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工会工作的难点及应对措施

作者

黎安明

岳阳市污水处理监督中心 湖南岳阳 414000

工会是事业单位中的重要组织,在协调劳动关系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要想维护事业单位职工利益,工会需要做好相关工作。当前在工会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使得工作效果受到影响,因此,事业单位应该分析及明确工会工作难点及问题,采取多样化的措施,优化扶贫帮困工作效果,持续提升工会工作水平,充分发挥出其作用。

1、工会在扶贫帮困中的重要性

第一,工会制度保障。事业单位工会在扶贫工作中具有清晰的政策制度,能够为工作实践提供指导。事业单位工会做好扶贫工作,除了能够合理总结归纳过去工作,还能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精准的工作计划和措施,为困难职工提供帮助,扶贫制度能够落实到工作的各个方面,还有具体的政策制度提供依据,为有需要的贫困职工提供帮助。工会基于宣传扶贫工作相关政策制度,能够让职工明确意识到其内容、目标,合理、客观地判断自身处境;工会领导可发挥榜样作用,设置党委扶贫帮困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和权利,部分领导基于慰问困难职工或是到其家中走访等方式,了解实际情况,能够将扶贫工作落实到实处 [1]。

第二,组织内部关怀。事业单位工会加强扶贫工作,能够体现事业单位对困难职工的关心及关爱。工会在扶贫工作中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帮助困难职工解决不同问题。比如每年在开学之前,很多困难职工均存在子女学费及生活费问题,这就需要提前做好安排,为其提供帮助,以免因为学费问题而影响困难职工子女上学。针对发生家庭变故或特别困难的家庭,需要严格地实施审核,清楚列出救助名单,及时公布名单,让这样的家庭可以得到更多的救助 [2]。

第三,有利于维护和谐关系。事业单位工会针对有困难的职工提供帮助,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工会除了要从物质方面为困难职工家庭提供帮助之外,还要组织困难职工实施技能培训,让其持续提升业务能力,帮助事业单位创造更多的价值,提升薪资待遇。很多困难职工家庭均存在年龄较大、教育程度较低的情况,因为缺乏专业技能,无法获取较高的薪资,使得贫困家庭无法脱贫。对此,工会基于组织职工实施培训,能够提升其工作能力,帮助其家庭减轻经济负担。工会扶贫帮困制度还能减轻社会贫富差问题,确保贫困职工生活需求能够得到满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事业单位工会工作扶贫工作的难点

贫困职工因为长时间贫困,导致其生活质量较低,社会地位较低,无法承受意外事件,资源占有和利益分配较少,加大了扶贫工作难度,很难实现全面脱贫。贫困职工基础条件较差,医疗与教育资源不足,家庭健康及子女教育问题突出。因为其收入有限或是不够稳定,使得其在面对意外事件时很难承受 [3]。工会扶贫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无法短时间内看到成效,因此,应该构建长期工作机制。工会应该制定可操作性较强的长期规划,促进扶贫工作稳定开展。事业单位工会还要积极地和其他组织进行合作,如政府、社会组织等,共同开展扶贫工作。

当前在工会扶贫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工作方式单一。贫困职工的情况不同,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如果运用统一的工作方法,会影响工作结果,因此,工会应该结合贫困职工家庭状况,有目的性地开展扶贫工作,优化配置各类资源,让贫困家庭能够真正感受到温暖。比如针对因疾病导致贫困的家庭,事业单位工会应该为其提供医疗援助,也可以帮助贫困职工联系社会医疗资源;针对由于教育而造成贫困的家庭,事业单位可以设置奖学金或是提供教育资助。工会可组织职业培训活动,让贫困职工不断提升业务能力,靠自己提升薪资。其次,工会对贫困职工家庭状况的了解较为片面,在工作中无法有目的性地制定扶贫工作计划。因此,工会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方式,比如走访调查、定期组织座谈会、构建档案等,全面掌握困难职工情况和急需解决的问题,有目的性地制定扶贫策略。比如在走访调查中发现,部分职工的家庭成员长时间患病,造成家庭贫困,从而为其提供帮助。最后,工会扶贫工作职能划分模糊。很多事业单位工会在扶贫工作中均缺少专门的人员,大多是兼职,限制了扶贫工作开展。要想改变现状,工会应该清楚划分扶贫工作的内容,合理的分工,设置专门的部门或人员,统一规划及组织相关扶贫项目开展,促进扶贫工作落实[4]。工会应定期组织成员进行培训,持续提升其业务能力及服务质量,保证扶贫工作质量。

