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驱动下市级广播电视台内容生产与传播的变革
夏梦滢
武汉广播电视台 湖北武汉 430000
引言
我国当前电视产业中,央视及省级卫视发展实力雄厚,市级电视台处于弱势地位,并存在经营理念落后、科技创新驱动力不足等新老问题,在短时间内适应媒体融合新环境与新变化具有极大的挑战性,此为媒体融合背景下市级电视台面临的危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危即是机”,市级电视台如何在媒体融合的新格局下转变经营理念、重塑社会与市场定位、创新信息采编发体系、革新信息呈现方式已经成为影响市级电视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
一、市级广播电视台现状分析
市级广播电视台作为地方主流媒体,在媒体融合进程里遭遇诸多挑战。经营层面,传统广告收入不断减少,商业新媒体依靠流量优势抢夺市场份额,同城媒体竞争变得日益激烈使得资源利用率变低,传播领域有新媒体矩阵内容同质化、对第三方平台依赖程度高等问题,致使用户流失且传播力降低。人才结构失衡状况明显,采编队伍老龄化与新媒体技能缺失同时存在,滞后的薪酬体系让人才流失更为严重。
在转型升级上,“广电 + ”模式正成为关键突破口,广电与文旅领域结合,多地电视台借助打造文旅节目、开发文创产品、运营文旅项目达成跨界融合,像杭州台开展“西湖 IP”开发。广电和体育方面,部分市级台凭借赛事直播、体育综艺、举办线下活动等拓展产业链,如长沙台依靠芒果生态进行马拉松运营。此外,广电与政务、广电和教育等创新模式也在探索,然而整体仍存在产业融合深度不够、商业模式不成熟等问题,需要加强资源整合以及市场化运作能力。
二、“广电+”驱动下市级广播电视台内容生产变革
(一)内容生产模式的创新
在“广电 + ”的推动作用下,市级广播电视台摒弃了传统的线性生产流程,转而迈向以用户为核心的协同式生产模式,其搭建起“中央厨房”融媒体平台,达成新闻素材一次采集后,可进行多元生成以及多端发布,以此提升生产效率,还引入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对用户偏好以及传播数据展开分析,实现内容的精准策划和定制化生产。部分市级台借助算法预判热点,提前对选题进行布局,以此提高内容的时效性与吸引力,建立了开放式生产机制,吸引市民拍客、自媒体创作者等社会力量参与到内容生产中来,拓宽了素材来源,丰富了内容视角,提高了内容的贴近性与参与感,构建起全民共创的内容生态。
(二)多元化内容的开发与制作
为了契合受众多样化的需求,市级广播电视台积极展开多元内容的开发工作,除了传统的新闻以及综艺之外,还大力拓展生活服务类的内容,围绕本地的民生、教育、医疗、文旅等多个领域,制作出深度解读以及实用指南等各类节目,成为市民生活的 “信息管家”,聚焦于本地文化的挖掘,推出非遗传承、历史故事等文化类节目,能够打造地域文化IP,以此提升文化传播的能力。积极探索 “内容 + 产业” 的模式,制作带货直播、旅游推介等商业内容,实现内容价值的延伸,针对不同平台的特性开发差异化内容,短视频平台侧重于碎片化、趣味性的内容,长视频平台则深耕精品化、深度化的内容,以此全面覆盖受众的需求。
(三)与新媒体的融合与互动
市级广播电视台正加快推进与新媒体的融合进程,积极构建多平台传播矩阵,其在短视频平台设立了官方账号,借助直播以及短视频等多样形式来传播内容,凭借创意剪辑和话题营销等手段提升传播热度,同时搭建了自有新媒体平台,像 APP、小程序等,整合了新闻资讯、生活服务以及互动社区等多种功能,以此提高用户黏性。注重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凭借线上投票、评论互动以及直播连麦等多种方式收集反馈信息,将受众从单纯的被动接收者转变为内容共创的参与者,利用新媒体的社交属性,发起全民话题挑战以及 UGC 内容征集活动,激发用户的创作热情,扩大内容的传播范围,最终实现传统广电与新媒体的优势互补以及协同发展[2]。
三、“广电+”驱动下的市级广播电视台内容传播方式变革
(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传播
在“广电 + ”的推动作用之下,市级广播电视台积极希望能够打破传统媒体跟新媒体之间的界限,构建起深度融合的传播体系。一方面,针对广播以及电视的优质内容进行新媒体化改造,借助短视频二次剪辑以及图文精编等形式,去适应抖音、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的传播特性,另一方面,凭借传统媒体所有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为新媒体内容提供支持,比如在电视节目里设置新媒体互动板块,引导观众关注线上平台。打造跨媒体传播矩阵,实现广播、电视、网站以及移动端的资源共享与协同发声。重大新闻事件会同时在电视直播、网络直播以及客户端推送,并且借助社交媒体平台进行话题扩散,形成全方位且多层次的传播合力,扩大内容的传播覆盖面以及影响力。
(二)个性化与精准化传播策略
借助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市级广播电视台充分挖掘用户数据,对用户的年龄、地域、兴趣偏好等方面特征展开分析,构建起用户画像,并施行个性化且精准化的传播策略,依据用户画像,对内容实施精准推送,针对年轻用户推送潮流文化、娱乐资讯类的内容,为中老年用户推送民生政策解读、健康养生节目。针对不同地域用户的文化需求以及热点关注情况,定制本地化的内容,以此提高内容的贴近程度,在传播渠道的选择方面,依据用户的媒体使用习惯,精准投放内容,比如在通勤时段向移动客户端用户推送音频新闻,在晚间黄金时段借助电视和短视频平台同步播出重点节目,以此提高内容传播的精准度和到达率,提升用户体验与传播效果。
(三)互动性与参与性传播模式
“广电+”促使市级广播电视台的传播模式从单向传播向有互动性、参与性的方向转变,借助搭建像直播弹幕、评论区、投票系统这类线上互动平台来鼓励用户实时参与内容讨论,及时给出观点和建议,开展各类互动活动,例如有奖问答、话题挑战、线上投票评选等,以此激发用户的参与热情,使得用户从内容消费者转变为传播者。举办“市民记者”短视频征集活动,邀请用户拍摄身边故事,优秀作品会在电视台以及新媒体平台进行展播,提高用户的归属感和成就感,同时利用用户生成内容丰富传播素材,依据用户反馈优化内容生产与传播策略,形成“用户参与—内容优化—传播提升”的良性循环,提升内容的传播活力与社会影响力。
结语:
“广电 + ” 给市级广播电视台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借助内容生产模式的创新、多元化内容的开发以及传播方式的变革,市级台正逐渐突破传统的限制,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在未来,市级台需要持续深入推进 “广电+” 模式,持续顺应媒体融合的趋势,更优质地服务本地受众,呈现地域媒体的独特价值。
参考文献:
[1] 史竹君. 融媒体语境下市级电视台民生新闻传播策略探析——以福州广播电视台《新闻 110》为例 [J]. 东南传播 , 2024, (08):34-36.
[2] 龚瑞 . 融媒体时代县市级广播电视台创新路径探索 [J]. 新闻文化建设 , 2022, (02): 170-172.
夏梦滢,女,1988 年1 月 民族:汉 籍贯: 最高学历:大学本科 职称:专技10 级 研究方向:媒体传播,媒体融合 邮编: 单位:(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