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项目式学习在初中数学函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田家斌

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第十二中学

一、项目式学习与函数教学的理论契合性

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PBL)强调以真实问题为导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与协作完成项目任务,实现知识建构与能力发展。在初中数学函数教学中,传统讲授模式常导致学生将函数视为抽象符号的堆砌,难以理解其与现实世界的关联。项目式学习通过构建“问题情境—知识应用—反思迭代”的闭环,将函数概念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工具。例如,在研究物体运动轨迹时,学生可通过测量抛物线运动数据,建立二次函数模型,理解变量间的动态关系。这种学习方式符合建构主义理论,即知识是在个体与环境的互动中主动建构的。

函数教学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现实规律的能力。项目式学习通过设计多维度任务,将函数概念嵌入具体情境中。例如,在研究“手机套餐费用优化”时,学生需分析不同套餐的计费规则,建立分段函数模型,并基于实际通话时长预测最优选择。此类任务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函数定义域、值域等基础知识,还需结合统计与概率知识进行决策分析,体现了数学核心素养的综合性要求。

二、项目式学习在函数教学中的实践路径

项目式学习在函数教学中的实施需经历“情境创设—任务分解—协作探究—成果展示”四个阶段。首先,教师需设计具有现实意义的驱动性问题,如“如何通过函数模型预测城市人口增长趋势”。此类问题需涵盖函数定义、图像性质及实际应用等核心知识点,同时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其次,将复杂任务分解为子任务链,例如在人口增长项目中,学生需先收集历史数据,再选择合适的函数类型(如指数函数或逻辑斯蒂函数)进行拟合,最终通过误差分析验证模型有效性。

跨学科整合是项目式学习的重要特征。在函数教学中,物理、生物、经济等领域均可成为知识迁移的载体。例如,研究弹簧振子运动时,学生需结合胡克定律与简谐运动方程,建立位移与时间的正弦函数关系;在分析植物生长速率时,可通过测量不同阶段植株高度,构建一次函数模型描述生长趋势。此类跨学科项目不仅深化了学生对函数本质的理解,还培养了其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动态评价体系是保障项目式学习效果的关键。传统评价以笔试为主,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项目式学习需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例如通过观察学生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数据分析的严谨性及模型优化的迭代次数,综合评估其学习成效。此外,引入同伴互评与专家评审机制,可进一步增强评价的客观性与专业性。

三、项目式学习对函数认知的促进作用

项目式学习通过“做中学”的方式,帮助学生突破函数认知的抽象屏障。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常将函数视为静态的公式集合,难以理解其动态变化特征。而项目式学习通过设计可操作的实验任务,如“探究不同材质斜坡上物体下滑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使学生直观感受函数图像的生成过程。此类任务要求学生记录实验数据、绘制散点图并拟合函数曲线,从而在实践操作中理解函数定义域、单调性等核心概念。

数学建模能力的提升是项目式学习的核心目标之一。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需经历“问题抽象—模型构建—结果验证”的完整过程。例如,在研究“校园垃圾分类效率优化”时,学生需先定义分类效率与投入时间、人力成本的函数关系,再通过调整参数寻找最优解。此类任务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函数表达式的构建方法,还需结合实际约束条件进行模型修正,从而培养其数学思维的严谨性与灵活性。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项目式学习的隐性价值。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需面对数据误差、模型偏差等现实问题,并通过团队协作提出改进方案。例如,在分析城市交通流量时,学生可能发现原始数据存在异常值,需通过统计方法进行清洗;在拟合函数模型时,可能发现单一函数类型无法完全匹配实际趋势,需尝试组合函数或非线性模型。此类挑战促使学生反思知识应用的局限性,培养其科学探究精神。

四、项目式学习落地的挑战与对策

教师角色转型是项目式学习推广的首要障碍。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于知识权威者角色,而项目式学习要求其转变为学习引导者与资源协调者。例如,在“城市绿化方案设计”项目中,教师需提供地理、生态等多学科资料,并协助学生联系市政部门获取数据支持。此类角色转变需通过系统培训实现,包括项目设计方法、跨学科知识整合及评价工具开发等内容。

项目资源开发是制约项目式学习实施的关键因素。优质项目需兼具科学性与趣味性,同时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例如,在“音乐节奏与数学规律”项目中,教师需将乐谱中的节拍、音高转化为数学变量,并设计函数模型分析其周期性特征。此类资源开发需教师具备跨学科素养,或通过校际合作共享优质案例库。此外,数字化工具的应用可降低项目实施难度,例如利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函数图像变化,或通过编程平台实现数据可视化。

评价体系优化是保障项目式学习可持续性的核心。传统评价标准难以衡量学生在项目中的创新思维与协作能力,需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例如,在“社区垃圾分类方案设计”项目中,评价维度可包括模型科学性、方案可行性、展示逻辑性及团队协作效率等。此外,引入成长档案袋记录学生项目历程,可更全面地反映其能力发展轨迹。

五、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项目式学习在函数教学中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未来研究可聚焦以下方向:其一,基于大数据分析学生项目参与度与学习成效的关联性,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依据;其二,开发智能辅助工具支持项目式学习,例如自动生成项目模板、实时反馈模型误差等;其三,构建跨区域项目协作网络,促进优质资源共享与经验交流。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项目式学习有望成为函数教学的主流范式,推动数学教育从知识传授向素养培养转型。

参考文献:

[1] 刘 立 兰 . 项 目 式 学 习 在 初 中 数 学 教 学 中 的 应 用 [J]. 教育 ,2025,(04):43-45.

[2] 丁芳 . 初中数学项目式学习的实施策略探究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4,(32):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