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用电检查工作中的电气设备检查问题及管控措施分析

作者

周爱兵

江苏盛虹石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连云港市 222000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电气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用电安全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电气设备作为用电系统的核心组成,其运行安全直接关系到人员安全和财产保护。然而,在实际用电检查过程中,设备老化、检查执行不严、技术人员能力参差及数据管理不完善等问题频发,严重制约了电气设备安全管理的有效性。为此,深入分析现阶段用电检查中存在的问题,探索科学合理的管控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用电检查工作的基本内容与流程

(一)用电检查的主要目标

用电检查工作的主要目标是确保用电系统的安全、规范与高效运行,预防电气火灾、漏电伤人等安全事故。通过检查,可以及时发现违规用电、设备老化、线路过载等问题,保障用电行为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管理制度。同时,用电检查还可推动用户提高节能意识,优化用电结构,降低电能损耗,提升整体能源利用效率,达到经济效益与安全管理并重的目的。

(二)电气设备检查的关键环节

电气设备检查是用电检查中的核心内容,涵盖变配电设施、配电箱、开关、插座、电缆及照明设备等。关键环节包括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外观检查、绝缘性能测试、接地装置检测及温升测量等。检查时需关注是否存在接线松动、绝缘老化、漏电隐患或违规接电等问题。对关键设备如变压器和配电柜,还应定期进行热成像扫描,发现内部异常发热点,提前采取维修或更换措施,避免故障扩大。

(三)检查流程与技术手段概述

用电检查流程一般包括计划制定、现场巡查、数据采集、分析评估及整改反馈五个步骤。前期需制定详细检查计划,明确时间节点、检查范围和负责人。现场检查时,借助红外热像仪、接地电阻测试仪、绝缘电阻表等专业工具,提高检测的精准性和效率。检查完成后,应形成详尽报告,记录问题及整改建议,并对隐患点跟踪复查,确保闭环管理。

三、电气设备检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电气设备老化与隐患排查不到位

随着电气设备使用时间的延长,设备老化问题日益突出。绝缘材料的老化、连接部件的松动以及机械磨损等问题,会导致设备性能下降,增加故障风险。然而,部分检查工作中对设备老化的排查不够全面,缺乏系统性和深度,尤其是对内部隐患如绝缘劣化、接触不良等难以通过简单的外观检查发现,导致潜在安全隐患未能及时识别和消除,极易引发设备故障甚至安全事故。

(二)检查制度落实不严与标准不统一

电气设备检查工作涉及的制度和标准众多,但实际执行中常存在落实不到位的现象。一方面,一些单位未能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和技术标准开展检查,缺乏规范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另一方面,不同地区、不同单位采用的检查标准存在差异,导致检查结果的可比性和一致性差,难以形成统一的风险评估体系。

(三)检查人员技术能力参差不齐

电气设备检查对检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实操能力要求较高。然而,目前不少检查团队人员专业背景、经验和技能水平差异较大。一些检查人员缺乏系统的培训和实践经验,对设备技术参数、故障特征和检测仪器的使用掌握不够,导致检查过程中容易遗漏关键问题或误判风险。

(四)检查数据记录与后续跟踪管理薄弱

在电气设备检查中,数据记录是支撑隐患分析和整改管理的重要基础,但实际操作中普遍存在数据采集不全面、不及时、记录不规范的问题。许多检查结果仅停留在纸质记录或简单汇报,缺乏系统化的数据管理平台,导致隐患信息难以有效整合和追踪。此外,检查后续的隐患整改和复查环节也存在薄弱,整改措施落实不到位,隐患问题反复出现,严重影响用电安全管理的闭环效果。

四、电气设备检查的管控措施建议

(一)完善用电检查管理制度与执行机制

制度应明确检查的频率、内容、责任分工以及奖惩机制,确保各环节有据可依、责任落实到人。同时,要强化制度执行机制,推动各级管理部门严格按照制度开展工作,杜绝走过场和形式主义。通过制度建设和执行保障,可以形成标准统一、流程规范、权责清晰的管理体系,为安全用电提供坚实的制度基础。

(二)提升检查人员专业技术与安全意识

检查人员是电气设备安全管理的关键,必须注重提升其专业技术能力和安全意识。应定期组织系统的业务培训和技能考核,强化对电气设备原理、检测方法、故障判别以及安全操作规程的掌握。培训内容还应涵盖最新技术动态和法规标准,确保检查人员的知识与时俱进。同时,要加强安全教育,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责任感,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三)推进智能化检测工具的应用

随着科技发展,智能化检测工具在电气设备检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引入红外热成像、在线监测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等先进设备,可以实现对电气设备状态的实时、精准监测,提高隐患发现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智能工具还能减少人为误差,提高检查效率,助力数据的数字化管理与分析。此外,结合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可实现远程监控和预警,提升整体管理的智能化水平,推动用电安全管理向科学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四)建立问题闭环整改和追踪体系

建议建立完善的问题整改和追踪体系,从隐患发现、整改计划制定、责任分配到整改执行、复查验收全过程实现闭环管理。通过信息化平台记录整改进展和结果,及时反馈相关责任人和管理层,防止问题反复出现。同时,强化对整改效果的评估和监督,推动整改质量持续提升。闭环管理不仅提升了隐患治理的实效性,也促进了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

(五)加强部门协作与信息共享机制建设

电气设备安全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和环节,单一部门难以全面覆盖安全风险。应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协作,形成联动检查和联合处置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和工作衔接。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设备状态、检查结果、隐患信息等数据的互通互联,提升风险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通过跨部门协同合作,不仅提高了检查的覆盖面和深度,还能实现经验交流和资源整合,推动形成共治共享的安全管理格局,增强整体用电安全保障能力。

总结:

用电检查工作中,电气设备检查存在设备老化隐患排查不到位、检查制度落实不严、标准不统一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安全隐患难以及时发现,影响用电安全和设备稳定运行。为提升检查质量,应完善管理制度与执行机制,强化检查人员专业技术培训等方法。通过系统化的管控措施,能够有效提升电气设备检查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保障用电安全,促进设备的稳定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陈亚丽. 化工厂电力线路和电气设备消防安全检查研究 [J]. 消防界(电子版), 2024, 10 (23): 107-109.

[2]朱孝峰. 电气设备设施检查安装中的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探讨[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 2024 人工智能与工程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浙江开元物业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2024: 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