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班级冲突调解工作

作者

符林琴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小学

引言

在小学班级管理的实际情境中,冲突调解已转变为发展学生社交情感能力的宝贵契机之一。对此,冲突调解的根本目标在于实现深层“化解”,而非停留于表面的“平息”,并且所谓的“平息”,多是班主任以仲裁者身份的简单介入,这种权威判断虽能快速中断争端,却也关闭了学生深度沟通的大门,容易使调解流于形式;因而要实现真正的“化解”也颇具挑战,其严重受制于冲突本身的复杂性与小学生的认知局限等。所以班主任建立一种系统化的调解范式便显得尤为关键,其也是引导学生自主探寻矛盾根源并习得共情能力的过程,进而不仅丰富了班级管理的理论内涵,也为小学教育实践提供了可持续的优化路径。

一、科学识别冲突根源,精准把握调解切入点

班主任有效调解班级冲突,其前提是能够深度洞察冲突的本质,并以此为基础精准判断干预时机,而这项工作也要求班主任的观察与分析须超越学生间争执的表层行为,进而探究隐藏在行为背后的个体心理需求。例如,面对两个学生为一支笔的归属而争执不下的场面,班主任应克制住立即仲裁的冲动,将视线从那支笔上移开,转而捕捉学生紧握的拳头与闪躲的眼神背后隐藏的情绪暗流,如其中一个学生脱口而出的“总是我让着他”恰恰是开启深层对话的钥匙。班主任继而可以借此契机引导学生一起探讨“不公平感”的来源,将矛盾从具体的“物”巧妙地引向抽象的“关系”与“感受”,一步步揭示出这次爆发的真正诱因或许是长期以来在小组合作或日常交往中累积的被忽视感。如此一来,调解的重心便从简单的物权判定彻底转向了对学生内心深处尊重与认可需求的深刻洞察和积极回应,这才是从根本上化解冲突并促进学生成长的治本之策。

二、灵活运用多元调解手段,提升调解实效

班级冲突情境所具有的复杂性,加之其动态演变的特性,决定了班主任必须掌握并灵活切换多样的调解策略以保证干预的实际效果,因而具体调解方式的选择,也应当审慎依据冲突本身的严重程度进行调整,同时充分考量当事学生的独特个性。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调解理念,其目标在于赋能学生,帮助他们内化解决人际摩擦的积极方法,最终指向的也是学生自主化解矛盾能力的长期培养,这正是将调解工作从简单行为管控引向深度育人过程的关键所在。例如,优秀的班主任在调解时绝非手持单一法槌的法官,而更像是一位拥有满格“技能包”的导演,懂得为不同剧情匹配最合适的处理脚本。当冲突表现为因无心之失引发的肢体碰撞时,班主任可以组织一场“情景再现”,让当事人在慢动作回放中看清彼此的无意与对方的惊慌;而当矛盾升级为好友间因误会产生的“冷战僵局”,一封精心设计的“心情气象预报”互换信则能成为破冰的暖流,让学生用“我的心里今天下了雷阵雨,因为……”的句式安全地表达情感,最终促成和解,等等。这一切灵活多变的调解手段之所以高效,其根本在于它们绕开了生硬的道德说教,精准契合了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将解决问题的过程转化为一场充满体验感和成长契机的教育活动。

三、推动家校联动式调解,形成多元支持体系

将班级冲突调解工作置于更宏大的教育生态中考量,建立起稳固的家校协作机制是构建长效支持系统的必然要求,进而系统性地预防并化解潜在的冲突。例如,班主任在班内耗费心力建立的规则秩序,若缺少家庭教育的同频共振,往往会变得异常脆弱,学生可能在踏出校门的那一刻就切换回另一套行为逻辑,使班主任的努力付诸东流。因此,班主任最关键的一步是主动出击,将与家长的沟通从简单的“告状”升级为深度的“战略研讨”,共同剖析学生在校和在家行为模式的差异,并携手设计一套在两个场景下都行之有效的统一行为契约与奖励机制。只有当学校的“大环境”与家庭的“小环境”实现无缝对接,形成一个稳固的教育同盟时,针对学生的正面引导才不会被稀释或抵消,一个真正意义上全方位、立体化的成长支持网络才得以构建完成。

四、着眼学生长远发展,塑造健康班级生态

班级冲突调解的终极目标超越了即时性纠纷的平息,实际指向一种着眼于学生未来福祉的健康班级生态的系统性塑造,在这一宏观视野之下,班主任的工作重心便完成了从被动解决冲突向主动文化构建的深刻转型。由此,班主任应致力于营造一个充满心理安全感的集体氛围,使得学生敢于进行坦诚的自我表达并且学习对他人的相互尊重,而在这种积极互动的生态系统中,学生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综合素养也会被潜移默化地培育起来,从而为其个体健全品格的最终完善奠定坚实基础。例如,当小组合作探究项目因“贡献不均”的指责而陷入僵局,班主任不妨暂缓对个体行为的评判,转而组织一场别开生面的‘项目管理工作坊’,引导所有小组复盘协作流程,并共同探讨‘如何界定任务’‘怎样有效沟通’乃至‘如何评估贡献’这些真实而尖锐的问题。这一过程的最终产物,将是一份由学生自己打磨出的“团队合作公约”,其也超越了眼前这一次作业的成败,进而为班级未来的所有合作学习都预埋下了一套自我调节与良性运转的机制。这样处理,冲突便不再是破坏性的暗礁,反而成了淬炼学生未来核心素养与构建集体凝聚力的熔炉,其深远影响不言而喻。

结束语

综合上述,小学班主任的冲突调解工作已远非单纯的纠纷平息,其专业深度首先展现在对冲突背后复杂根源的精准剖析能力上,这种基于科学识别的深刻洞察力,赋予了班主任在具体情境中选择并实施最恰当调解策略的专业自主性,确保每一次干预都具备明确的指向性。并且当这种校内专业实践进一步与家庭教育力量实现有机结合,一个动态且稳固的家校联动支持网络便得以构建,该网络不仅为棘手冲突的化解提供了持续的外部环境支撑,更从根本上促进了学生社会情感技能与健全人格的长期发展,从而将班级管理工作真正升华至立德树人的教育核心层面。

参考文献

[1] 魏荣 . 小学班主任在班级冲突管理中的角色与策略研究 [J]. 教育教学研究前沿 ,2025,3(03):131-133.

[2] 普珍 . 小学班主任应对学生冲突的管理技巧 [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4(2025):183-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