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研究
吴佳玲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齐家小学校
本研究通过对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育策略进行探讨和实践,得出了在不同层次上培育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通过充分利用新课标的资源和特点,结合适宜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和核心素养,使其具备应对信息时代挑战的能力。
一、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团队合作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提升,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来实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例如,在教授计算机基础知识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如“电脑是如何工作的?”、“如何保护电脑不受病毒侵害?”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信息技术任务,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从中学习和掌握知识。例如,让学生制作一份电子小报、设计一个简单的游戏或者编写一个小程序等。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项目式学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完成一个项目。
项目可以是设计一个网站、开发一个应用程序等。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游戏元素引入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使学习过程更加有趣和富有挑战性。教师可以选择或设计一些适合学生的信息技术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掌握知识。例如,设计一个编程游戏,让学生通过解谜游戏来学习编程知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工具,如在线教育平台、多媒体教学软件等,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利用在线教育平台进行翻转课堂,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堂时间进行讨论和实践。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可以将抽象的知识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提高学习效果。举办信息技术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信息技术比赛,如编程比赛、网页设计比赛等。通过比赛,学生可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通过以上创新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小学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针对学生对信息技术极具热衷之情的特点,教师应致力于构建生动且形象的教学环境,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凸显其主体地位。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首要因素,教学的引导旨在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巧妙的引言为学生营造学习氛围。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我们注重关注和利用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依据特定教学内容,兼顾学生喜好,设计妙趣横生的新课程引入环节,缩小学生与信息技术教材的距离,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例如,在讲解幻灯片插入图片部分,教师首先呈现一系列精彩绝伦的图片,以此聚焦学生注意力,让其在相应情境中亲身体验并领悟知识,同时为学生提供适度的引导,激活学生的求知欲。唯有当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强烈的兴趣才会愿意投入课堂。此外,信息技术涵盖诸多复杂概念及词汇,各知识点间紧密相连,但却不免给学生带来理解上的困扰,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问题,我们利用丰富多样的信息元素,触动学生各种感官,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调整学习状态,优化学习效果,打好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
三、运用信息技术,方便家长沟通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方式也在发生深刻变革。传统的家长会议、电话沟通等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家园共育,但受限于时间、地点等因素,沟通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信息技术的引入,为家长沟通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
现代小学通过构建家长信息化平台,实现了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实时互动。家长们可以通过手机微信群,随时了解教师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同时,也方便家长与教师进行即时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进步。
总之,小学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结合是推动学校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对交互式电子白板、AR 技术等的应用,不仅可以创造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发展需求,而且还能增强家校合作与互动,促进学生教育的健康发展。然而,在推进小学教育与信息技术有效结合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隐私保护和合法使用等问题,合理看待信息技术的优劣势,同时还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断探索更多科学有效的融合教学方法与策略,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优势与价值,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和教育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阿呷毕起 . 浅析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方法 [J]. 魅力中国 ,2017(10):176.
[2] 刘怡然 . 创新课堂教学形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论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策略[J]. 小学时代(奥妙),2020(1):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