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育人”体系下高校学生管理与思政教育的结合对策研究
赵书阳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723002
摘要:在当前高等教育体系中,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的结合已成为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本文旨在探讨高校学生管理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策略,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若干改进措施。研究发现,通过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生活、利用网络资源加强教育效果、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以及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可以有效提高教育成效。此外,提升学生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也被视为至关重要的方法。本研究为优化高校思政育人体系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思政教育;学生管理;心理健康;专业水平
引言
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高校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有效地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结合起来,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在此背景下,深入探讨高校学生管理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策略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人才,也为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奠定了基础。
一、思政育人下高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较为宽松
高校在学生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宽松现象。规章制度执行不够严格,导致部分学生纪律意识淡薄。具体表现为迟到早退、旷课等不良行为。此类情况不仅反映出学生自我约束能力不足,还暴露了学校管理层面对此问题缺乏有效的应对机制。因此,强化制度建设,严格执行各项规定,对于改善这一现状至关重要。
(二)部分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学业压力、就业竞争以及人际关系困扰等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不少学生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尽管多数高校设有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但利用率不高,许多学生因担心隐私泄露等原因不愿寻求帮助。针对这种情况,建立更加开放透明的心理咨询服务渠道,加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能够有效缓解学生的心理负担。
(三)学生管理人员工作经验缺乏
学生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管理工作的效果。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部分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难以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他们对新思想、新技术掌握不足,不能及时更新工作理念,影响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因此,加大对学生管理人员培训力度,提高其综合素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二、思政育人下思政教育存在的短板
(一)教育内容单一局限
当前,思政教育在内容上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单一性。不同年级与专业的学生有着各自的特点和需求,但现有课程未能充分考虑这些差异。固定的教学大纲和统一的教材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要求。例如,对于理工科学生而言,思政教育的内容可能需要更加注重科学伦理和社会责任;而对于文科学生,则应侧重于人文关怀与社会公平正义。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导致部分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不高,甚至产生抵触情绪。由于教学材料未能及时更新,部分内容显得陈旧,无法反映现代社会快速变化的需求。
(二)教育方式传统保守
思政教育的方式过于依赖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讲授虽然能够系统地传授知识,但忽视了课外活动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作用。课外活动如志愿服务、社团活动等,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使他们在实际行动中深化理解所学理论。然而,当前的思政教育往往忽略了这一点,过分强调书本知识的灌输而轻视实践活动的开展。这种单向度的教育方式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难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能力。此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方式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但思政教育在这方面探索不足,尚未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创新。
(三)心理教育重视不足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思政教育的一部分,常常被边缘化。尽管许多高校设有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但在实际操作中,心理健康教育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心理问题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影响深远,但相关课程设置较少,缺乏系统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这使得部分学生面对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问题时感到无助。与此同时,心理咨询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学生因担心隐私泄露而不愿寻求帮助的情况较为普遍。心理健康的维护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也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三、高校学生管理与思政教育的结合对策
(一)思政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生活
日常活动是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场所。文化体育活动等集体项目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校园内的各类社团活动亦可作为思想交流的平台,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分享心得,增强彼此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念。此外,学校应注重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自然接受教育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依托网络优势落实结合发展
互联网技术为思政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线平台可以发布正面信息,塑造健康的舆论环境,吸引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线上课程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扩大了教育覆盖面。利用大数据分析工具,教育者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思想动态,从而制定出更加精准的教育方案。数字化资源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教育效率,还增强了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因此,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对于提升思政教育效果至关重要。
(三)选择多样化的思政教育模式
摒弃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探索更多样化的教育形式非常必要。例如,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深入探讨实际问题,理解道德规范的重要性;角色扮演或模拟情境训练,则提供了实践操作的机会,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复杂社会问题的能力。各种创新教育模式相互补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全面发展。多样的教育方法不仅能适应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贴近现实生活,增强了其实效性和吸引力。
(四)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校需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传授基本的心理调适技巧,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设立专门的心理辅导热线,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及时援助,减轻心理压力。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挑战。同时,学校应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宣传,营造关爱和支持的学生心理健康环境。
(五)提高学生管理人员专业水平
高素质的学生管理工作队伍是实现高效管理的基础。鼓励管理人员参加各类培训进修,更新知识体系,掌握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技术手段。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激励机制,激发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学生管理人员能够更好地应对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推动学校的持续发展。具备高水平专业技能和强烈服务意识的学生管理人员,不仅能够优化学生管理工作,也能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结语
优化高校思政育人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个层面的工作协调与配合。明确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识别思政教育的薄弱环节,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改进,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注重细节处理,持续探索创新,才能逐步完善这一体系,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高校学生管理与思政教育工作融合发展的探索[J]. 黄凌芳.经济师,2022(12)
[2] 高校学生管理与思政教育工作融合发展的思考探索[J]. 季霞.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