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双高”战略推动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的引擎与路径

作者

陈学颖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115009

摘要:随着“新双高”战略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深入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成为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增强职业院校服务产业能力的关键。本文剖析“新双高”战略内涵与目标,阐述产教深度融合的核心地位及意义,并探讨其推动产教深度融合的路径,为职业院校提供理论参考,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并紧密对接产业需求。

关键词:新双高;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路径

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动产业升级转型的重任。近年来,国家大力实施“双高计划”,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指明方向。在“新双高”战略下,产教深度融合成为实现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路径,通过教育教学与产业实践紧密结合,为产业输送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提供智力与技术支持。

一、“新双高”战略的内涵与目标

(一)内涵

“新双高”战略遴选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建设等多维度改革建设,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与模式,带动全国职业教育水平提升。其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围绕国家战略和区域产业布局,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二)目标

“新双高”战略旨在一定时期内打造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显著提升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水平,成为支撑国家和地方发展的重要力量。具体包括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满足产业升级需求,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形成协同创新机制,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及国际话语权等。

二、产教深度融合在“新双高”战略中的核心地位与意义

(一)核心地位

产教深度融合是“新双高”战略的核心与关键。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离不开产业参与,全方位融合才能确保人才培养目标契合产业需求,课程设置对接岗位能力,实训教学衔接企业生产。其贯穿“新双高”战略实施全过程,从顶层设计到教学评价各环节都需体现产业元素与企业需求,是构建高水平职业教育体系的根基。

(二)意义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产教深度融合让职业院校了解产业对人才的要求,据此调整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融入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

增强服务产业能力:促使校企紧密合作,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等方面开展合作。职业院校发挥人才与技术优势为企业提供支持,企业为职业院校提供实习实训基地,实现互利共赢,增强职业院校对区域产业发展的服务与支撑作用。

促进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校企实现资源共享互补,企业的设备、资金等与职业院校的师资、科研成果等相互整合,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

推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产业创新需求与经验为职业教育创新提供动力。促使院校探索教育教学模式等创新改革,引入企业文化,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校企联合开展科研活动,提升职业教育科研水平,推动其向创新型转变,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新双高”战略推动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的路径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推行现代学徒制:职业院校与企业签订学徒培养协议,学生在校学理论,在企业由师傅带训实践技能,工学结合。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学习专业技能,毕业后能快速适应岗位,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的无缝对接。

构建“双元制”课程体系: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构建由学校课程与企业课程组成的 “双元制”课程体系。学校课程重基础知识与素养培养,企业课程依企业生产和岗位要求,由校企联合培养学生技能,实现知识与技能有机融合,提高人才培养针对性。

开展订单式培养:现代学徒制是产教深度融合的典型人才培养模式。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依托企业人才订单设计培养方案,按企业要求设置课程等,企业全程参与并提供实习岗位,确保培养的学生符合企业用人标准,实现精准对接,提高就业质量与企业满意度。

(二)构建协同育人机制

建立校企命运共同体:校企共建产业学院或实训基地,开展技术创新项目,共享成果收益,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与评价体系,共同承担人才培养的责任义务,将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调动企业参与积极性,确保产教融合稳定持续。

完善校企合作治理机制:健全校企合作组织与管理制度,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负责决策重大事项,设立校企合作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建立沟通协商、信息共享等机制,规范合作行为,提高合作效率与质量。

加强行业协会的桥梁作用:行业协会熟悉行业动态与企业需求,能为职业院校提供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指导服务。职业院校应与行业协会合作,参与行业标准制定等工作,借助其平台加强与企业联系,促进产教融合发展。

(三)打造高水平实训基地

建设校内生产实训基地:职业院校加大对校内生产实训基地投入,按企业生产标准与流程建设,实现生产与实训结合,让学生进行真实生产性实训,提高实践能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

拓展校外实训基地网络: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与行业领军企业、大型企业等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实习岗位与实践机会,使学生在不同的企业环境中得到锻炼与成长;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企业实践锻炼的平台,促进教师了解行业企业的最新技术与发展趋势,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与双师素质。

推动实训基地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实训基地信息化建设,构建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等实训平台,为学生提供自主、远程学习条件,提高实训教学效率与质量,促进实训与理论教学融合,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管理。

(四)完善政策保障体系

政府出台激励政策:政府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出台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政策,鼓励校企合作办学、共建实训基地等,营造良好政策环境,推动产教深度融合。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快建立产教融合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各方权利义务,规范行为与过程,为产教融合提供法律依据与制度保障。

加强质量评价与监督:建立科学合理的产教融合质量评价体系与监督机制,对人才培养质量等多方面定期评价与监督检查,采用多种评价方法,提出改进措施,确保产教融合质量与效果。

“新双高”战略为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带来发展机遇与政策支持。通过理解战略内涵目标,认识产教深度融合的地位意义,并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协同育人机制、打造高水平实训基地以及完善政策保障体系等多元路径,能够有效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对接。未来,职业院校、企业、政府及社会各界应携手,形成合力,深化产教融合改革,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助力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推动职业教育迈向新高度。

参考文献:

[1]赵建峰,陈凯,蒋锦毅,闻振菲,齐冠.“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产教深度融合模式与机制研究[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22 ,23 (02) 69-73

[2]金亚白.“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体制机制创新路径研究——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5)1-3,7

[3]潘书才,陈向平,赵勤贤.“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研究[J].教育与职业 . 2020 (06) 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