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选调生机制的大学生基层就业服务体系创新优化研究

作者

刘星

江苏科技大学 江苏镇江 212100

选调生工作是干部人事工作重要部分,自 1965 年高等教育部起草报告并获党中央批转后开展。习近平总书记鼓励青年到基层施展才华,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激励青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践中绽放青春[1]。近年来,省市与高校积极合作,推动优秀大学生赴基层,这既促进大学生就业,也是高校立德树人、完善年轻干部育选管用体系的重点。当前基于选调生机制的大学生基层就业服务体系存在问题,如就业市场供需矛盾、晋升瓶颈、服务体系短板等。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变局高度,研究大学生基层就业现状及优化服务体系,是掌握就业规律、助力青年实现青春梦的必然要求。能激发大学生将个人与国家、民族命运结合,发挥高校在源头培养中的关键作用,为基层输送人才,推动基层发展。

1. 基于选调生机制的大学生基层就业市场供需动态审视

1.1 就业压力下报考热现象解析

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环境下, 前所未 的就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攀升,就业市场的竞争 024 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无疑增大就 为大学生提供相对稳定且具有发展潜力的职业道路,选调生通常被 党政机关高素质工作人员人选重点培养,具有较高的社会认可度和职业发展 的心态,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将选调生作为就业的重要选择。

社会层面就业市场的不确定性和经济 形势的波 得稳 职类岗位成为众多大学生首选。选调生岗位提供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和收入保 价值的平台。选调生机制所强调的基层锻炼和服务经历,也符合 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个人层面大学生面对就业压 选调生岗位所提供的晋升机会和职业发展路径,满足大学生对于未来职业发展的期望。基层 更好地了解社会、锻炼个人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报考人数与岗位名额供需矛盾

随着报考选调生人数不断增加,报考人数与岗位名额之间的供需矛盾日益凸显,虽各省份选调生报考情况存在明显差异,但总体上都呈现出竞争激烈态势。以广东、浙江和江苏等省份为例,省份的选调生报考人数和报录比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化。在广东,2021 年选调生报录比约为 18:1,到 2022 年则达到 23:1,虽 2024年报录比有所下降,约为 11:1,但竞争依然较为激烈。浙江的选调生竞争也十分激烈,2021 年的竞争比为1:15,2022 年接近1:25,2023 年报录比为17:1,2024 年岗位的竞争更是异常激烈。江苏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2020 年选调生报录比为 11:1,2021 年上升到 14:1,2025 年达到 17:1,岗位的竞争比甚至超过 41:1,最高达到 86:1[3]。

供需矛盾产生一方面是由于报考人数的增加,另一方面则与岗位名额的相对稳定有关。虽各省市的选调数量总体上保持稳定,但省市的招录人数也在逐年上涨。江苏的名校优生选调招录人数有所增加,乡镇(街道)选调则保持稳定,浙江 2025 年的招录人数也有所增加,并且报考条件也进行调整。增加的岗位名额仍然难以满足报考人数的增长需求,导致供需矛盾的加剧。报考人数与岗位名额的供需矛盾还受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岗位吸引力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发达地区的选调生岗位往往更具吸引力,报考人数也相对较多,竞争更为激烈。而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岗位,报考人数则相对较少,甚至出现岗位无人报考的情况,地区间差异加剧报考人数与岗位名额之间的供需矛盾。

1.3 就业市场选调岗位竞争态势

就业市场中选调生岗位竞争态势呈现出多样化特点,报考环节竞争主要体现在报考人数的增加和报录比的上升。职业发展环节选调生岗位竞争同样不容忽视,虽选调生在理论上具有比普通公务员更宽阔的晋升通道和更快的提拔速度,但实际工作中选调生晋升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基层政府选调生管理制度的缺失,使得基层单位缺乏对选调生管理规划和措施,导致选调生晋升受到影响。地方情况复杂多样也使得基层选调生晋升难度加大,领导主观判断、乡镇编制数额等因素,成为选调生晋升的制约因素[4]。

从岗位需求来看,不同地区和不同岗位对选调生要求也存在着差异,地区和岗位更加注重选调生专业背景和实践经验,而另地区和岗位则更看重选调生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岗位需求的差异,也使得选调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更加激烈。大学生需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选择适合个人岗位,提高自己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

