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田园课程活动背景下教师的儿童行为观察素养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任静

苏州市吴江区平望幼儿园 215221

苏州市吴江区平望幼儿园始创于1985年,是一所乡村优质幼儿园,也是一所独立建制的公办幼儿园。自九五起,平望幼儿园积极践行“田园课程”理念,至今已有二十余年。在此期间,形成了“亲亲50田园项目”等一系列成果,田园课程框架体系初见雏形。获得了江苏省第二届教学成果一等奖,成为江苏省第一批课程游戏化项目园。

一、问题的提出

为了进一步提升田园课程实施的质效,我园多次组织研讨、问卷、访谈,归纳出田园课程实施至今的一些问题:

①开发了很多由资源引发的活动,但课程活动碎片化。

②田园课程下的幼儿得到一定发展,但幼儿的学习形式、规律仍不够清晰和系统。

③形成了一些田园课程评价策略,但展现不出田园课程的优势。

基于对田园课程实施现状的思考,我们意识到虽然对田园课程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如何使得这些宝贵的经验得以优化和传承,一方面是原有的成果不够成熟和适宜;另一方仍旧要立足儿童本位对幼儿进行观察分析,以此来校验田园课程开展的效果。田园环境、田园资源为依托开展的课程活动,这类活动通常具有亲近自然、体验农耕、培养综合素养等特点,能让儿童在田园情境中学习和成长。因此我们确立了提升教师观察素养的课题研究方向,希望在了解教师观察素养整体水平,进而采取一些策略提升教师的观察素养。

二、田园课程活动背景下教师的儿童行为观察素养现状

为了了解教师的观察素养现状,我们分析了我园的教师构成和情况,并针对此提前进行了访谈,结合文献资料进行问卷编制。

首先,我们对教师进行了以下问题的访谈,共11个问题,例如:

1.您对儿童行为观察这件事是如何看待的呢?

2.您认为教师的儿童行为观察素养具体包括哪些方面?请详细说明。

3.您认为在观察儿童行为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和强调的点具体是什么?

紧接着,我们根据教师的回答编制问题,本问卷共分成两个部分,分成基本信息和正式问卷两个部分,内容涵盖了教师的性别、年龄、教龄、学历、生育情况、职务、职称等等;正式问卷中涉及到对观察素养的价值认识、能力水平、知识认知、态度倾向、自我评价等五个方面。

问卷共发放55份,其中男教师4人,女教师51人,有效回收率为100%。这中间,青年教师达37人,占总人数的67.2%,全日制本科教师仅7人,仅占总数的12.7%。

三、田园课程活动背景下教师的儿童行为观察素养分析

从基本情况的相关性上来分析,教师的教龄、学历、职务与教师的观察素养呈正相关,而性别、生育情况、职称等则与观察素养不相关。不难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教师的观察经验会逐渐丰富;而教师自身的学历,也就是本身的学习能力对观察有一定的帮助;有职务的教师对于自身的观察素养能力评价较高。“教师的儿童行为观察素养”强调教师具备观察儿童行为的能力和素养,包括敏锐捕捉儿童行为表现、准确分析行为背后的原因和意义等。

“实践与思考”表明该研究不仅关注教师在田园课程活动中实际开展儿童行为观察的操作和做法,还注重对这些实践进行反思、总结,以探索更好的观察方法和提升观察素养的途径,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儿童在田园课程中的发展。

在正式问卷分析中,我们做了以下的数据分析:

整体上来看,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观察认识得分相对较高,显示出较强的观察兴趣和积极性;观察坚持性得分相对较低,表明在面对困难时,坚持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升;学习能力的平均得分则显示出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具备一定的基础能力。

根据调查结果,观察动力的平均值为16.419,标准差为3.113,表明大多数教师在学习动力方面表现良好。63.26%的教师对观察葆有热情,显示出探索欲望。这种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助于幼儿的经验积累。稍弱的探究性行为表现:33.97%的占比能在表现出探究兴趣时能真正投入探究,出现探究行为。47.39%的占比在探究的过程中,依然能够保持积极投入的状态,学习动力较为持久。

观察能力是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综合运用知识、技能和策略的能力。根据调查结果,学习能力的平均值为66.154,标准差为15.354,表明幼儿的学习能力普遍较强。

在自主性方面表现较好,尤其是在表达意愿方面,愿意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的。面对问题时,较多的幼儿选择积极面对,并且会尝试多种方法找到解决的途径,但在分析寻找愿意以及与同伴沟通解决的占比稍低,说明多数教师是凭直觉与经验在解决问题,而非有意识的思考。创造性思维的评价处于中上水平,认为他们在探究过程中愿意寻找多种方式,追求与众不同。在小组活动中,部分教师能够合理分配任务,积极参与合作,显示出良好的团队意识。

四、田园课程活动背景下教师的儿童行为观察素养的思考

当前,随着幼儿园高质量发展的不断推进,对幼儿园的软件、硬件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教师的专业素养作为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可谓是幼儿园高质量评估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这其中,观察能力又是教师专业素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为此我们对我园的教师进行了观察素养的调查和分析,并尝试在此基础上尝试一些思考和策略。

从性别角度分析,男教师与女教师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性。但是在对观察素养的认识上存在差异,女教师在观察素养学习的认识表现上优于男教师,而在抗干扰性和勇气方面并没有显著差异。思考点:教师是否具备在动态环境中捕捉关键学习瞬间的能力?例如,一场突发的降雨如何影响儿童的探索行为?这一结果提示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应关注性别差异,帮助男教师和女教师更好地发展各自的优势。后续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性别教师的兴趣偏向,以便制定更具针对性的研训策略。

不同教龄的教师在观察素养的行为表现上也存在差异。青年教师由于缺乏经验,可能在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上相对较弱,而成熟期教师则可能在这些方面表现得更加成熟。因此,在指导教师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注意进行分层,不同层次的教师要提出不同的目标和要求。

调查显示,教师的观察能力与水平与自身对观察本身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在我们的日常研训过程中应增加一定的观察素养方面的培训,提升教师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进而提高教师的观察素养水平。

教师的观察素养对于教师的个人发展乃至园所的质量发展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是需要全园通力合作,并进行长期研训、培养的过程。培养一位教师,可以用“静待花开”来形容。教师的个人背景及园所理念、文化氛围、研训力度、成长期待等都影响着教师的专业素养发展,这就需要幼儿园加大对于观察素养锤炼的比重,高度重视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期待我们的教师在教师观察素养能力方面能不断的精进,有更高的追求。

本研究系苏州市吴江区第十批学年课题《田园课程活动背景下教师的儿童行为观察素养提升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1023YP0033)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