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性评价“三要素”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沈勤英
苏州市吴江区鲈乡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流虹校区 215299
摘要:表现性评价作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方式,为小学英语教学评价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和视角。为了指引小学英语教学评价迈向新阶梯,本文就表现性评价的构成要素、应用价值以及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思考,以期能有效规避传统教学评价的弊端,助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由“知识本位”走向“素养本位”。
关键词:表现性评价;小学英语;应用现状;策略
教育评价对指导教学过程以及引导学生学习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表现性评价作为一种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新兴教育评价方式之一,是新课标背景下教育评价改革发展趋势的具体体现。现如今,表现性评价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包括小学英语学科在内的多个学科教学过程中,其作用与优势愈发凸显。研究表明,将表现性评价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不仅有利于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显著提高学习与教学效率,对助推学生全面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一、表现性评价构成与价值
(一)表现性评价构成
表现性评价指的是在合乎现实的情况下,结合设定的任务诱发学生相应表现,使用科学的评分规则对学生完成复杂的任务表现做出评定。虽然表现性评价大多关注学生的个人实际,比如写作、阅读等,但是不能认为只要让学生完成上述流程,就可将其引入表现性评价。因为表现性评价必须要高阶思维参与,如果任务没有要求学生运用并展示自身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等复杂学习成果,也无法构成真正的表现性评价。判定一个评价是否属于表现性评价,不能只看评价任务的展现形式,关键要看任务评价的内容。由此,完整的表现性评价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目标,即希望学生达成怎样的学习成果,往往是基于课程核心、要持久理解的目标设定;二是表现性任务,即学生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或是学科作业,用于引发学生的相关表现,为目标是否完成提供直接证据;三是评分规则,判定并注解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掌握程度,会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呈现出不同水平,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活动提供参考[1]。
(二)表现性评价价值
表现性评价更适用于检验更高水准、更为繁琐的思维能力,且促使学生学习能力提升,支持更具诊断性的教学实践活动,促进课程内容与教学活动融合[2]。第一,表现性评价是直接对学生“可以做什么”的行为表现进行评价。区别于传统的纸质测试,选择题等书面测试的价值,大多在于其具备价值表征和重要因素,也就是说只是测试学生对一个个碎片的知识点记忆与再认的掌握程度,表现性评价不仅重视学生“知道什么”的结果,还关注学生“怎么知道”的过程,通过全方位、多角度观测学生的行动、作品、写作流程等环节,评价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对学生的英语科核心素养和行为表现做出判定。第二,表现性评价将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和学习评价相衔接,教、学、评共同指向更高阶的学习目标。深入课堂的表现性评价不仅可评定学生完成学科预期目标的过程,同时还能以精准衔接的形式,将基于标准化的课堂教学活动和学生评价完美融合,二者之间相互渗透,从而有效改善学科教学活动和学习模式。第三,围绕表现性评价的指引,学生能主动参与学科真实情境教学活动之中,并通过评分界定获取更科学的反馈,便于教师设定正确的素养培养目标,综合学生此阶段的真实水准进行创新优化,最终实现学生建构核心素养的形成[3]。
二、表现性评价“三要素”内涵
(一)目标居于课程的核心地位
评价目标可视作评价的方向与归宿,具体指的是学生学习的最终结果。表现性评价的核心在于引导学生展示各方面的能力,而非对知识进行简单的回忆与学习。表现性评价的目标为指引学生综合且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督促其经过自身的思维加工与判断,而后展开各式各样的探索活动,从而充分展示学生才能,最终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并提升其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看来,表现性评价的目标势必应居于课程的核心地位,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类似的高级目标,比如审美创造能力、观察、推理以及概括能力等。
(二)真实情境中的表现性任务
设计基于真实情境的表现性任务,旨在检测学生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教师可创设真实的情境并搜集由情境引发的一系列学生的表现性行为,从而推测其对应的各项能力发展情况,将最终结果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4]。就英语学科而言,传统的评价方式侧重纸笔测试,包括阅读、写作、选择、填空等类似的书面题目。传统的评价方式虽然也能测试学生的英语知识与相关技能掌握情况,但是,不足之处在于无法真实且全面的考查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沟通与交流的能力。相较之下,表现性评价更侧重于评价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正是因为如此,表现性任务才更应与真实任务、生活实际接轨,从而推动学生生活能力的大幅度提升。