2. 基于选调生机制的大学生基层就业晋升瓶颈制度困境

2.1 晋升理论优势与现实落差剖析

选调生机制在设计之初,被赋予比普通公务员更为优越的晋升条件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从理论层面看,选调生通常被定位为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和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高素质工作人员人选,其晋升通道更为通畅,提拔速度也相对较快。设计吸引优秀的大学生到基层工作,为党政干部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同时也为大学生提供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平台。

实际操作中选调生晋升却往往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与理论优势形成鲜明的落差,选调生在基层工作中未能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和创新能力。基层工作往往具有琐碎、繁杂的特点,涉及到大量的具体事务和实际问题,使选调生陷入日常事务的处理中,难以有机会展示个人专业素养和领导才能。基层单位对选调生培养和使用存在不足。基层单位将选调生视为普通工作人员,缺乏对其进行系统的培养和规划,导致选调生晋升机会受到限制。选调生在基层工作中还面临人际关系复杂、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影响晋升和发展。

2.2 基层政府管理制度短板呈现

基层政府在选调生管理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短板, 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基层单位没能制定专门针对选调生管理规划和措施,对选调生 选调生在基层工作中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方向,难以得到有效的指导 够。基层领导干部对选调生认识存在偏差,认为选调生只是来基层 上将繁琐、基础性工作交给选调生,忽视对其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基层单位的资源有限,无法为选调 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发展空间,影响选调生工作积极性和职业发展。

再者基层政府在选调生考核方面存在不足,基层单位对选调生考核主要以日常工作表现为主,缺乏对其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的全面评估。考核方式单一,缺乏科学性和公正性,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考核机制无法准确反映选调生工作业绩和能力水平,也难以激励选调生积极进取、努力工作。考核结果与选调生晋升、奖励等挂钩不紧密,导致考核失去应有的激励作用。

2.3 复杂环境晋升制约因素解构

选调生在基层工作中面临着复杂多变的环境,环境因素也成为其晋升的制约因素。从地方情况来看,不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中需面对不同的工作要求和挑战。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工作任务繁重,选调生在 需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较强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但由于资源有限、发展机会不足等原因,此类地区选调生晋升难度相对较大。

地方领导主观判断也会对选调生晋升 产生影 基层单位中领导 喜好和主观意见在选调生晋升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如领导对选调 盾,那么选调生晋升机会就会受到影响。乡镇编制数额也是制约选调 ,选调生即使工作表现优秀,也因为没能编制空缺而无法得到晋升。编制限制阻碍选调生职业发展,影响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3. 基于选调生机制的大学生基层就业服务体系短板分析

3.1 就业服务职业规划支持不足

职业规划教育体系上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虽高校开设职业规划课程,但课程内容过于宏观,缺乏对选 入剖析 对于选调生基层工作面临的职业瓶颈、晋升路径以及所需核心能力等方面讲解 缺乏针对性教育模式,使得大学生在选择选调生岗位时,更多地是基于对基层工作的模糊认知和就业压力的考量,而非基于清晰的职业规划和自我认知。

高校在职业规划支持方面同样存在缺陷, 其职能定位过于狭隘,主要集中在信息发布和招聘组织上,而忽视职业规划指导关键环节。缺乏专 生进行 的辅导,无法根据选调生岗位的特点和大学生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职业发展方案。 高校与基层用人单位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导致对基层岗位的实际需求和发展前景了解不全面,无法为大学生提供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的职业规划建议。

3.2 基层服务精准针对问题剖析

需求识别方面基层服务部门未能充分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大学生需求进行精准定位。缺乏对大学生专业背景、职业兴趣和个人发展目标的深入了解,导致服务内容与大学生实际需求脱节。对于具有信息技术专业背景的大学生,基层更需其在电子政务建设、农村电商发展等方面发挥作用,但服务部门却没能根据需求,为其提供相应的工作机会和培训资源。

基层服务的供给与基层实际情况的 地区的基层 有独特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征和产业结构,需与之相适应的服务模式和内容。 的模式 缺乏对当地实际情况的深入调研和分析。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地区,基层 当地的农业特色和发展需求,为大学生提供农业技术创新、农产品营销等方面的支持,导致大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无法得到有效发挥。

