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桂林洞穴火灾扑救对策
黄尚文
秀峰区消防救援大队 541000
前言:洞穴指的是被水侵蚀、风风化、微生物等外力作用而生成的不规则空间,近年来极限运动的发展,社会大众对洞穴探险活动较为热衷,由于洞穴环境具有复杂性与未知性特征,当人员在洞穴内未规范使用燃料、火种等物品,没有将烟头与生火等火种及时扑灭,引起火灾问题,为了将火灾所带来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需深入探索洞穴火灾扑救可行对策。
一、桂林洞穴某火灾战例
桂林地区拥有大量洞穴,144 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洞穴数量超过 300 多个,形态、大小以及深浅十分丰富,大多发育在碳酸盐地层中,全市岩洞经营场所统计共计 31 个,桂林洞穴出现火灾,面临着人员伤亡可能性,洞穴内部的文物与设施受损,还会引起社会恐慌,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桂林消防在今年 3月组织市区各岩洞经营企业负责人 50 余人开展现场警示教育会,观看秀峰区“3.5”火灾事故基本情况与灭火救援情况。
以桂林洞穴某火灾战例来看,此次火灾的特征在于其一,有着密闭的空间条件,排烟与散热的难度较大。由于山洞只有一个主要出入口,与其他出口位置有着较远距离,出现火灾时很难在短时间内排出浓烟以及将温度降低,造成洞穴内部处于高温、高压环境下,烟雾在短时间内就充满洞穴的有限空间,能见度处于较低水平,极大地阻碍了人员疏散以及灭火行动展开。
其二,出现火灾时,火势快速蔓延,燃烧猛烈且荷载较大。洞穴仓库内部有着集中存放的可燃物,包括木盒、纸箱、瓶装酒等易燃物品,造成火灾荷载处于较大值。聚氨酯泡沫夹板这一仓库顶部材料,处于燃烧状态时会产生大量的有毒烟气,火势蔓延速度迅猛,极短时间内就会陷入大面积燃烧状态中。
其三,面临较高的次生灾害风险与复杂化救援环境。由于桂林某洞穴为毛坯洞,洞上方位置的石块只是被简单处理,而未采取完善的加固措施,当出现火灾时,所产生的高温热辐射会造成石块掉落以及出现结构性坍塌情况,对内攻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产生极大威胁。聚氨酯泡沫夹板会在燃烧高温条件下分解出一氧化碳又氰化氢等剧毒气体,导致救援人员会出现窒息、中毒情况,而且在有限空间内集聚的可燃气体与烟雾颗粒还会引发爆炸事故。洞穴冷库内所含有的额制冷剂处于高温状态时会被泄露分解,空间内的腐蚀性气体与可燃气体占比加大。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桂林洞穴火灾存在极高的次生灾害风险,救援活动难度极大。
洞穴的的复杂化结构给火灾扑救等救援工作加大了难度,洞穴在地下空间有着较差信号,难以做到顺畅通讯联络,火灾信息共享受阻,对消防救援人员的专业技能与心理素质有着更加严格要求。
二、桂林洞穴火灾扑救有效对策
(一)采取适宜火灾扑救方法
桂林洞穴火灾的封闭性与烟雾难以扩散特征,造成扑救工作危险性与复杂性更高,需根据火灾实际情况而采取适宜的灭火方法。当桂林洞穴火灾是发生初期,有着较小火势,可直接通过灭火器、消火栓等消防设备灭火,在灭火过程中,救援人员需穿戴全面的防护设备,包括防毒面具与隔热服,以免由于洞穴空气不流通而引起烟雾中毒、高温灼伤事故。洞穴火灾有着较大火势,不能通过灭火器直接扑灭,需借助于泡沫灭火剂开展灌注灭火,在燃烧物表面覆盖泡沫,将空气和火焰接触隔绝,做到快速灭火。针对于桂林某洞穴有着较大火灾火势、无法利用消防设备以及火源接触隔绝方式灭火的洞穴,则考虑使用封闭窒息法,将洞穴出口与通风口做封闭处理,把空气隔绝在洞穴之外,火因为缺氧不具备燃烧条件而逐渐熄灭,采取此种火灾扑救方法,救援人员要注重防范火场复燃。桂林洞穴内部可能会存在水源,火灾扑救可应用注水降温法,以注水的方式将洞穴环境温度降低,有毒气体浓度在一定程度上被稀释,起到有效的火势蔓延控制作用,救火结束后要将积水及时排出,防止洞穴被淹而产生二次危害。另外,若桂林洞穴具有允许条件,可应用转移灭火法,规范化操作拖车、牵引车等机械设备,水枪射流起到掩护作用,把着火源转移至洞穴之外的开阔区域,有助于防范窒息情况发生。
(二)规范应用火灾内攻技术