(三)收集表现证据的评分规则
相较于传统的纸笔测试,表现性评价需要学生建构反应、完成任务以及展示能力。教师则需要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过程给予针对性评价。不可避免的是,这一评价过程势必带有评价主体的主观性色彩。为了确保评价公平公正、科学合理,评价者应提前制定学习目标并细化评价标准,即评分规则。这样,学生就能朝着目标不断前行,同时,评价者也能据此记录并衡量学生的各项表现指标。
三、表现性评价“三要素”实施
(一)确定评价目标
表现性评价目标具体指的是评价实施的目的,应与传统的评价目标区别开来。传统纸笔测试的评价目标为了解学生的英语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而表现性评价目标的制定应综合学生语言知识、能力及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因素,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本质来看,表现性评价不仅仅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还关注学生理解力、解决问题能力、思维逻辑等多方面的评价。在笔者看来,确定评价目标应注意以下三点:
其一,以课程标准要求为依据,围绕实际教学内容,确保目标落地。英语课程标准作为指导英语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英语教师实施教学的重要参考[5]。表现性评价的设计与实施应与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相匹配,唯有如此,表现性评价才能与英语教学过程紧密相连,才能助力小学英语整体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除此之外,表现性评价目标的制定应凸显具体化特征。教师应围绕实际教学内容确定评价目标,将宏观目标确定为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由此来进一步细分为一个个小目标并精心设计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表现性任务,这样才能确保目标落地,才能提升目标实现的概率。
其二,教师应将评价目标清晰且准确的传达给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明确短期以及长期的学习目标,才能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工作,从而推动表现性评价工作的有序开展。在此过程中,学生可参照评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无形中朝着目标方向而努力,从而大幅度提高学习质量。
其三,设定进阶式目标。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二年级上第八单元My dad is a doctor教学为例。本单元属于“人与自我”及“人与社会”主题范畴,涉及“生活与学习”、“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主题群,“家庭与家庭生活”。根据本单元的内容和学生的学情确定分3课时进阶式完成教学。第一课时我们定了子主题:Different jobs have different names. We should respect all the jobs. 主要学习目标:让孩子知道不同职业有不同的英文名称,要学会说这些名称,以及懂得尊重不同的职业。第二课时子主题:Different jobs have different functions. We should work hard.主要学习目标:让孩子了解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工具,看到工具知道是什么职业;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功能,能简单说出这些职业的功能;懂得要为自己的职业理想努力学习。第三课时子主题: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dreams. Don’t give it up.主要学习目标:让孩子了解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职业梦想,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职业梦想,但在实现职业梦想的过程中不能因为困难而轻易放弃。
(二)设计评价任务
确定好表现性评价目标后,教师接下来应结合小学英语课程的实际内容精心设计表现性评价任务。通常情况下,表现性评价任务的具体形式以问答或者具体活动为主,其一方面应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真实的生活问题情境来观测学生的具体表现,评价其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其应关注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积极建构答案的过程。由此看来,基于表现性评价的问题答案并不是固定的,反而是多元且开放的,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因材施教、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表现性评价任务设计应凸显多样化的特征,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设计任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样,才能多维度、立体化考查学生整体情况。比如,教师可设计阅读理解类任务,旨在检测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设计角色扮演或者话题讨论类任务,旨在考查学生的口头表达与沟通能力;设计诸如写随笔、故事创作等任务考查学生的文字表达与创意思维等。
