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劳动能力的策略探讨
李晓荣
福建省周宁县第十中学 福建宁德 355400
随着五育并举教育方针的落实,劳动教育的地位日渐凸显。培养学生劳动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是劳动教育的重要目标。但是,传统劳动教育方式难以有效达成教学目标,不利于学生劳动能力的培养。项目式学习与初中劳动教育的融合,不仅可以构建系统、完善的劳动教育体系,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多元实践中提高综合能力与素养。因此,教师要合理组织项目式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提高劳动能力、发展综合素养。下面结合实际经验,对基于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劳动能力的主题进行深度探讨。
一、结合项目化教学主题,明确劳动能力培养目标
教学目标是项目式劳动教育有序实施的导向。因此,教师要结合项目主题与初中生劳动能力培养的维度,精心设计劳动能力培养目标,为项目式学习活动的有效实施提供坚实的保障[1]。
以“茶香雅韵” 项目式学习为例,教师可以设置以下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认识茶叶生长的环境、种植与采摘时节与方法、制作工艺与流程,并了解周宁茶文化内涵;通过茶叶种植活动,引导学生掌握茶叶种植技能,体会农民的辛苦与不易,培养学生持之以恒、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引导学生参与茶叶采摘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茶叶采摘的手法,并通过小组合作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动手实践能力;通过组织茶叶制作活动与茶艺展示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茶文化,有效激发他们弘扬茶文化的意识。在这样的教学目标下,教师可以有序组织项目式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劳动能力。
二、创设真实情境,点燃学生劳动的热情
激发学生劳动兴趣,是提升劳动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劳动能力的关键。真实的劳动情境可以引导学生直观感受劳动的乐趣与价值,有效点燃学生的劳动热情,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劳动实践中,从而推动项目式劳动教育活动的高效开展[2]。
在进行“茶香雅韵” 项目式学习时,学校可以建立“茶韵长廊”,如,带领学生在教学楼的走廊绘制茶树生长图,或在墙壁上张贴采茶图片。在课间十分钟,广播站可以广播有关周宁茶文化的知识以及有关茶的趣味故事,激发学生对茶文化学习的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周宁人民种植、采茶、制作茶叶的视频资料。在视频播放完毕后,教师可以讲述:在我们的劳动实践基地种植了一些茶树,同学们可能没有留意过,那么你们知道茶叶是怎么来得吗?接着,教师展示一些泡好的茶,让学生观察叶片的形状,品茶不同茶叶的味道。这样不仅可以将课堂变成小小的茶楼,有效激发学生的茶文化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为后续项目式学习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三、开展多元化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
实践活动的有效组织和落实,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因此,教师要结合项目式教学主题,设计多元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收获劳动技能、提高劳动能力[3]。
以“茶香雅韵” 项目式学习为例,教师可以组织采茶、制茶、茶艺展示实践活动。首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附近的茶园,邀请工作人员给学生讲解有关茶叶种植要点、成长特点与采茶技法等知识。在学生充分了解采茶技法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按照标准进行茶叶采摘,看最终哪个小组采摘符合标准的茶叶最多。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切实投入到劳动实践中,体会劳动的喜悦与艰辛,而且可以强化时间观念,提高团结协作能力。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制茶活动,邀请专业的制茶师傅,讲授杀青、揉捻、烘干等制茶技巧。在学生掌握制茶技巧后,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实际制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制茶技艺,而且可以提高劳动能力。最后,教师可以组织茶艺展示活动。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不仅可以运用肢体语言展示茶的魅力,而且可以加深对茶文化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劳动能力。
四、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劳动能力发展
多元化评价体系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劳动行为不足,明确未来努力方向,进而逐步提高劳动能力。因此,教师要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全方位地评价学生的劳动表现,有效促进学生劳动能力的发展。
以“茶香雅韵” 项目式学习活动为例,在学生采茶、制茶、茶艺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的表现,如小组合作参与度、劳动态度、动手能力等,为教学评价做准备。在学生完成实践任务后,教师可以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劳动收获,阐述自己劳动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再组织学生之间相互指出劳动实践中的优势与不足。最后,教师可以立足于项目式劳动教育目标与学生的劳动成果,对学生的劳动认知、劳动态度与习惯养成、劳动创新与协作能力等进行评价。在评价时,教师要以激励为主,对学生的优秀表现给予肯定,并运用恰当的语言指出学生的不足,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促使他们在未来逐步提高劳动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茶香雅韵”劳动项目式学习活动的有效组织,对于学生劳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升、劳动素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要以周宁茶文化为载体,合理设置项目式劳动教育培养目标,组织多元化的项目式学习活动,并完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强化学生的劳动体验,促使学生在劳动体验中掌握劳动技能、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劳动能力,从而助力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与劳动素养的新时代人才。未来,教师应加强对项目式教学的反思与研究,探索出更多可行的改革路径,以不断提高自身的劳动教育能力,推动劳动教育的有效改革。
参考文献:
[1] 刘春阳 . 简析初中阶段劳动教育教学的实施路径 [J]. 教师 .2021,(6):91-92.
[2] 邵正. 初中劳动教育课程化的实践和思考[J].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2,(6).38-40.
[3] 王伟宏, 邢泉城, 李玉华. 项目式学习:劳动教育的新体验[J].教育家 .2021,(34).45-46.
本文系福建省宁德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 2024 年度课题 “基于“五育并举”的中学生劳动能力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编号:FJNDKY24-49)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