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物学作业设计策略
许新宇
长春市华蕴学校 吉林省长春市 130000
作业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工具,通过优化初中生物作业设计,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印象,更准确地评估教学成效,为后续教学优化提供依据,具有较强的重要性。不过,当前初中生物作业设计中,存在未合理减少纸笔作业、忽视学生个体差异、作业评价体系待优化等问题,影响到学生终身学习。因此,有必要探究双减政策对生物作业设计的影响,并引入教学新理念、新方法,有效强化作业设计质量,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为初中生物教学改革提供助力。
一、双减政策对初中生物作业设计的影响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为双减政策)中,明确指出要“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强调课堂减负提质增能,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严格控制作业数量、完成时间,以此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学生学习效率[1]。
对于初中生物作业设计,双减政策实施,对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首先,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严格把控作业数量,避免学生作业负担过重;其次,鼓励教师设计多样化作业形式,如实践性、探究性作业,有效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并激发其学习兴趣;再次,政策还强调作业设计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二、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物作业设计问题
(一)未合理减少纸笔作业
初中生物作业设计中,未合理减少纸笔作业,仍以大量习题为主,缺少更多元的作业类型,难以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影响到双减政策的落实。第一,目前的生物作业形式,仍以传统习题为主,作业内容多为大量选择题、填空题,缺少观察类、实践类任务,没有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难以培养学生生物思维。第二,生物作业总量控制不到位,部分教师未合理分配作业时间,可能导致作业耗时过长,加重学生学习负担,不利于维持其学习热情 [2]。第三,一些教师未创新项目式学习活动,跨学科实践活动缺乏,既不利于优化作业形式,又影响到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发展。
(二)忽视学生个体差异性
初中生物作业设计中,忽视学生个体差异性,缺少分层作业,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降低作业设计针对性、有效性。首先,许多教师统一布置难度相同的作业,没有为基础薄弱学生设计阶梯式任务,使其作业完成难度增加,不利于维持学生学习自信;也没有为学有余力学生提供拓展任务,难以满足其学习需求,影响到学生协调发展。其次,部分教师未关注学生兴趣差异,作业内容通常围绕教材知识进行设计,未综合学生不同兴趣点,难以提高学生作业完成积极性。再次,由于学生学习能力存在差异,统一化作业设计下,难以保障作业完成质量,无法实现“因材施教”作业设计目标。
(三)作业评价体系待优化
双减政策下,初中生物作业评价体系有待优化,缺少多元评价方式,作业评价指标相对单一,难以准确、客观评估学生学习成效,影响到生物作业持续优化。其一,当前,生物作业评价方式仍以教师批改为主,缺少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环节,既难以确保评价结果客观性,又阻碍学生思维碰撞,不利于提高其反思能力。其二,部分教师未创新过程性评价,仅关注答案准确率,忽视学生逻辑性、实操能力、创新思维等素质,无法全面反映学生学习过程,降低作业评价时效性。其三,学生完成生物作业后,教师未及时收集学生反馈,难以针对性调整作业内容设计,不利于强化作业设计质量。
三、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物作业设计优化方案
(一)制定多样化的实践作业
双减背景下,为增强初中生物作业设计有效性,教师应当制定多样化实践作业,引入项目化学习任务与跨学科实践,有效减少纸笔作业量,由此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并调动起作业完成积极性。
例如,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小节教学中,教师应设计项目式学习作业,围绕本节核心知识点,布置“校园植物生长环境”观察项目,要求学生选择校内2-3 种不同位置的同一植物,观察并记录其生长状态,分析植物生长环境的非生物因素,促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知识。教师还应设计跨学科融合作业,结合地理学科“气候类型”知识点,要求学生自主查阅本地气候资料,研究本地气候对生物分布的影响,减少纸笔作业的同时,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实现生物课堂提质增效减负。另外,教师应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精准控制作业总量,通过精简任务,聚焦核心知识点,更好地满足“双减”减量要求。
(二)满足学生分层学习需求
初中生物作业设计过程中,应当满足学生分层学习需求,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兴趣等因素,设计差异化生物作业,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要求,进而增强作业设计有效性。
例如,在“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小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能力水平,设计阶梯式作业,针对本节核心知识点,分层匹配任务,确保作业难度与学生实际能力相匹配。比如,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设计“基因组成与性状表现对应关系”标记作业,以及豌豆高茎与矮茎杂交为案例,要求学生填写出亲代、子代基因组成以及对应的性状,夯实学生生物基础;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应设计“探究复杂遗传现象”拓展作业,要求学生分析子代不同性别的眼皮性状表现,满足其学习需求。另外,教师还应结合学生兴趣,围绕本节主题,设计个性化生物实践作业,丰富学生选择,由此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三)改善生物作业评价体系
教师应当改善生物作业评价体系,创新作业评价方式,拓展评价维度,由此强化作业评价有效性、客观性,为生物作业改进提供数据支撑。一是引入多元评价主体,教师应增加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环节,避免单一教师评价,有效确保评价结果客观,真实反映学生生物作业完成状况,为评估作业设计效果提供有效依据 [3]。二是创新过程性评价,教师应关注学生作业完成过程,不仅要评估结果准确度,还应评价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等素质,全面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三是及时收集学生反馈,生物作业设计并实施后,教师应及时收集学生意见,有针对性地调整实践作业,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以此落实“双减”政策,打造更高效、个性的生物作业体系。
四、总结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背景下,通过制定多样化的实践作业、满足学生分层学习需求、改善生物作业评价体系等措施,能够有效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并实现生物课堂提质增效,进一步提升作业设计有效性,由此推动初中生物教学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娄迎春 .“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物实践作业设计的优化路径探究 [J]. 试题与研究 ,2025,(22):129-131.
[2] 张小勤 .“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物作业的评价策略 [J]. 新教育 ,2024,(16):18-19.
[3] 任宁宁 .“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物多元化作业设计实践 [J].河南教育 ( 教师教育 ),2024,(05):18-19.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3 年度一般课题《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物学作业设计研究》,课题批准号GH23283。
作者简介:许新宇 1997.08.24 男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汉 研究生东北师范大学 生物学教师,一级教师 研究方向: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物学作业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