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片切割过程中的损伤层去除与力学性能恢复策略
何亚鹏
宁夏中科启创知识产权咨询有限公司 750021
一、引言
硅片作为光伏电池和半导体器件制造的核心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产品的性能与可靠性。在硅片切割过程中,线锯与硅晶体间的机械作用会在表面及亚表面引入损伤层,包括晶格畸变、微裂纹、位错等缺陷。这些损伤不仅会增加后续加工的难度与成本,还会降低硅片的光电转换效率和力学性能。因此,研究硅片切割过程中的损伤层去除与力学性能恢复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硅片切割损伤层形成机制
硅片切割损伤层的形成主要源于线锯与硅晶体间的相互作用。游离磨料多线切割过程中,碳化硅磨料颗粒在钢线带动下高速运动,对硅晶体表面进行滚动、挤压和刻划。当磨料受到的垂直压力较大时,切割线弓增大,切割速度加快,但同时也会在硅片表面形成明显的沟堑,导致损伤层加深。此外,磨料的形态,如等效直径分布系数、圆度系数和堆积密度等,也会影响切割过程中的损伤程度。若砂子形状不规则、堆积密度小,切割能力强,相对切割时的线弓较小,垂直压力也小,硅片损伤层相对较小;反之,若砂子形状规则、堆积密度大,切割时线弓较大,垂直压力增加,硅片损伤层也会相应增大。
从晶体结构角度看,单晶硅具有规则的晶体结构,表面的损伤容易传到亚表面,引起亚表面损伤。硅锭在生长过程中,由于杂质分布、热历史差异、位错密度分布和晶向分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区域的晶体质量存在差异。硅锭顶部和底部杂质浓度较高,微缺陷密度大,尤其是高密度的位错与金属杂质相互作用,导致该区域的少子寿命偏低,电池转化效率也偏低。在切割过程中,这些区域的晶体更容易产生损伤,损伤层深度可能更大。
三、损伤层去除技术
(一)碱腐蚀法
碱腐蚀是各向异性腐蚀,通过 NaOH 溶液与硅片表面的硅发生化学反应,去除损伤层。腐蚀过程中,硅片表面存在着各种缺陷以及加工损伤,这些缺陷和局部损伤引起的应力场会使该处的腐蚀速率加快,损伤处与完整面的交界处便会形成速率差,从而使硅片表面变得粗糙。研究表明,腐蚀温度和 NaOH 溶液浓度对硅片表面粗糙度有显著影响。对于不同浓度的 NaOH 腐蚀液,随着温度升高,硅片表面粗糙度呈现相同的规律,即在高温下腐蚀后硅片表面粗糙度要明显优于低温下腐蚀后硅片的表面粗糙度。这是因为低温时,缺陷和损伤引起的局部速率差异较大,对硅片表面平整度有很大影响;而高温下,腐蚀速率相对均匀,有利于获得平整的表面。
随 NaOH 溶液浓度升高,硅片表面粗糙度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在质量分数为 20%-30% 的 NaOH 溶液中,更容易获得好的表面质量。这是因为硅片在 NaOH 溶液中腐蚀时,腐蚀速率随 NaOH 浓度的升高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质量分数为 20%—30% 时腐蚀速率达到最大,因此在此浓度范围内腐蚀后容易获得平整表面。而 NaOH 溶液浓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抑制硅片的腐蚀,导致硅片表面较粗糙。例如,浓度为 10% 和 54% 时,腐蚀颗粒较小,分布密集,表面不平整,这主要是由于低浓度和过高浓度下腐蚀速率较慢及各向异性腐蚀所导致的;当浓度在 20% 和 30% 时,腐蚀颗粒粗大,表面较平整,因为在中间浓度的NaOH 腐蚀液中硅片腐蚀速率最大。
(二)超声辅助碱腐蚀
在碱腐蚀过程中引入超声波震荡,可以显著改善腐蚀效果。相同温度下,不加超声波震荡时,随着NaOH 溶液浓度升高,硅片腐蚀速率先增加后减小,在质量分数为 20%-30% 时,腐蚀速率达到最大值;而加入超声后,腐蚀速率呈一直增大的趋势,且同样的浓度下,不加超声时的腐蚀速率要高于加超声的。这是因为超声波的空化作用和搅拌作用可以促进腐蚀液与硅片表面的充分接触,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同时还能减少因各向异性腐蚀引起的台阶,使硅片表面更为平整。用超声波辅助湿法腐蚀得到的硅片表面比普通湿法腐蚀后的表面更为平整,因碱性各向异性腐蚀引起的各处腐蚀速率不同而产生的台阶已经明显减弱。
