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的实践路径与优化策略
施聪梅
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第二中学校 663300
语文学科具有较强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结合现代高中学生的群体特点,合理引入新型的教学方法。 大单元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其通过单元整合的方式而完成知识传授,在节约课堂时间的同时,还能够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和积极性。
1 教学目标设计
在语文课堂中应用大单元教学模式,教师要坚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对教学目标进行科学设计,以目标为基础,为学生开展学习探究指明方向,在课堂实践中实现学生审美鉴赏、人文素质、语言建构、基础知识的全面发展。同时,在目标设计中,教师要综合衡量学生的学情,立足学生的“发展区”,通过教学促使学生具备未来发展和学习的能力[1]。
例如在学习高中必修二下册第一单元中,包含了三篇文言文,具备一定的学习难度,单元教学目标可设计为:第一,准确把握课文中的生字;第二,借助注释而掌握文本内容,高度概括文章要点;第三,理解文本所体现的感情、观点以及含义;第四,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
2 单元内容整合
大单元教学是以单元为基础,通过单元内容整合而完成知识传授,在具体应用中,单元内容整合是重要环节,教师在把握好单元中文本的逻辑关系,集中文本材料,按照既定的逻辑顺序,将内容整合为一个完善体系。同时,教师还要掌握文本与文本之间的关联,通过任务的方式完成教学活动,提取文本中的不同点和共同带你,形成关系密切的单元教学体系。
3 教学任务布置
在完成单元内容整合后,教师可通过具体任务的方式组织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构建和布置学习任务,是大单元教学应用的重点以及核心。学习任务是完成开展学习实践的指导方向,基于核心素养的指导下,教师要突出任务主线,鼓励学生在任务探究中完成知识体系建构,而实现自身能力、素质和知识的均衡发展。同时,在完成教学任务布置后,教师要注重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将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例如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鼓励学生开展学习任务探究,而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深化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实现自身能力的发展 [2]。
例如在学习高中必修二下册第二单元中,其包含了《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三部戏剧的选段,教师要基于戏剧文体的特点设计具体任务,在任务设计中可参加单元后的《单元学习任务》,促使任务更具探究性,然后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鼓励学生自由组建学习小组,小组成员数量控制在 4 到 6 人,在合作探究中高效率的完成学习任务。
4 单元评价创新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中,以教师点评为主,而由于班级学生数量较多,教师难以做到全面兼顾,教学评价有失公允性和科学性,难以体现教学评价的优势。在应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评价进行适当的创新,基于单元教学目标下,引入多元化主体的评价新模式,让学生共同参与到教学评价中,突出其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例如基于大单元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评价,教师可引入多元化评价主体,主要包括:第一,教师点评,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导向,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所表现出的能力、水平、进步幅度进行客观评价,合理应用评价结果,促使学生发现自身在学习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第二,同学互评,这一评价模式以小组合作为导向,小组成员在合作探究中,共同对同伴的表现进行评价,而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合作探究的热情,在小组内构建良性竞争氛围;第三,学生自评,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表现进行公正评价,帮助其完善自我认知,也便于在未来有针对性的开展自主学习。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大单元教学模式,符合现代高中学生的群体特点,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科学采用相关策略深化大单元教学的应用,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胡其英 . 刍议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路径 [C]// 大数据背景下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交流会论文集. 2024:1-2.
[2] 冯林德 .“三新”背景下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 [J]. 语文教学之友 ,2025,44(3):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