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技术支持下高中历史跨时空探究学习模式创新
王欣欣
江苏省沭阳县正德中学 223600
一、引言
在教育领域,AI 技术的应用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技术革新,尤其是在历史教学这一传统领域。AI 技术通过智能辅助教学系统、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技术、智能评估与反馈等方式,为历史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1]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 AI 技术革新高中历史教学,特别是跨时空探究学习模式的创新。
二、AI 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一)智能辅助教学系统
智能辅助教学系统通过集成先进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资源推荐。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该系统构建虚拟历史课堂,通过模拟历史场景、展示历史文物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
VR 和 AR 技术为历史教学提供了全新的视觉体验。教师可以利用 VR 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和场景,如参观古代宫殿、参与战争模拟等;同时,利用 AR 技术将历史文物、地图等虚拟信息叠加到现实世界中,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历史背景。
(三)智能评估与反馈
AI 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实时监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师提供准确的评估数据和反馈建议。在历史教学中,智能评估系统可以对学生的作业、测试等进行自动批改和评分,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同时帮助学生及时查漏补缺。
三、AI 技术支持下的高中历史跨时空探究学习模式创新
(一)创设历史教学情境
在部编版高中历史教学中,AI 技术支持下的情境创设为历史学习带来了革命性变革。以 "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 为例,教师可借助 VR 技术打造三维立体的历史场景:不仅能 360 度环视咸阳宫大殿的恢弘气势,还可通过手柄交互 " 触摸 " 青铜器上的统一文字,亲身参与度量衡的标准化过程。系统特别设计了角色扮演功能,让学生可选择扮演郡县制下的地方官员,体验推行新政的具体挑战。[2]
AR 技术的应用则让历史现场走进现实教室。在学习”秦驰道”时,通过平板电脑扫描特制地图,立体的驰道网络便跃然纸上,学生可观察到道路的宽度标准、驿站分布等细节。AI 系统会智能生成修筑场景的模拟动画,并实时解答学生关于工程技术的疑问。
在明清历史单元,MR 混合现实技术创造出更丰富的学习体验。可同时看到现实教室和虚拟叠加的紫禁城建筑群。通过手势操作,能随时调取不同宫殿的建造年代、功能变迁等信息。系统特别设置了 " 建筑侦探 " 任务,要求学生找出太和殿与乾清宫在规制上的差异,理解明清宫廷礼制的变化。
这种沉浸式学习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触觉反馈设备让学生 " 感受 " 到竹简的重量;空间音频技术还原了朝堂辩论的现场感;智能导览系统则根据学生的视线焦点自动推送相关知识卡片。多模态的情境体验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更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想象力与证据意识,使他们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理解达到全新深度。[3]
(二)跨时空交互体验
AI 赋能的智慧学习平台为历史教学创造了全新的交互维度。以部编版”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课程为例,学生通过智能终端接入虚拟历史课堂后,AI 系统会根据学习进度自动生成个性化学习路径。在模拟”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的议事活动中,学生可自主选择扮演孙中山、黄兴等历史人物,AI 助教则实时提供角色背景资料和决策建议。系统采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能智能分析学生的发言内容,当讨论涉及”五权宪法”时,自动推送《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相关条款及立法背景资料。
平台创新的 " 历史观点碰撞 " 功能,可以模拟不同立场的辩论场景。例如在探讨 "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 时,系统会同时呈现革命派、立宪派和保守派的典型观点,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AI 助教还能根据讨论质量实时调整问题难度,确保讨论深度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匹配。[4]
在 "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 " 单元中,跨校协作平台支持学生开展深度历史探究。学生分组进行 " 家庭记忆数字化 " 项目时,AI 系统提供智能辅助:自动将采访录音转化为文字,识别关键时间节点并生成可视化时间轴;智能比对不同家庭的变迁故事,标记出反映时代特征的共同记忆;甚至能根据口述内容推荐相关的政策文献和历史影像资料。平台还设有 " 历史见证 " 功能,通过接入国家档案数据库,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历史文件作为研究参考。
这种智能化的跨时空学习体验,不仅打破了教室围墙的物理限制,更突破了传统教学的线性时序。学生可以在虚拟时空中自由穿梭,通过多维度、多层次的交互,建立起立体化的历史认知体系。AI 系统的适时引导和资源推送,既保证了学习的自主性,又确保了研究的学术规范性,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史料实证素养。[5]
(三)合理利用AI 数字人技术
AI 数字人技术为历史人物对话提供了全新可能。在教学部编版”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时,可以还原唐太宗李世民的数字形象,以其关陇口音与学生探讨三省六部制的创设初衷;在”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课,创设具有江浙口音的陈独秀数字人,与学生辩论”民主与科学”的当代价值。
这些数字人物不仅能智能应答,还能根据对话内容自动调取相关历史文献,如讨论科举制时展示《新唐书·选举志》的对应记载。在 "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 单元,可以设计伏尔泰与卢梭的虚拟对话场景,帮助学生理解启蒙思想的多样性。这种穿越时空的对话体验,极大增强了历史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结语:
AI 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的潜力,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通过创设历史教学情境、提供跨时空交互体验以及利用 AI 数字人技术,可以有效创新高中历史跨时空探究学习模式。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将 AI 技术与项目化学习、跨学科学习结合起来,探索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张若开 . 中学历史教学中使用人工智能的利弊分析 [J]. 赤峰学院学报( 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2(11):101-105.
[2] 郭海洋,刘伟华 . 文物数字化保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 以周朝青铜器“何尊”为例 [J]. 中学历史教学,2021(9):32-34.
[3] 刘广英 .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历史学科教学的困境及策略思考 [J].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24(2):101-105.
[4] 王娟 , 刘云龙 . 人工智能视角下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分析 [1]. 煤炭高等教育 ,2023,41(3):1-10.
[5] 李萍茹 . 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融合的有效举措 [1]. 家庭教育研究 ,2023(11):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