3、工会工作措施

3.1 建立帮扶工作制度

事业单位工会应该构建相关的制度,持续对其进行优化和完善,提升其合理性,优化扶贫帮困工作效果。第一,在单位内部构建扶贫帮困制度。首先,工会应该定期通过走访调查的方式了解贫困职工的情况,明确其碰到的问题,并且告知上级,提出应对方案,为其决策提供依据。还要制定帮扶工作日志,在每次活动时均要做好记录工作,为监管人员提供便利,有效地监督及管理工作开展状况,继而及时找出实践中的问题,有目的性地采取应对措施。其次,事业单位工会应该设置帮扶责任人,针对工作做出具体的规划,制定合理的措施,明确划分其工作内容和责任,针对其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应该及时的提供帮助,确保工会组织人员能够落实好帮扶工作[5]。在工作中应该为贫困职工考虑,系统了解帮扶对象工作及生活状况,当其碰到问题时,可以告知单位领导,引起领导的重视,将扶贫工作落实到实处。单位应该不断对管理制度进行优化,创设良好的工作氛围,提升工会工作规范性及合理性。事业单位应该提升人员的责任感及工作意识,让扶贫帮困工作在单位内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建立良好的事业单位文化。

第二,在工会中构建具体的制度,促进工作长期开展。首先,构建动态监管机制,持续监测保护对象情况,如贫困认定、帮扶对象数量、管理范围等,统一实施管理,安排专门的人员负责。要想加强管理工作,可以为贫困群众构建专门的档案,通过一对一,也可以采取一对多方式,跟踪调查贫困人员情况,及时为其提供帮扶。工作人员需要分析帮扶对象人员情况,为其建立相应的档案,确定帮扶方式,提升工作的针对性,优化帮扶工作效果。其次,强化管理走访慰问制度。事业单位应该制定具体的工作细则,为工作实践提供依据和约束,仔细地规划责任人工作内容,让其清楚自身责任,将工作落实到实处。最后,可以运用网络构建线上平台,为帮扶负责人与帮扶对象间的沟通提供便利,减少人员工作量,减少时间成本,促进工作高效开展。

3.2 拓展帮扶途径

为了提升扶贫帮扶工作效果,工会应该积极地对工作方式进行拓展,为贫困职工提供多种帮扶。首先,强化医疗帮扶。工会人员在走访调查贫困职工时,发现部分贫困职工在医疗费用支出方面的负担较大,尤其是重大疾病,这就需要重视医疗帮扶。可以结合帮扶要求,提升慰问频率,如果有需要,可进行医疗救助[6]。单位可以为其降低或减免医保费用,增加重大疾病资金补助,促进重大疾病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制定可行的住院保障计划。其次,为贫困职工配偶就业和子女上学提供帮扶。工会应帮助贫困职工解决子女上学问题,对此,可采取多种方式,如入学资金扶持、政策扶持宣传等。针对贫困职工子女或配偶就业问题,工会应该结合具体情况,积极联系相关部门,帮助其解决工作问题,单位可以和有关部门进行合作,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对失业的职工配偶提供培训帮扶或是再就业辅导,加强其业务能力。只有帮助贫困职工解决问题,才能让其消除后顾之忧,全面地投入到工作中。再次,加强节假日慰问。在各种节日,工会可以为贫困职工发放慰问金或慰问品,为其构建电子档案,及时更新信息,为调阅及帮扶计划调整等工作开展提供支持。为了促进慰问工作有序开展,工会应该针对慰问事项,制定具体的细则。第四,提供心理帮扶。很多贫困职工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对工作或生活失去信心,对此,要想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事业单位工会应该关心贫困职工,为其提供心理辅导,帮助其减轻及消除心理负担,形成正确的思想,提升信心,积极参与到单位工作中。最后,鼓励群众,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工会应该做好宣传工作,在事业单位内部建立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氛围,引导职工群众参与到帮扶活动中,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3.3 设置帮扶基金

