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 携手共进
曾祥
内江市市中区教育考试中心 641000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之间深度互动,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更大的空间,推动学生学习能力发展。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常常处在被动学习的状态,这会妨碍学生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主动性和合作能力。目前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好这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已变成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通过对小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及操作方法展开讨论,为实际教学给予有用参考。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
(一)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传统小学英语课堂里教师主要以讲解为主,学生大多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长时间被动的接受知识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从这种沉闷的气氛中彻底解救出来,创设出一个轻松、愉快、互动的学习环境 [1]。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和同伴们围绕着话题进行自由讨论、积极交谈、生动演绎角色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同伴之间相互交流学习英语的快乐和成功感。这种积极的学习感受也能够让学生们更加想要去学习英语,并且从被动的接受知识转为主动的学习,使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大幅度提升。
(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现如今的社会竞争非常激烈,合作意识以及团队精神这种品质对一个人来说至关重要。在小组合作学习当中可以给小学阶段的学生搭建起一个锻炼并培养自己的良好环境,每一个学生都会被分配特定的角色与具体的任务[2]。若想要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就必需和其他成员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协作,这样学生们就会逐渐明白团队成员彼此努力才是能带来更优异的结果。每个人都会懂得如何尊重同伴之间的不同见解,去体会和认可别人的想法,并且当同伴遭遇困难时主动给予帮助,存在矛盾时懂得协商等。这些都会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价值,形成一种强烈而坚定的合作观念以及团队意识,进而为日后自己在学校、工作中乃至日常生活里与他人顺利开展合作打好基础。
(三)促进语言实际运用
小组合作学习对于英语教学来说意义重大,特别在促进语言的实际运用上效果突出。学生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积极地利用学到的词汇和句子去进行交流,把学到的语言知识应用到了现实中。学生在真实的交流中自主地用英语去思考、去表达,提升了自己英语运用的能力,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在英语交流方面可以减少紧张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学生在讨论合作中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表达,提升自己英语输出的准确性以及流利性。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创造了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还能够锻炼他们的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协作意识,为学生提升英语综合素养做好了准备。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原则
(一)学习趣味性
小组合作学习要遵循学习趣味性原则,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出生动有趣的课堂学习活动,调动学生参加小组合作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让学习具有趣味性可以引起学生参加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主学习并敢于表达,提升合作学习的效果。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内容和方式时,教师应当注重趣味性与教育性的结合,借助游戏化、情境化、多样化等形式。引导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促使学生在兴趣引导下主动思考与交流,趣味性原则的贯彻有助于营造积极合作的氛围,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和持久性,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合作目的性
小组合作学习应体现合作的目的性原则。每次小组合作都必须有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合作不仅仅是表面的交流互动,而是有计划、有方向的协作。合作任务应合理设计,以预设计的教学目标为导向,旨在实现既定的教学效果。通过这样的合作,学生能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切实获得相应的学习成果,真正发挥合作学习的积极作用。只有具有合作目的性,才能让合作学习的目的性更加明确,使学生能清楚认识到合作的意义,增强责任意识,使每个小组成员之间能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合作过程中,老师要明确本次合作学习的内容以及需要完成的任务,防止小组合作流于形式,确保每名学生都能在合作中学到知识、增长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时坚持目的性原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促进小组成员共同发展,提高整个小组英语学习质量及课堂教学效果。
(三)任务难度性
