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教- 学- 评”一致性的小学语文阅读整体教学研究

作者

张红丽

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环南小学 编:550002

引言

在深化语文课程改革的情形下,“教学评一致性”已成为改善课堂教学的关键切入点。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及动态评价理论为依据,借助构建“三阶反思”评价体系,探寻文学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施行路径,针对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里存在的教学评脱节的状况,给出系统性的解决办法,旨在为教学一线的教师提供可借鉴的实践范式,推动语文核心素养切实得以落实。

一、构建三级目标体系,实现精准引领

在“教学评一致性”理念的框架下,基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借助搭建阶梯式的层层递进的目标体系,达成从基础层的理解逐步迈向高阶层思维的循序渐进式培育。此策略创新性体现于,把传统单一向的目标陈述转变成为“三维互动”特征的目标网络,令认知目标、技能目标以及情感目标构建起有机关联 [2],同时,还为不同学习基础状况的学生给予个性化的发展路径。

以“猎人海力布”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三级目标阶梯:第一级是“故事探索者”阶段,其关键点是培育学生的基础理解能力,例如,借助绘制“情节地图”的方式,要求学生精准标记出故事里的关键事件,如海力布获赠宝石、能听懂鸟语、知晓灾难情况、对村民进行劝说、最后变成石头等;第二级为“文化解码者”阶段,着重发展学生的分析评价能力,例如,通过对比不同地区的“牺牲救世”类型的民间故事,探究海力布这一形象的文化内涵;第三级是“创意传承者”阶段,旨在提升学生的创造应用能力,例如,要求学生改编故事结局,并阐述改编意图等。在具体实施时,教师可以运用“目标导航图”的形式,把各个层级目标用可视化手段展现出来,同时配套设计“学习护照”,用来记录学生在每一个层级的完成状况,例如,“分析海力布人物形象”这一具体的子目标,教师能够提供“人物特质采集卡”,引导学生从语言描写、他人评价、动作描写三个方面去收集文本相关证据。这种以目标为引导的方式,既维持了教学的系统性,也为过程性的评价提供了明确依据,使“教什么”“学什么”“评什么”构建成闭环。

二、构建动态评估系统,实现教与学的精准调控

依据形成性评价理论以及课堂评估三角模型,构建动态评估系统需要搭建“观察—诊断—反馈—调整”的闭环机制。这一策略的创新意义在于,把传统的终端性评价转变成了嵌入式的过程性评估,借助多样化的诊断工具达成教学过程的实时调节与控制。以《小英雄雨来》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三阶评估体系。在初读感知阶段,运用“情节拼图”,把课文中的关键情节制作成能够移动的卡片,凭借学生排序的正确率即时诊断出其对课文整体的理解状况;在精读分析阶段,采用“批注共享”的方式,利用智能平板的协同编辑功能,实时收集全班学生针对“雨来性格特征”的文本批注,通过词云分析呈现出高频的解读内容;在迁移应用阶段,设计“情境应答卡”,模拟出“如果遇到类似情况你会采取怎样的行动”的道德两难情境。通过学生给出的书面回应来评估其价值观的内化程度。

此类动态评估对教师要求需具备双重角色认知的要求:教师一方面要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人员,另一方面还应充当学习过程的诊断人员。例如,当“情节拼图”活动反映出多数学生混淆“夜校学习”以及“河边游泳”的时间顺序时,教师能够即时引入“时间轴梳理”的微课内容;当通过批注分析察觉到学生对于“雨来的机智”方面的关注度不够时,教师可以临时增添“细节放大镜”环节,着重对雨来和敌人周旋时的对话描写部分进行赏析。为了增强操作便利性,提议研发“四色反馈牌”体系:其中,红色代表困惑,黄色代表部分理解,绿色代表完全掌握,蓝色代表有新发现的情况,借助课堂上即时举牌的方式达成全员参与式的评估。同时,构建“学习心电图”档案,运用折线图来记录每一位学生在人物理解、情节把握、主题感悟等各个维度上的进步轨迹,既可为开展个性化的指导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也能让学生清楚地看到自身的成长历程[3]。

三、建立反思性评价体系,实现教与学的共生发展

依照元认知理论以及动态评价理论,反思性评价体系的搭建需构建起“评价—反思—改进—再评价”的螺旋上升机制。此策略的创新在于,把单一维度的结果性评价转换为多个维度的成长性评价,借助搭建多种类型的反思支撑推动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进步。以“小猴子下山”为例,教师可以着重搭建“三阶反思”的评价体系:第一阶段,对故事理解与反思,构建“香蕉标记卡”评价手段,引导学生对故事关键情节的理解状况进行标注,例如在“小猴子掰玉米”这一情节位置,学生能够标记“全然理解”“部分领会”“存有疑惑”三层次,此种直观的自我检测方式,不但简化评价流程,而且能够精准体现出学生的理解水平。第二阶段,表达、应用与反思,在“我演小猴子”的角色扮演环节中,教师可以运用“笑脸评价”的量表(如表 1),重点关注动作模仿(能否表现小猴子的典型动作)、语言表达(是否用简单句子描述情节)、情感表现(能否展现小猴子心情变化)三个维度,针对每个维度都设定了设置三个笑脸等级,学生借助自评及互评的方式来完成反思。第三阶段,生活启示反思,以“我的收获图画”为载体,引导学生用绘画表达从故事中明白的道理。教师提出两个引导性问题:“小猴子最后为什么空着手回家?”“如果是你,会怎么做?”让学生通过图画和简单语句完成反思。

表1 表达应用评价表(笑脸评分表)

结束语:

教学评一致性是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后续可以进一步对不同文体教学的差异化的评价策略展开探索,要求教师在维持评价简洁性的状况下确保其诊断发展的实效性,从而更精准地推动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连雪华 . 教学评一致性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J]. 天津育 ,2025,(20):68-70.

[2] 吴晗露 .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D]. 成都大学,2025.

[3] 赵紫竹 . 基于“教 - 学 - 评”一致性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