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幼儿教育中传承非遗文化的有效途径
何林蔚
四川省蓬安县城东路小学校
摘要: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在幼儿教育中传承非遗文化,对于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扎染、漆扇、缠花这三种非遗文化为例,深入探讨了在幼儿教育中传承非遗文化的有效途径,旨在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促进非遗文化在幼儿群体中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非遗文化;传承;途径
引言:扎染、漆扇、缠花是我国传统非遗文化的经典形式,有着浓郁的艺术性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幼儿期是人一生发展过程中关键性阶段,是培养兴趣、形成价值观的重要阶段。让扎染、漆扇、缠花非遗文化走进幼儿教育,能充实幼儿教育内容、更新教育形式,也能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和传承非遗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一、扎染、漆扇、缠花非遗文化的价值
(一)扎染的价值
扎染是中国民间染色的一种工艺,是通过织物扎结、染色形成色彩各异、丰富有趣的图案,在结扎的纹路中绽放出魅力和光彩,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创造精神,在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文化地位。幼儿参加扎染活动能够极大地满足孩子的动手制作和创造的能力,让孩子通过扎结不同的线型,染色手法形成的变幻多端的色彩和美丽的图案,促进孩子对美的感知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漆扇的价值
漆扇作为我国传统的手工艺品,以其精美的制作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著称。漆扇由专业的人手制作完成,层层上漆、绘制精美,那它将是一把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艺术品。我国漆扇,制作工艺复杂,以我国民族文化的特色为背景,经过不同的颜色相互间进行搭配,再根据不同物品的特色来设计图案,在扇面上体现出与众不同的民族文化。而这些漆扇需要孩子们认真地去学习和了解,它也是教学的一种有效形式。
(三)缠花的价值
缠花是以丝线缠绕在纸胎或是铜丝上的手工艺品,其主要造型生动逼真,色彩鲜亮,具有较长的历史渊源并且根植于民间艺术。在幼儿教育中引入缠花文化可以让幼儿近距离感受民间文化,培养幼儿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在学习自己亲手制作缠花作品如制作花朵、蝴蝶等能够提升幼儿自身动手能力的同时,也能在制作过程中得到成功制作的愉悦感,并且能够在今后对传统文化产生认同感,使其成为以后文化传承的保护者。
二、幼儿教育中传承非遗文化的有效途径
(一)营造非遗文化环境
幼儿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营造化环境传承方式。从幼儿园扎染、漆扇、缠花等非遗项目入手,将这些项目融入幼儿园的自然环境、活动环境之中,给幼儿一个完整的传承文化环境。如在走廊、室内创设扎染、漆扇、缠花作品,既可以装饰幼儿园,同时让幼儿通过实物传承文化的途径进行接触体验。在幼儿园宣传栏、板报等公共空间里对非遗项目的传承历史、传承意义以及意义所在的继承方式等方面给予幼儿具体介绍,让幼儿从小形成对当地文化的感情和认识。
(二)开展主题教学活动
1.扎染主题教学
可以开展“多彩扎染”主题教学活动。例如,播放介绍扎染历史和制作视频的方法,对扎染的一些原理和方法进行介绍,向幼儿展现扎染的图片资料、视频等,启发幼儿根据图片、视频等制作一些扎染作品,锻炼幼儿动手制作的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自己动手把理论上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动手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为幼儿提供白色棉布、橡皮筋、染料等材料,制作一些简单的扎染作品。如可以在白色棉布上进行绑扎,然后将扎染作品放在染料中进行上色。做好后取出,进行晒干定型。教师可以选取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并引导幼儿进行分享,引导其感受扎染的乐趣。
2.漆扇主题教学
开展“美丽漆扇”主题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通过给幼儿展示多种不同风格的漆扇,让幼儿了解漆扇的精美图案,欣赏漆扇绚丽的色彩,引导幼儿观察漆扇的造型结构和特性,讲解漆扇的制作工艺,并了解髹漆、绘画的制作复杂性及重要性,在进行制作活动中,可以让幼儿用彩笔在纸扇上进行简单的绘画创作,模拟漆扇的图案风格,体验漆扇的制作过程。
3.缠花主题教学
进行“灵动缠花”主题教学活动。教师以讲故事或出示图片的方式向幼儿讲述缠花的起源、发展,使幼儿知道缠花在民间文化中的地位,之后向幼儿展示缠花的制作材料与工具,包括丝线、铜丝、纸胎,然后向幼儿做现场缠花制作展示,让幼儿尝试将丝线在纸胎上缠绕,制作一些简单的缠花作品,如花朵、蝴蝶等。
(三)组织亲子活动
组织“扎染亲子活动”、“漆扇亲子活动”“缠花亲子活动”等有助于非遗文化的传播和激发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像开展“亲子扎染活动”“亲子漆扇活动”“亲子缠花活动”等活动,家庭父母和子女一起动手一起完成作品,如共同制作扎染饰品、漆扇图样、缠花饰品等,相互帮助相互交流、彼此关心,加深相互之间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为家长提供认识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的手段,增加家长对非遗文化的认识和了解,进一步将他们和家长融入保护非遗文化的队伍中。这样既能提高非遗文化的传播度,又能使传统文化扎根下一代的内心深处。
(四)利用多媒体资源
利用多媒体资源是现代幼儿教育中推广和传承非遗文化的创新手段。通过制作精美的动画视频将传统的扎染、漆扇、缠花等手工艺制作步骤为视频展示,并以生动形象、简单易懂的方式让幼儿观看制作过程。例如,动画视频可以用生动的故事讲述每种非遗文化的历史发展及在传统历史文化中的地位,让孩子们在观看的过程中在潜移默化中熟悉与了解。设计一些与非遗文化相关的游戏,比如“扎染拼图游戏”“漆扇涂色游戏”“缠花找茬游戏”等,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并在游戏过程中开发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解题能力。通过游戏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与体验非遗文化,从而达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目的。
结语:在幼儿教育教学中传承扎染、漆扇、缠花等非遗文化有重要意义和价值,营造非遗文化环境、主题教学活动、亲子活动等有效途径,让幼儿在轻松欢快的环境中感受并传承非遗文化,相信我们共同努力会让扎染、漆扇、缠花等非遗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发展,为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发扬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黄丽金.非遗文化在幼儿游戏中的应用策略[J].家长,2025,(09):161-164.
[2]刘安琪.非遗背景下“印染”工艺的开发与应用探讨[J].读写算,2025,(07):106-108.
[3]叶丹,曾鼎.探非遗之美觅文化之魂[J].江西教育,2025,(0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