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文化符号数字传播进路

作者

汤琪琪

身份证号:332529199404010029

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大战略任务,民族文化符号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传播中对铸牢共同体意识意义重大。本文以景宁畲族为例,探讨民族文化符号的内涵与价值,分析景宁畲族文化符号的独特性。结合网信时代特点,研究数字传播对景宁畲族文化符号传播的作用,剖析当前数字传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创新传播内容、拓展传播渠道、培养专业人才等数字传播进路,以促进景宁畲族文化符号的有效传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共同繁荣。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文化符号;数字传播;景宁畲族

引言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民族文化符号作为民族文化的凝练与象征,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价值观念和精神内涵。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数字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民族文化符号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景宁畲族自治县是我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畲族拥有丰富独特的民族文化符号,如畲族服饰、山歌、彩带等。通过对景宁畲族文化符号数字传播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畲族文化,还能以文化为纽带,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和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民族文化符号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民族文化符号的内涵

民族文化符号是指在特定民族文化背景下,具有代表性、象征性和独特性的文化元素。它可以是物质形态的,如建筑、服饰、工艺品等;也可以是非物质形态的,如语言、音乐、舞蹈、传说等。这些符号是民族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审美观念、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

(二)民族文化符号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

1. 增强民族认同感:民族文化符号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识,通过对本民族文化符号的认知和传承,民族成员能够增强对自身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种认同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使各民族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保持自身特色,又能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

2. 促进文化交流互鉴:不同民族的文化符号各具特色,相互交流和传播这些文化符号,能够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互鉴。通过了解和欣赏其他民族的文化符号,各民族可以拓宽视野,增进彼此的理解和尊重,从而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一体发展。

二、景宁畲族文化符号的独特性

(一)物质文化符号

1. 畲族服饰:畲族服饰色彩鲜艳、图案精美,具有独特的风格。传统的畲族服饰以自织的苎麻布为主要面料,女性服饰的凤凰装尤为著名,其设计灵感来源于畲族的图腾崇拜,象征着吉祥和幸福。

2. 畲族建筑:景宁畲族的传统建筑多为木结构,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如畲族的民居建筑,一般采用“四扇九柱”或“六扇十三柱”的结构,屋顶的造型独特,体现了畲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1]。

(二)非物质文化符号

1. 畲族山歌:畲族山歌是畲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作的口头文学,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劳动歌、情歌、叙事歌等。畲族山歌以其独特的韵律和演唱方式,传承着畲族的历史、文化和情感。

2. 畲族彩带:畲族彩带是畲族传统的手工艺品,编织技艺精湛。彩带上的图案和文字蕴含着畲族的文化密码,是畲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3. 畲族节庆:畲族有自己独特的节庆活动,如三月三歌节等。在这些节庆活动中,畲族人民通过歌舞、祭祀等形式,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

三、数字传播对景宁畲族文化符号传播的作用

(一)突破时空限制

数字传播打破了传统传播方式的时空局限,使景宁畲族文化符号能够跨越地域和时间的障碍,传播到更广泛的范围。通过互联网和移动终端,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和欣赏畲族文化[2]。

(二)丰富传播形式

数字技术为景宁畲族文化符号的传播带来了多样化的形式,如短视频、直播、虚拟现实等。这些形式能够更加生动、直观地展示畲族文化的魅力,吸引更多受众的关注。

(三)增强互动性

数字传播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受众可以通过评论、分享、点赞等方式参与到畲族文化符号的传播过程中。这种互动不仅能够提高受众的参与度,还能促进畲族文化的传播和传承,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畲族文化。

四、景宁畲族文化符号数字传播存在的问题

(一)传播内容同质化

在数字传播过程中,部分关于景宁畲族文化符号的内容存在同质化现象。许多传播平台上的畲族文化介绍千篇一律,缺乏深度和特色,难以吸引受众的兴趣和关注。

(二)传播渠道单一

目前,景宁畲族文化符号的数字传播主要集中在一些常见的社交媒体平台和官方网站,传播渠道相对单一。对于一些新兴的数字传播渠道,如短视频平台的深度应用、网络直播带货与文化传播的结合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景宁畲族文化符号数字传播进路

(一)创新传播内容

1. 挖掘文化内涵:深入挖掘景宁畲族文化符号的内涵和价值,结合时代需求,对文化符号进行创新解读和表达。例如,将畲族山歌与现代音乐元素相结合,创作新的音乐作品,赋予其新的生命力[3]。

2. 打造精品内容:制作高质量的数字内容产品,如纪录片、动画、虚拟现实体验等,全面、生动地展示景宁畲族文化的魅力。通过精品内容的传播,提升畲族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二)拓展传播渠道

1. 整合多元平台:整合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直播平台、在线教育平台等多种数字传播渠道,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传播格局。根据不同平台的特点和受众群体,制定针对性的传播策略。

2. 加强合作传播:与其他地区、民族的文化传播机构、企业等开展合作,共同推广景宁畲族文化符号。通过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扩大畲族文化的传播范围,增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三)培养专业人才

1. 加强教育培养:在当地的教育体系中,加强对数字技术和畲族文化相关课程的设置,培养既懂数字技术又熟悉畲族文化的复合型人才。同时,鼓励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相关专业,为畲族文化的数字传播提供人才支持。

2. 吸引外部人才: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外部的数字传播专业人才和文化创意人才到景宁畲族地区工作。通过人才的引进,带来新的理念和技术,推动畲族文化符号的数字传播创新发展。

(四)强化受众参与

1. 鼓励受众创作:通过举办线上线下的创作活动,鼓励受众参与到景宁畲族文化符号的创作和传播中来。例如,开展畲族文化主题的短视频创作大赛、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等,激发受众的创造力和参与热情。

2. 及时反馈互动:建立健全受众反馈机制,及时回复受众的评论和建议。根据受众的反馈,不断优化传播内容和策略,提高传播效果,增强受众对畲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结语

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文化符号的传播举足轻重,景宁畲族丰富且独特的文化符号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添重要一笔,采用数字传播技术,能更全面地守护、传承与宏扬畲族文化,促进各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与认同达成,即便现在景宁畲族文化符号数字传播存在若干状况,但可采用创新传播内容、拓展传播范围、造就专业骨干和强化受众体验等途径,能切实提升其传播质量。在未来的开拓推进中,需不断探索并革新景宁畲族文化符号的数字传播模式,全面发挥数字传播的长处,使更多人认识且偏爱畲族文化,进一步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与共同昌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汇聚强大精神后劲。

参考文献:

[1] 苏娇楠.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合思想"中探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现实性和前瞻性[J].中国民族博览, 2023(6):128-130.

[2] 沈卫荣译,夸新木加译,更松巴毛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藏传佛教中国化[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3(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