四、力学性能恢复策略
(一)退火处理原理
退火处理是改善硅片力学性能的有效方法之一。在退火过程中,裂纹尖端附近的原子会因热力学平衡的驱动作用,通过热运动向着裂纹尖端运动,从而使裂纹尖端趋向钝化。对于固体的弯曲凸起部分,表面张力施加的内压力将造成此处原子化学势的改变,原子从裂纹侧面(平的部分)运动到裂纹尖端(凹下去的部分)所产生的化学势的变化公式为:μr−μ ∞ =−r2ψV,其中 μ ∞和 μr分别代表固体平面处的化学势和下凹处的化学势,r 代表固体下凹处的曲率半径,ψ 代表表面能,V 代表固体的摩尔体积。通过这种热力学行为,退火处理可以减少硅片中的裂纹长度,提高其抗断裂性能。
(二)退火温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不同退火温度对硅片力学性能的影响存在差异。虽然退火处理对裂纹可能有一定的愈合作用,但高于 900℃的退火处理并不会使硅片抗断裂性能获得进一步的明显改善,而像 400∘C 这样的低温退火处理依然有非常好的改善效果。这可能是因为低温退火时,原子热运动相对较弱,裂纹尖端的钝化过程相对缓慢,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裂纹尖端的应力集中,提高硅片的韧性。而高温退火时,虽然原子热运动加剧,但可能会导致硅片内部产生新的缺陷或晶粒长大,反而对力学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根据硅片的材质、损伤程度和后续加工要求,选择合适的退火温度。
(三)退火时间的影响
退火时间也是影响硅片力学性能恢复的重要因素。适当的退火时间可以使裂纹尖端的原子充分运动,实现裂纹的钝化,从而提高硅片的抗断裂性能。但如果退火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硅片内部组织结构发生变化,如晶粒过度长大,降低硅片的强度和硬度。因此,在确定退火时间时,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研究,找到最佳的退火时间范围,以确保硅片力学性能的有效恢复。
五、结论
硅片切割过程中的损伤层去除与力学性能恢复是提高硅片质量的关键环节。碱腐蚀法和超声辅助碱腐蚀法能够有效地去除硅片切割过程中产生的损伤层,通过合理控制腐蚀温度和 NaOH 溶液浓度,以及引入超声波震荡,可以获得表面平整度较高的硅片。退火处理作为一种有效的力学性能恢复策略,通过裂纹尖端原子的热运动使裂纹钝化,提高硅片的抗断裂性能。在实际生产中,需要综合考虑损伤层去除和力学性能恢复的各项因素,优化工艺参数,以提高硅片的质量和可靠性,为光伏电池和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提供优质的材料基础。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新型的损伤层去除技术和力学性能恢复方法,如开发更高效的腐蚀液体系、研究新型的退火工艺等。同时,还可以结合先进的表征技术,深入研究损伤层去除和力学性能恢复过程中的微观机制,为硅片制造工艺的优化提供更科学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赵雷 , 李欢 , 胡孝伟 . 金刚线在硅晶体切割领域的应用研究 [J]. 电子工业专用设备 ,2019,48(03):33-36.
[2] 沈剑云 . 硅片超声锯切机理及断面损伤的研究 [C]//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特种加工分会, 广东工业大学. 特种加工技术智能化与精密化——第17 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摘要). 华侨大学机电及自动化学院;,2017: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