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教联体”育人功能,构建“促进幼儿积极情绪体验”新路径
王婷婷
张家港市城北幼儿园,215600
摘要:教联体”作为教育资源整合与协同育人的创新机制,为学前教育领域提供了全新的实践路径。本文聚焦“促进幼儿积极情绪体验”这一核心目标,结合“识别理解情绪、保持愉快情绪、恰当表达情绪、调节情绪、情绪安定”五个核心经验,探讨教联体在情绪教育中的独特功能。通过协同共育、资源优化、课程渗透与家园联动四大策略,构建以情绪体验为核心的育人体系,为幼儿心理健康与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教联体;幼儿情绪体验;协同育人;核心经验
一、引言
幼儿期是情绪发展的关键阶段,积极情绪体验对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水平及终身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当前,学前教育领域对情绪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步提升,但传统单一园所的教育模式难以满足幼儿情绪发展的多样化需求。作为教育资源共享与协同育人的创新机制,“教联体”为情绪教育提供了全新的实践路径。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教联体的育人功能,构建促进幼儿积极情绪体验的新路径,为学前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二、促进幼儿积极情绪体验的现状与意义
当前,幼儿情绪教育领域存在显著的结构性困境。首先,教育资源呈现碎片化分布,缺乏系统性支持框架,导致情绪教育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其次,教师在情绪教育领域的专业能力不足,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支持,限制了教育实践的深度与广度;再次,家园共育机制存在明显断层,家庭与园所的情绪教育目标、方法缺乏一致性,导致教育效果难以延续。这些问题共同制约了幼儿积极情绪体验的深度发展,亟需通过系统性改革加以解决。
在此背景下,“教联体”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资源整合机制,为幼儿情绪教育提供了系统性支持。其核心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跨园际资源整合,打破传统园际壁垒,构建情绪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生态,实现教育要素的优化配置;二是通过协作机制优化,提升教师在情绪教育领域的专业实践能力,形成以实践共同体为特征的专业发展网络;三是通过家园联动机制的构建,弥合家庭与园所教育的断层,形成以协同育人为目标的教育支持体系。这种系统性支持不仅解决了当前情绪教育的核心困境,更为幼儿积极情绪体验的深度发展提供了可持续的实践路径。
三、促进幼儿积极情绪体验策略探索
(一)构建情绪教育专业共同体
教联体通过构建协同育人机制,突破传统园际壁垒,形成以情绪教育为核心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在该机制下,跨园际教师培训体系以"情绪识别与表达"为切入点,系统性提升教师的情绪觉察能力。例如,通过引入心理学专家的实证研究方法,指导教师运用微表情分析技术识别幼儿情绪状态,并结合案例分析优化情绪表达策略。专题研讨活动聚焦"情绪调节策略"的实践应用,采用行动研究法推动教师在真实情境中迭代教学方法,形成"观察-诊断-干预"的闭环教育模式。此外,教联体建立的情绪教育资源库整合了结构化课程设计、情境化活动案例及标准化评估工具,为教师提供持续性专业支持。这种协同机制使教师从个体经验传承转向集体知识建构,通过"学习共同体"的互动协作,实现情绪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最终形成以情绪教育为核心的专业发展生态。
(二)打造情绪体验支持性环境
教联体通过系统性资源整合,构建促进幼儿情绪体验的支持性环境体系。在物质资源优化方面,联合园所共同打造"情绪探索角"等主题空间,运用符号学原理设计情绪表达墙,将抽象情绪具象化为可触摸、可操作的学习材料,激发幼儿自主情绪表达动机。人力资源整合则通过构建"家-园-社"三级联动网络,吸纳社区心理咨询师、家长志愿者参与情绪教育实践,形成"专业引领-家庭参与-社会支持"的协同育人格局。数字化资源建设方面,教联体平台整合虚拟现实情绪体验课程、智能情绪分析工具等新兴技术,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教育支持系统。这种环境创设突破了传统情绪教育的时空限制,将情绪体验从即时性情境转化为持续性学习过程,为幼儿在真实与虚拟场景中获得深度情绪体验提供了系统性保障。
(三)设计情绪教育跨园际课程
教联体以课程整合理论为指导,构建跨园际情绪教育课程体系,实现情绪教育的结构化实施。在课程开发层面,"情绪小侦探"等项目式学习课程通过情境模拟与角色扮演,引导幼儿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完成情绪识别与调节的双重任务。跨领域渗透策略则将情绪教育嵌入艺术、语言等领域课程,例如在美术活动中运用色彩心理学原理引导情绪表达,在音乐课程中通过节奏训练促进情绪调节。评估体系构建方面,采用观察量表、情绪日记等多维工具,建立幼儿情绪发展的纵向追踪档案,为课程动态调整提供数据支持。这种课程设计突破了传统情绪教育的碎片化困境,通过跨园际协同研发实现课程的标准化与适切性统一,使情绪教育成为幼儿日常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
(四)构建情绪教育支持网络
教联体通过构建家园共育生态系统,实现情绪教育的全场景覆盖。在技术支持层面,开发基于学习分析技术的家园共育平台,推送个性化情绪教育方案与亲子互动脚本,帮助家长掌握基于发展心理学的情绪引导策略。活动设计方面,"情绪管理亲子工作坊"采用项目式学习模式,引导家长与幼儿共同完成情绪调节任务,实现教育理念的深度对接。志愿者机制则通过"情绪故事妈妈"等角色设计,将家庭情绪教育经验转化为园所教育资源,形成双向赋能的教育循环。这种联动机制突破了传统家园共育的单向传递模式,构建起以情绪教育为核心的知识共创网络,使家庭从教育配合者转变为课程共建者,最终形成园所与家庭在情绪教育目标、内容、方法上的高度一致性。
四、结语
“教联体”作为学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为促进幼儿积极情绪体验提供了创新路径。通过协同共育、资源优化、课程渗透与家园联动四大策略,教联体实现了情绪教育的专业化、系统化与常态化。未来,教联体需进一步深化情绪教育研究,探索更多创新模式,为幼儿心理健康与全面发展注入新动力。
参考文献
[1]王玲. 共育·共融·共导:家园合力下幼儿情绪管理的实践探索 [J]. 早期教育, 2025, (12): 52-56.
[2]朱燕超. 幼儿情绪管理能力培养的针对性策略 [J].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5, (02): 16-18.
[3]周忆. 家园共育在幼儿情绪管理教育中的应用探索 [J]. 求知导刊, 2025, (03): 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