规范应用火灾内攻技术是桂林洞穴火灾扑救的有力手段,其是利用洞穴结构与消防器材而进入到火灾现场,对火源直接灭火处理的一种手段。首先可在桂林洞穴火灾发生附近位置搭建临时救援基地,火灾处于剧烈燃烧状态下时,火灾扑救范围较大,若直接开展扑救工作容易造成救援人员伤亡,因此可将洞穴的适宜通道设定为集结点,借助于移动设备加大通风力度,构建出具有阻烟隔热功能作用的屏障,在此处放置适宜数量照明设备,建立起安全性较高的临时集结区域,为救援响应时间缩短创造良好条件,火灾救援效率提升。其次为掩护强攻救人技术,当桂林洞穴火灾火势较大且探测出内部存在被困人员,要将人员救援放在首要位置上,从临时救援基地出发,科学化应用多类别消防设备而打造出相对安全的救援通道,在通道内设定防护屏障,在适宜位置开展爆破拆除作业,救出被困人员。桂林洞穴火灾扑救的创新点在于应用了自动化机器人灭火技术,洞穴着火后产生大量烟雾,难以查明内部实际情况以及判断出强攻隐患较大,则选择应用灭火机器人,其具有优越的高温与腐蚀抵御能力和防爆特性,在有着极端环境条件下的洞穴也可长时间开展救援工作,救援人员以远程操控机器人的方式,使其到达火灾着火点,实现火势有效压制与控制。
(三)规划合理火灾扑救方案
考虑到桂林洞穴火灾复杂化特征以及安全挑战较高,火灾扑救对策除了依赖于灭火技术与内攻技术之外,还应当统筹规划出科学化、可行化以及系统化的战术方案,对火灾扑救行动做出有效指导。首先规划出快速响应和火情初期控制方案,当救援单位接收到桂林洞穴火灾灾情信息后,第一时间将应急响应机制启动,把洞穴附近的消防力量调集赶往现场,火情的初期控制是火灾扑救的关键,救援人员需准确判断洞穴火势是否具备应用直接灭火法与泡沫灌注法条件,配合使用通风设备,将洞穴内的烟雾排出,为之后救援工作开展打下坚实基础,这一时期的核心工作是高效准确地收集情报与评估火情。其次需构建多点攻坚和协同配合救援方案,由于桂林洞穴火灾存在多数量着火点,为了提高救援效率,抢占最佳救援时间,需围绕火场的实际情况在洞穴的多处位置进行同步灭火,打造出多点夹击的良好救援局面 。当洞穴内部带有固定消防设施,需将其和移动灭火设备相结合,打造出固移相结合的灭火网络,灭火效能在原有基础上提升。最后,桂林洞穴火灾扑救结束后,还开展了火场检查、洞穴结构安全检查、通风与照明系统恢复等一系列工作,防止出现坍塌、火情复燃等二次灾害,对洞穴火灾发生原因进行全面调查以及总结归纳火灾扑救工作,吸取经验与教训。
三、针对于桂林洞穴火灾的下一步工作措施
实现桂林洞穴火灾高效扑救,前期工作十分关键,对救援岗位开展大练兵以及熟悉演练工作,为洞穴火灾应急救援打下坚实基础。从练兵层面而言,应急救援单位需有针对性地展开室内烟火特性训练与梯次进攻训练,对洞穴条件加以熟悉,掌握洞穴底数、存放物质、类别、数量等关键信息,统筹制定以及完善洞穴处置预案。与此同时,要注重强化指战员的指挥作战能力,引导其形成良好的安全作战意识,具备优越的应急处置能力,在日常训练中加强建筑结构、烟热特性等理论学习与应急避险训练,形成牢固的现场作战安全思想防线与应急处置底线思维。除此之外,通信装备训练也必不可少,加大应急通信训练力度,尤其是骨传导在内攻中的应用训练,救援人员需熟练掌握通信器材使用方法,在拓展装备类型训练中做到人装合一,救援队伍整体战斗力大大提升。
结论:综上所述,针对于桂林洞穴的特殊环境条件,由于通风不良以及通道狭窄而加大了火灾扑救难度,为了能够快速控制住火情,需通过采取适宜火灾扑救方法、规范应用火灾内攻技术、规划合理火灾扑救方案几方面,大大提高火灾救援效率与安全性,将火灾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尽可能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 刘晓红 . 洞穴消防救援的医疗防护措施 [A]2022 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 中国消防协会, 中国消防协会,2022:4.
[2]戴如华.基于石化火灾扑救对灭火救援装备的需求分析[J].消防界(电子版 ),2021,7(19):43-44.
作者简介:姓名:黄尚文;性别:男;出生年月:1999 年12 月;籍贯:广西扶绥 民族;壮族 最高学历:本科;目前职称:大队长;研究方向:灭火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