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尔雅课程教学实施质量分析与信息化管理研究

作者

郑蕾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四川德阳 618000

大力响应高校教学改革,积极落实尔雅通识课程的全面应用,并取得了显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教学实施质量与管理的高效性与持续性是否经得起时间的推敲仍需验证,因此本文通过对西财天府学院德阳校区尔雅通识课程近一年涵盖两个学期的教学实施成果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对比,讨论尔雅课程的实施效果与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讨论具有针对性、可实施性的解决措施。

一、教学实施与信息化管理

(一)管理模式

学校针对尔雅通识课程采用的独有的管理模式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信息化管理,尔雅课程前期的选课、开课、学习、督学,以及每一步骤的通知,均在教务系统、超星平台、线上工作群组中完成,做到了高效管理、便捷管理。第二,“两线三级”管理,“两线”是指学校将尔雅课程整体的管理工作分为两条线完成,一条是通过指导教师完成对学生的教学督导管理,另一条是则通过辅导员完成,实现学校—教师—学生自上而下的三级管理模式。

(二)实施过程

1. 开课与选课

西财天府学院德阳校区 2024 年秋季学期与 2025 年春季学期均分别开设 5 门尔雅通识课程,包括 4 门普通课程与 1 门专题课程(详见表 1)。关于选课,首先发布尔雅通识课选课公告,其次通过电话、面对面、辅导员等途径答疑;最后在工作群中向辅导员转发选课相关须知。

表 1

2. 学习

首先,教务处发布线上学习公告,同时在公告中告知学生超星平台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其次,线上成绩由学习视频 30% 、章节测验 30% 、在线考试 40% 三个部分组成,教务处特别提醒指导教师在课程班级中发布在线学习与考试的通知,督促学生及时学习,同时指导教师随时掌握所带班级学生的平台学习进度,从而督促学习;最后,对学生在线学习失败的问题,教务处通过联系技术后台、学习的IP 地址查询等方法进行答疑解惑。

3. 考核

尔雅通识课程的期末成绩由线上考核成绩 50% 、线下随堂闭卷考核成绩 50% 的比例组成。线上考核由学生在超星平台上抽取随机试题进行考核,线上考核成绩及格方可参加线下随堂闭卷考核。教务处发布教务公告,并通知指导教师提醒学生相关事项。尔雅通识课程的期末线下考核采用随堂闭卷的形式进行,试卷由课程指导教师根据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命题,主要包含选择、判断、简答、论述等题型;《中国共产党历史》由党工部单独统一命题。

4. 考核资料提交

指导教师对所带班级的线下考核试卷进行批阅,并统计线上考核成绩和线下考核成绩,在教学管理系统中录入总成绩,包括线上成绩合格但未参加线下考核的学生成绩。同时严格按照教务处统一要求进行考核资料装盒提交。

二、教学实施成果质量分析

1. 数据分析

该校区两学期具体选课数据如图1 所示:

图 1

图 2

表 2

如图表所示,首先,第二学期比第一学期选课总人数增加 1757 人次,但此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大一学生从第二学期才开始进行尔雅课程的选课学习,选课总人数也就不在我们的数据分析中。其次,整体而言,第二学期课程线上通过率从 94.6% 降至89.2% ,降幅为 5.4% ,普通通识课线上通过率更是从 95.2% 降至 88.1% ,降幅显著 (7.1%) ,通过分析我们考虑课程难度、学生参与度、教学管理强度是导致该结果的三个重要因素。

首先是课程难度与学生参与度,如表1 所示,第一学期的普通通识课主题偏向生活、艺术、文化等方面,内容更加通俗,学生选课与学习的积极性都会更高,同时有生活实践的基础,通过率也更高。第二学期的普通通识课涉及领域更加专业和抽象,主题多为科技、政治、医学,学习难度更大,如《人人都能上手的AI 工具》《当政府遇上互联网》这类课程,学生很可能会因基础不足而学习困难甚至中途放弃。此外,《中国共产党历史》在两个学期均保持高通过率( 96% 以上),表现稳定,说明课程内容、考核模式的统一且成熟(如固定题库、以客观题为主)等标准化教学更利于把控教学效果与质量,对课程完成度有积极作用。

其次是学生参与度与教学管理强度,课程难度固然对学生起着直接的影响与效果,但另一方面,课程难度提高的同时,需要同步增强教学管理强度。在两个学期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信息化管理中的“两线三级”模式虽然有高效、便捷的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弊端,尤其是三级响应延迟的问题——三级响应延迟指的是学校在尔雅课程学习管理的整个过程当中,每个时间节点都会对“两线”老师进行通知提醒,再由老师各自通知自己的班级,整个实施管理过程达到信息化,虽然规范统一且高效便捷,但仍存在部分老师接收信息延迟甚至忽略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影响学生对老师的信息接收。尔雅课程本来就是线上学习模式,学生虽然有极大的学习自由度,但也要求学生具备极高的自律自觉性,对于部分自律自觉性低的学生,老师的督学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但老师对学校信息的屏蔽忽视,使自身脱离管理轨道,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节奏。

2. 应对策略

(1)完善选课步骤

第一,学校加强选课指导,比如在选课公告中给没门课程备注课程类型(人文、科技、职场、心理、跨学科等),避免学生盲目选课。

(2)改良考试机制

第一,设置线上弹性考试模式,如《人人都能上手的 AI 工具》课程可在实操项目或理论考试当中二选一完成线上考核。第二,增加一次线上补考批次,避免误点、错过时间等非课程性因素导致的低通过率。

(3)评价体系的完善

主要在于完善教师激励机制,第一是将课程通过率与教学评价适度挂钩,第二是开通学生反馈渠道,将学生反馈与教师指导费用适度挂钩。

三、结论

本文通过西财天府学院德阳校区两个学期的尔雅课程教学实施质量数据分析发现,课程难度、学生参与度、教学管理强度是影响尔雅课程教学实施质量的三大因素,同时从改进技术支持、改良线上考试机制、完善教师评体系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策略,希望这些设想能够适当应用于尔雅课程教学管理中并得到正向的反馈与印证。

参考文献

1. 孔媛媛,高恒,卢颖立. 基于尔雅通识网络公选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 . 2016,2(08).

2. 吴悦. 从选课到考核两方面探索尔雅通识课[J]. 课程教育研究. 2014(27).3. 齐琳 . “尔雅”通识课教学管理改革成果分析——以天津工业大学为例 [J].才智 . 20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