仍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二年级上第八单元My dad is a doctor教学为例。教师创设了老师带孩子们去职业体验馆这样的场景展开教学,以任务引导学生表现。根据学生具体表现以及任务成果评价其能力提升情况,最终实现表现性评价的目标。第一课时让孩子们根据已知说出职业名称,然后补充学习本课的职业名称,通过旧知引出新知,学生学得自然、学得轻松;第二课时让孩子们进入职业体验馆,布置三个任务可以了解更多职业信息,任务一:对本单元学过的职业可以拼读出来就能得到门票进入体验馆大门,主要考查孩子们对单词的认读和拼读情况;任务二:看到职业体验馆的这些职业图片能用句子:He’s/ She’s a... Dressed in...(colour).表达就可以得到进入具体的职业部门的票,考查孩子们在场景中运用句子的能力;任务三:通过学习儿歌,根据不同的职业改编儿歌就可以得到一个礼物(一本绘本),这是综合考查孩子们对于不同职业的服装、职业的功能的了解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第三课时在体验馆用得到的礼物进行绘本学习。绘本中既有本单元出现的职业,又对职业的功能用儿歌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可以配上动作加深对这些职业的理解。绘本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制定评价标准
制定评价标准是表现性评价中至关重要的一步。为了保证评价的公平公正性,评价标准制定应遵循具体、明确、可操作的原则,这样,一是有助于教师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案,二是让学生对学习目标更加明确,从而督促学生及时展开自我评估,尽早发现不足并尽快弥补,这对显著提高学习效率发挥着积极作用。具体而言,制定评价标准,一方面需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教学目标。教师应先明确评价的核心指标,比如英语书写评价标准可设定为字体结构以及书写整洁度等;关于口语表达评价,教师需要考虑的是语言是否流畅、是否准确,学生的表情与肢体语言是否匹配等;针对写作能力评价,评价标准可包括框架是否完整、条理是否清晰、语法是否正确等。需要特别强调一点的是,表现性评价标准的制定应尽可能量化,这样更便于教师评估,同时,能向学生乃至家长更清晰地传达评价内容与期望结果,从而助力学生高质量学习英语并实现全面发展。另一方面,鉴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表现欲望强烈,在制定表现性评价标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邀请小学生一同参与进来,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商讨评价标准。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加清晰、具体的了解每一项评价标准,将他们的表现提升至更高的层次与水平,而且还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并清晰自己在完成表现性任务之后可能取得的成就,以此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与进步欲望,切实发挥出表现性评价在小学英语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独特作用。
以5A第3单元的cartoon部分为例,本部分属于小动物交朋友的一个画面,表现性评价目标之一为培养学生看图理解故事的能力,同时,要求学生精准掌握读好句子的语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让小组内成员自由分配角色并扮演。在此过程中,教师则需要重点观察学生对不同角色语气的把握情况,比如语气把握是否到位,是否真正将角色的内心想法展示出来等。以上两点完全可作为表现性评价的具体标准,根据结果,教师判断学生的朗读等口头表达能力是否取得了进步与提升。
(四)重视教学评价在学科情境中的应用
在小学英语学科中设置表现性评价,不能忽视其客观条件,比如完成教学任务的时间、场所、借助的辅助工具等,这也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某一特定情境下,完成教师教学任务的学习,并由此评定学生的学习表现。如果某一表现在课堂内产生的几率较少,教师则要为学生设定一个特定的学习情境,旨在帮助学生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并对学生个人表现做出评价。
以模拟真实情境中应用表现性评价为例,教师所设定的某一模拟任务主要为了配合或是替代其在真实情境中的作用,选用局部或是全部模拟的形式,为学生设定学习任务,从而为学生今后的表现奠定坚实基础。比如,教师在设定教学任务时,会应用“面试”一词,学生运用角色扮演的形式模拟面试场景,教师对学生在此环节的表现进行评定,指导学生如何和他人正常沟通交流,进一步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学会在重要场合展示自己特长,不仅重视学生知识技能的提升,也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另外,模拟情境越趋同于真实情境,表现性评价就会呈现出预期成果,最终符合教师期望学生达成的教学目标。
表现性评价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评价方式,旨在衡量学生达到预定教育目标的程度与质量。将表现性评价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不仅有利于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效果,而且还可以督促教师针对性地优化和调整教学模式,为学生搭建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从而有助于推动核心素养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落实与实施。
参考文献:
[1]周文叶,毛玮洁.表现性评价:促进素养养成[J].全球教育展望,2022,51(05):94-105.
[2]韩国女,张运桥.小学英语“单元嵌入式”表现性评价的教学实践[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23,(08):6-10.
[3]周文叶,陈铭洲.指向核心素养的表现性评价[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09):36-43.
[4]王晓燕.表现性评价:推动“素养本位”的小学英语教学走向深度[J].小学教学设计,2024,(12):68-71.
[5]殷芳.基于标准的小学英语表现性评价实践与研究[J].上海教育,2022,(S1):24-25.
本文系苏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教育科研改革发展专项(一般课题)“基于单元教学的小学表现性评价实践研究”
(课题编号:2023/JK-k/02/003/05)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