小组合作学习要符合任务难度性的原则,应布置有一定难度的学习任务,既要保证难度适当,又要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达到既不畏难退缩,又不怕难度太大无法完成,使学生能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开展合作学习,积极思考,充分表达,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努力解决所学的问题。最终达到知识内化,思维能力提高的目的。教师在布置任务时应注意分层布置任务,照顾不同学生的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合作中找到合适的自己,发挥出自己的优势。从而达到一个良好的效果,教师在布置任务时要注意任务的难度要适中。这样有利于提高小组的合作效率,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提升学生合作学习的整体质量。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策略
(一)科学合理地进行分组
科学合理的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得以成功实施的前提条件。在分组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学生的英语基础、学习能力以及性格特点等不同方面的因素,采取“异质分组”的方式使得各个水平层次的学生相互结合,形成互补的关系。基础好的学生能够带动基础薄弱的学生,性格较为外向的学生能给较为内向的学生带来积极性,使得每位学生都能在小组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获得参与的机会。还要合理确定小组的大小,4-6 人的小组可以保证每个成员都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教师应针对不同学习内容做出适当的分组安排,如针对词汇学习时可以按照掌握情况的不同进行分组,对于对话练习时则按照性格互补性的方向来进行分组。
例如,外研版五年级英语“At the weekend”单元,当教师开展“谈论周末活动”的合作任务时,可以将擅长表达的学生、愿意倾听的学生、词汇积累较多的学生和基础较差的学生分在同一组。擅长表达的学生引领小组讨论的氛围,词汇积累较多的学生给予语言上的支持,愿意倾听的学生关注他人的发言,基础较差的学生通过同伴的帮助尝试表达。这种分组方式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其他的学生也可以在帮助他人时巩固自己的知识,提升合作能力。
(二)设计合适的合作学习任务
恰当的合作学习任务是保障学习效果的关键所在,任务要与学校讲授内容结合紧密,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英语能力。任务要有趣味性和实践性,能激起学生投入的热情,如角色扮演,调查采访,项目制作等,而且任务要明确分工,这样才会使每个学生都有具体的职责。合适的学习任务能让学生在合作中运用已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并在操作中锻炼语言能力与合作技能。
例如,在外研版五年级英语“School”单元中设计了关于“校园设施介绍”的合作任务。小组需要分工介绍教室、图书馆、操场等校园设施,介绍包括位置、功能、常用活动等,最后小组进行展示。资料收集能力强的学生负责搜集并整理各个校园设施的信息,语言表达好的同学负责组织介绍的语言,大方正派的学生负责展示讲解,让学生在合作中利用 Where is...?Weoften...in... 等所学句型来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复习所学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分工合作以及如何与他人沟通和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实践性强又有一定趣味性的学习任务,也增加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营造积极互动的合作氛围
在小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积极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对于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有着重要影响,积极互动的氛围会增加学生的归属感和安全感,激发他们参加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应在课堂中观察学生心理及情绪状况,采取肯定性的语句、合理评价以及及时反馈去引导学生积极交流,尊重他人的意见并做到互相帮助,形成互相信任的团队文化。并且还要注重加强组员之间的情感联系,在设定好大家的共同目标并明确合作过程中应遵守的规则之后就能更好地建立相互之间亲密关系,并使得每一位成员均能在合作学习中获得相应的价值和成就感,积极的互动氛围有益于提高合作的学习效率,也有利于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和人际交往的能力,进而整体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及育人效果。
例如,在外研版五年级英语“My family”单元中,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和性格进行合理的分组,让每个小组成员有各自的分工,有的负责资料搜集、有的负责画图、有的负责口头表达,保证人人都有参与感。教师引导学生围绕“My family”这个话题进行充分的交流,相互之间补充完善介绍自己家庭成员的情况,一起完成小组展示,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关注每一个小组的合作情况,对主动配合、相互帮助的同学予以适当的表扬和肯定。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由各小组进行口头汇报、展示手抄报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合作成果,增强团队意识,提高合作信心,并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综合素养。
结语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较大的价值,它能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并且有益于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团队精神,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坚持落实小组合作学习趣味性、合作目的性等原则,凭借恰当的分组、安排适宜的合作学习任务等方法,可以促使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得以推行。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不断地去钻研并完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联系教学实际情况灵活改变策略,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从而更好地提升小学英语教学水平,优化学生的英语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 慧 霞 . 小 组 合 作 学 习 在 小 学 英 语 教 学 中 的 应 用 [J]. 智力 ,2025,(14):17-19.
2. 曹虹 . 合作学习携手共进——小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实践运用 [J].文科爱好者 ,2024,(03):174-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