扶贫帮困工作开展,离不开资金支持,因此,事业单位应该增加资金投入,可以设置专门的基金账户,实现专款专用。资金来源包括财政拨款、社会捐赠、国际援助、统筹整合的其他涉农专项资金[7]。工会应该协调落实扶贫政策,优化分配扶贫资金及资源,提升其利用率,防止产生浪费问题。加强资金使用监管工作,监督资金使用情况,防止产生一些不良问题。针对帮扶基金应用,需要构建完善的计划,做好台账登记工作,定期公开基金使用情况。

3.4 构建长效机制

扶贫工作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长期任务,扶贫责任人应该始终保持工作热情,提升责任感,将工作长效化。对此,事业单位工会应该构建长期工作机制,促进工作有序开展。第一,分阶段设置工作目标。如果贫困职工长时间贫困,会影响生活质量,因此,扶贫责任人应该帮助其解决问题和贫困,促进贫困职工发展。比如工会应该清楚划分包括对象,针对急需解决问题的,优先为其提供帮助,对短期内家庭收入有保证、生活水平得到一定改善的困难职工,可以将其划分到基本帮扶对象中,其他没有特殊情况的困难职工也是如此,结合不同的帮扶对象设置差异化的工作目标,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提升工作的针对性及实效性。第二,制定长效监管制度。在落实帮扶计划时,应该构建有效的监督及管理制度,保证工作能够依据工作计划开展。比如构建评价机制,定期组织工作报告会,汇报工作开展情况,明确阐述工作方法、内容及成果,研究制定后续工作内容,为了保证工作质量,帮扶负责人应该全面掌握帮扶对象情况,事业单位需要围绕帮扶工作构建评价机制,结合帮扶负责人的工作表现进行奖励或惩罚,发挥激励作用,保持其工作热情,将工作落实到实处。第三,树立典型发挥模范作用。对于工作态度端正、工作表现良好的扶贫责任人,可以将其树立成典型,加强宣传,发挥示范作用。除此之外,还要选择顽强奋斗、为事业单位排忧的职工,将其作为榜样进行宣传。基于树立上述两种模范,发挥其榜样作用,促进工会扶贫工作开展。比如可以宣传模范人物事迹,在事业单位内形成学习模范的扶贫帮困精神,让单位形成扶贫帮困文化,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3.5 加强工会干部培训

为了促进事业单位工会扶贫工作高效开展,需要加强工会干部培训。首先,在培训中应该从思想方面着手,可以组织宣教活动,让工会干部明确意识到这项工作的价值,从而提升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始终保持工作热情,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作中。其次,加强工作流程和制度培训。扶贫工作较为复杂,包含较多的内容,为了促进工作有序开展,需要制定有关制度,设置合理的流程,很多工会干部对此缺乏了解,使得工作中产生一些问题,对此,应该围绕这些内容开展培训活动,让工会干部了解相关制度及工作流程,从而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提升事业单位工会扶贫工作效果。

综上所述,扶贫工作是事业单位工会发挥职能的重要工作内容,工会应该系统地掌握贫困职工情况,依据单位发展,维护贫困职工权益,发挥工会作用,从不同的方面着手,采取有效的措施,将扶贫工作落实到实处。还要重视工作反思,认真地分析实践中的问题,积极地采取措施进行改善和解决,持续提升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洁 . 工会在扶贫帮困工作中的作用 [J]. 冶金管理 , 2020, (09): 253-254.

[2] 赵海珍 . 浅谈工会扶贫帮困工作的几点思考 [J]. 中外企业家 , 2019, (34): 232.

[3] 雷良文 . 事业单位工会工作的难点分析与思考 [J]. 办公室业务 , 2019, (03):28.

[4] 叶满花 . 基层事业单位工会工作问题及对策研究 [J]. 现代国企研究 , 2018,(10): 219.

[5] 麦向群 . 如何做好新时期事业单位的工会工作 [J]. 经贸实践 , 2017, (21): 180.

[6] 仲维兴 . 事业单位基层工会工作的难点分析与思考 [J]. 明日风尚 , 2017, (07):376.

[7] 厉海明 . 浅谈事业单位工会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J]. 管理观察 , 2016, (30):85-87.

作者简介:黎安明(1976.7-),男,汉族,本科,湖南华容,政工师,主要从事党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