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剪纸主题课程的实施路径
刘媛
陕西省宝鸡市凤县平木镇中心幼儿园
摘要:剪纸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一,其在幼儿园大班教学活动中的应用除了能促进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外,同样可以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因此,可以认为剪纸主题课程的开展对于幼儿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需得到教师的重视。基于此,本文以幼儿园大班剪纸主题课程的实施路径为研究对象,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促进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多样化,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
关键词:幼儿园;大班教学;剪纸主题课程
引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幼儿园组织开展的教学活动需对幼儿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维度能力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助力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应结合幼儿的发展需求,为幼儿设计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趣味教学活动。基于上述要求,在幼儿园大班开展剪纸课程是有必要的,其既能促进幼儿动手能力的提升,促进幼儿的手部动作灵活协调发展;又能提升幼儿的审美意识,实现健康与艺术维度能力的综合发展。
一、布置课程环境,营造剪纸教学氛围
环境作为幼儿学习的外部条件,对于幼儿的学习效果影响显著。教师应在剪纸教学前,对教室或校园内的环境进行创意设计,将剪纸作品装饰在幼儿的日常教学区域,使幼儿对于剪纸主题课程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促进幼儿学习剪纸的积极性的提升[1]。
例如,教师计划带领幼儿开展“动物主题剪纸课程”,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应对班级内幼儿进行调查,了解幼儿家里是否有开展动物的养殖,并结合幼儿描述的饲养动物种类(比如家养鸡、猪、狗、牛、驴等)进行剪纸,将完成的剪纸图案装饰在班级内部,为幼儿模拟“剪纸动物农场”的环境。接下来,在剪纸课程开始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对教室环境进行观察,并指出教室内的剪纸图案的共同之处。幼儿依据教师的要求对教室内的装饰进行仔细分析,认识到“所有的剪纸都是家里饲养的动物。”此时,教师可以引入本节剪纸课的主题——动物剪纸,引导幼儿在欣赏教室内的剪纸后,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自己的动物剪纸。在幼儿结束剪纸的制作后,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设计理念和剪纸心得,促进幼儿欣赏他人的设计,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将自己的作品粘贴于班级的展示墙上,使幼儿对自己的作品产生自豪感,为后续幼儿积极参与剪纸课程提供支持。
二、小组合作剪纸,培养幼儿集体默契
在幼儿园阶段的教学活动中,凡是需要幼儿合作进行的活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都显著强于普通的学习活动,可以看出幼儿对于小组合作的教学活动兴趣较高。因此,为了促进幼儿园大班兼职主题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使幼儿积极参与到剪纸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剪纸活动,在集体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剪纸兴趣,促进幼儿体会到剪纸的快乐,爱上剪纸活动[2]。
例如,教师在开展“农田里有什么”主题剪纸时,可以将幼儿分为不同的小组,为幼儿分发剪纸材料,并提出剪纸要求“小组同学以农田为主题,讨论田地里都存在哪些可以借助剪纸表示出来的生物,并分配好每位成员所负责的剪纸图案,大家共同完成这幅农田的剪纸作品。”根据教师的要求,幼儿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展开小组讨论,对农田中存在的生物进行统计归纳(植物类包括稻草、狗尾巴草、蒲公英等;动物类包括蟋蟀、蜻蜓、蝴蝶、小鸟等),并决定好每位幼儿所负责的生物,开展剪纸活动。在剪纸过程中,小组同学充分发挥互相帮助的精神,对剪纸出现问题的幼儿及时提供帮助。比如,A小组的B幼儿在制作稻草人剪纸时不小心将稻草人的帽子剪掉了,小组的其他成员积极为其提供帮助,C同学用自己剩余的纸帮他完成了帽子的裁剪,并将两部分组合了一起,完成稻草人的制作。
通过小组合作剪纸的形式,幼儿积极进行思想的碰撞与交流,促进了幼儿合作能力和协作意识的发展。同时,又借助小组同学共同完成一个作品的形式,使幼儿对小组产生了归属感,提升了集体凝聚力,幼儿间的默契得到培养,有助于幼儿与班级同学的和谐相处,发展幼儿社会和语言领域的能力。
三、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幼儿剪纸兴趣
幼儿之所以对剪纸主题课程缺乏学习兴趣,是优于幼儿没有体会到剪纸的魅力,对于剪纸艺术的深层内涵缺乏认识。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为幼儿搜集文字、视频、图片等资料,带领幼儿欣赏中华民族传统剪纸形式,丰富幼儿对剪纸艺术的认识,激发幼儿深入学习剪纸艺术的兴趣,提升幼儿的学习效果[3]。
例如,教师在组织开展“窗花”主题剪纸课程时,可以为幼儿在大屏幕展示丰富多样的窗花剪纸。接下来,教师可以带领幼儿欣赏剪纸视频,借助幼儿感兴趣的视频形式,幼儿可以在全情投入于视频的同时学习专业剪纸人的技巧,促进幼儿对剪纸技巧的全面掌握,为后续幼儿自主进行剪纸活动提供支持。最后,在幼儿充分学习剪纸技巧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制作可以张贴在家中的窗花。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幼儿进行实时关注,针对幼儿存在的剪纸问题及时加以指出,并指导幼儿改善问题,促进幼儿剪纸活动的顺利进行,使幼儿得以呈现优秀的剪纸作品。
上述活动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幼儿提供视频、文字、图片资料,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幼儿对于所学内容的深度理解与领会,为幼儿后续开展系统的剪纸学习活动起到促进作用。因此,在今后的幼儿园大班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更多的运用信息技术,为幼儿拓展讲解课堂教学中没有的生动的知识,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保障学习效果。
结束语:综上所述,幼儿园大班剪纸主题课程的开展是有必要的,其不仅有助于幼儿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维度能力的均衡发展,更有助于幼儿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系统的认识,促进幼儿传承优秀文化,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精神。据此,可以认为在幼儿园阶段大班同学的教学活动中,剪纸占据着重要地位,应受到教师的重视。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开展剪纸教学活动,促进剪纸文化的传承。
参考文献:
[1]李丽君.剪纸艺术在幼儿园的实施策略[J].中国民族博览,2024,(16):201-203.
[2]邵敏.幼儿园游戏化剪纸活动的策略研究[J].好家长,2024,(57):42-43.
[3]李翠红.试论幼儿园大班剪纸活动中德育的价值及实施[J].吉林教育,2023,(31):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