认知行为疗法是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是改变患者原认识过程中引起不良行为、情绪反应的错误认知观念,使患者的情绪恢复到比较健康的状态。肿瘤患者的心理关怀中需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引导患者调整不良的思维模式、行为习惯,教导患者如何有效应对负性情绪和认知偏差,进而提升他们的自我认知水平和情感管理能力。在此期间,护理人员需细致地向患者传授疾病、治疗及预后相关知识,涵盖应对策略、社会支持的重要性以及情绪状态对身心健康的深远影响,并提供实用的应对技巧,帮助患者建立客观且正确的认知。通过举办讲座、分发教育资料等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解肿瘤的成因、治疗手段及康复流程,旨在加深患者对疾病的理解,有效减轻其恐惧与焦虑情绪。尤其对于伴有抑郁症状的肿瘤患者,他们往往持有‘治疗无效,绝望无助’的消极观念。对此,需运用认知重建技巧,逐一挑战并纠正患者的这些负面思维。通过展示康复患者的成功案例,激励患者认识到癌症并非不治之症,只要接受适当治疗、保持积极心态并加强自我锻炼,完全有可能战胜病魔。同时引导患者将自己的病情与比自己情况不佳的病人进行比较,使病人比较现实,而且较为积极地评价自身的病情,患者可意识到“我的邻居不得不进行化疗和放疗,我只需要进行放疗”“我的血细胞计数在治疗中上升了,一位病友不得不停止他的治疗,因为他的血细胞计数很低”等情况,增强参与治疗的信心。

(四)家庭社会的支持

家庭是患者最重要的支持来源,家属需耐心倾听患者的内心感受,给予他们情感上的陪伴与支持;同时,积极学习疾病相关知识,以分担患者的心理压力。此外,应鼓励患者参加医院组织的健康讲座,共同分析疾病的治疗与护理要点,通过给予患者充分的信任与鼓励,让他们深切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力量。社会各界应给予肿瘤患者更多的理解支持,消除对他们的偏见,社区组织肿瘤患者互助小组为患者提供交流平台,分享经验互相鼓励,增强心理抗压能力,举办健康讲座,邀请专家讲解肿瘤知识,使患者、家属正确面对疾病,社会公益组织提供资源链接、心理援助等服务,为患者解决实际困难。同时医疗团队在肿瘤患者的心理关怀中也具有一定作用,护理人员应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干预方案,对于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患者,指导其寻求专业的心理辅导,为其联系心理医生,改善心理状态。

(五)专业心理的指导

肿瘤患者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寻求专业心理干预至关重要。心理咨询师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采用心理教育、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法,帮助患者缓解心理问题,提高生活质量。例如,在青岛路乐国际肿瘤康复医学中心,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通过倾听患者的内心感受,理解他们的恐惧和担忧,给予他们温暖的关怀和鼓励,从而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在心理教育的过程中,为患者传授心理学知识、应对技巧,提高认知调节能力,在心理治疗期间,采用多种方法如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和人际心理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侧重于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通过倾听、理解、宣泄、解释和鼓励等手段提供情感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认知行为疗法和人际心理治疗则着重于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缓解心理压力,从而促进患者的心理康复。

结语

综合现代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以患者为中心的肿瘤心理关怀体系是综合性的关怀体系,包括音乐疗法、暗示治疗、放松训练、生物反馈、心理咨询、心理教育等,旨在缓解肿瘤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其治疗信心和生活质量,促进疾病的康复。同时应该加强科普宣传,提高人们对肿瘤患者心理关怀的认识,营造关爱、支持、尊重肿瘤患者的社会环境,达到预期的目的。

陈玉博(1992.10),女  汉族  人,大学本科,硕士,从事新闻宣传、科普推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