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观察,品味,顿悟

作者

白成平

雅安市雨城区兴贤小学 四川雅安 625000

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内容丰富、多样,要求小学生具备空间想象能力、几何直观意识。传统的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模式单一,学生不易理解知识概念和定理,导致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基于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采取适合的策略,克服学生的学习困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认真探究课程知识,充分发散数学思维,实现学生全方面发展的目标。

一、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实践原则

在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遵循学生主体原则、循序渐进原则。一方面,数学教师需明确自身的引导地位、辅助作用,着重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状况、数学思维水平和内在学习需求,以学生为本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使数学教学更加高效。另一方面,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师需注重课堂练习、作业设计的渐进性,满足学生不同阶段的需求。当学生刚接触、了解空间与图形知识时,设置难度低的学习任务;当学生深入探究后,适当增加任务难度,布置实践性、操作类的学习任务,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空间与图形知识,收获理想的数学课程效果。

二、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实践策略

(一)观察数学图形,发展直观思维

小学生处于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于空间与图形知识的了解少,兴趣不高。若教师直接引进空间概念、图形特征,可能导致学生出现“不知所以然”的情况,不利于提升教学实效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从观察图形入手,发展学生的直观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图形知识及相关的空间概念。

以西师版“认识平面图形”为例,在实践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可选择三角形、长方形、圆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数学图形,如图 1 所示。帮助学生全面认知常见的平面图形,激发学习兴趣,学会自主、独立的探究课程知识。随后,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不同形状的物品,让学生观察图形的特点,说说图形的概念,发展学生对的直观认识。同时,教师还可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新旧知识相联系,展现长方体的礼品盒、正方体的魔方,引领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识别其中的平面图形,并将自己观察的图形绘画出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认知能力,契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规律[1]。

(二)组织趣味活动,品味知识内涵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改变满堂灌的教育模式,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育,组织趣味性的课堂活动,引领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形成发散性的数学思维。

第一,数学教师可设计趣味的“寻宝活动”,增添教学的趣味性和新颖性,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与团队合作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空间观念、图形意识。

以西师版“辨认方向”为例,课程目标是帮助学生正确区分东南西北的方位,能用方位描述物品所在位置。为增进学生的知识理解,数学教师可在班级对应位置放置“宝物”,将学生划分成游戏小组,每个小组要按照教师提出的方向路线,正确行走,寻找路线终点的“宝物”,最终哪个小组最先达到游戏目的即为获胜。此游戏活动能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引领学生主动探索方向和位置的关系,并在游戏体验中,感受教室的空间位置,形成空间观念,提高数学素养。

第二,数学教师可依托方位探索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指导学生展开独立学习、进行深度探究,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进而提升教学有效性。

以西师版“确定位置”为例,在实践期间,教师应先帮助学生复习东西南北的方向概念,以旧知导入新课内容。随后,按照班级学生的方向位置绘制平面格子图,并标注对应的方向,做好活动准备。当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后,教师要呈现图纸,随机指出一名学生,要求学生找出图纸中的学生位置。或是鼓励学生观看图纸位置后,寻找是哪些同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此过程中,不仅能巩固学生对位置方向的认知理解,也能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探究氛围,达到寓教于乐的目标。

(三)创设生活情境,顿悟知识关联

空间与图形的知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连。为帮助学生顿悟知识,数学教师应依托先进技术手段,积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提高课堂实效性,促进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以西师版“圆柱与圆锥”为例,在教学导入环节,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现生活中的圆柱体、圆锥体,如水杯、冰淇淋蛋筒、漏斗等,吸引学生注意力,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物品导入新课内容,拓展学生的认知。随后,教师可利用三维动画,多方面、多角度的旋转圆柱和圆锥的形状,并拆解圆锥、圆柱的组成,使学生能观察、了解图形特征,联想到圆锥是由三角形、圆形构成,圆柱是由圆形和长方形构成,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及几何图形意识。同时,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寻找各类圆柱、圆柱物品,计算物品表面积与体积,强化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运算思维,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2]。

结语: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的空间与图形教学实践,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开阔学生知识视野的重要内容,关系着学生核心素养的完善。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引领学生认真观察数学图形,发展学生的直观思维,积极组织趣味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品味知识内涵,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顿悟数学知识和生活的关联,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促进数学课堂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娜 .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策略 [J]. 求知导刊 ,2024,(24):32-34.

[2] 廖莹莹 .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策略探研 [J]. 学苑教育 ,2024,(34):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