3.3 服务体系与成长发展协同障碍

服务体系响应速度滞后于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变化是凸显问题,大学生基层工作会面临不同阶段的挑战与需求。入职初期需适应基层工作环境,掌握基本的工作技能,在工作中期,需提升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职业发展后期有深造或晋升的需求。现有的服务体系缺乏灵活性和动态调整机制,无法及时根据大学生成长阶段和需求变化,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服务。

外部环境因素也对服务体系与大学 成长发展的协同产生不利影响,基层社会的传统观念和人际关系网络较为复杂,对大学生工作开展和职 能充分考虑外部因素的影响,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和协调机制,无法为大学生创造有利 力 务体系与其他相关部门和机构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与联动,无法整合各方资源,形成服务合力,共同促进大学生在基层的成长和发展。

4. 基于选调生机制的大学生基层就业服务体系创新优化策略

4.1 报考引导精准化服务机制构建

精准化报考引导需以全面、 深入的 需求进行细致调研。通过大数据分析、实地访谈等方式, 的具体要求。在农业主导型基层地区,更需具备农 展较快的基层区域,则对信息技术、金融等领域 集专业背景、兴趣爱好、职业规划、家庭背景等多 生政策解读和宣传工作也至关重要,通过举办线 等方式,向大学生详细介绍选调生报考条件、 选拔程 生在基层工作中的成长机会和对个人职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工作的误解和顾虑

4.2 职业发展全方位支持体系打造

培训方面构建分层分类的培训体系,针对不同入职阶段的选调生,设计不同层次的培训课程,根据选调生专业背景和岗位需求进行分类培训。为经济管理专业的选调生开设农村产业经济发展课程,为法律专业的选调生提供基层法治建设培训。实践锻炼是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要为选调生搭建多样化的实践平台,让其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安排选调生参与基层重点项目、急难险重任务,如农村环境整治、脱贫攻坚后续巩固等工作。通过参与项目,选调生能够深入了解基层实际情况,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组织选调生到发达地区的基层进行交流学习,拓宽视野和思维方式。建立导师指导制度也是不可或缺的,可为选调生配备经验丰富的“基层单位的领导、业务骨干或退休干部”等基层导师,定期与选调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其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在职业规划、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为选调生提供帮助,引导其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工作态度。

4.3 制度保障完善性服务框架搭建

构建基于选调生机制的 搭建是关键一环,要从激励制度、保障制 度多方 同等级的优秀选调生评级标准。 发展空间,从而打破排资论辈的传统晋 除此之外,对于考核制度方面也 终考核结果客观性,并与选调生职业 地区的基层工作岗位,可提供必要的住宿、交通等 岗位中,并建立职业安全保障制度,确保在基层工作中的人身安全得到保

结语:研究围绕基于选调生机制大学生基层就业服务体系展开多维度探究,就业市场供需方面,报考热与岗位竞争凸显体系优化的紧迫性。晋升瓶颈的制度困境,如理论与现实的落差、管理制度短板等,揭示体系深层次的问题。就业服务体系存在职业规划支持、精准服务及协同发展等短板,影响大学生基层就业的质量与职业发展。对此需通过报考引导精准化、职业发展全方位支持和制度保障完善性框架构建,为大学生基层就业服务体系注入新活力。

参考文献:

[1] 邵頔 , 陈梦涛 , 高士晶 .“双一流”建设高校硕士研究生的选调意愿、区域选择及其影响因素 [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 2022, (12): 47-55.

[2] 张年, 余昌胤, 朱纪明等. 我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的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J]. 中国全科医学,2023, 26 (04): 486-493.

[3] 蒲舜 . 基层选调生成长的思想心理建设与领导者的助力之策 [J]. 领导科学 , 2022, (07): 30-33.

[4] 刘晓云, 贾宗林, 刘民等. 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政策的设计、实施及未来走向分析 [J]. 中国全科医学 , 2022, 25 (22): 2691-2697.

基金项目: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2023-2024 年度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研究课题项目项目名称:“基于选调生机制的大学生基层就业现状调查及服务体系优化研究”项目编号:GJXY2024N043

作者简介:刘星(1992.02),女,汉族,江苏泰州,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数据挖掘、大学生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