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语文大单元阅读评价体系构建
刘倩
阿克苏地区第二中学 新疆 阿克苏地区843000
引言
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的深入实施,语文核心素养培育已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大单元教学通过整合单元主题、重构学习任务群,突破了传统单篇文本教学的碎片化局限,为深度学习提供了载体。然而,当前评价体系仍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素养”的弊端,导致教学评价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脱节。如何构建与大单元教学相适配的评价体系,成为教师亟需解决的实践难题。
一、核心素养与大单元阅读评价的内在关联
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构成大单元阅读评价的立体框架。语言建构与运用要求评价关注文本解读能力、语言积累与运用水平;思维发展与提升强调逻辑推理、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评估;审美鉴赏与创造侧重文学形象感知、艺术手法分析能力的考察;文化传承与理解则需评价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解深度。例如,在《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中,学生需通过分析“差序格局”“礼治秩序”等概念,既完成学术术语的准确运用,又需结合现实案例批判性思考传统文化现代转型路径,实现语言能力与思维品质的同步提升。
传统评价以知识点记忆为重点,难以适应大单元“任务驱动、项目整合”的教学特征。以“劳动光荣”单元为例,该单元整合《喜看稻菽千重浪》《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等文本,设计“劳动精神代际传承”研究性学习任务。若采用单一笔试评价,仅能考察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而无法评估其信息整合、团队协作及成果展示能力。因此,评价体系需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通过设计过程性任务、建立多维评价标准,真实反映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大单元阅读评价体系的构建策略
(一)三维评价框架:目标、内容与方法的系统整合
在三维评价框架中,目标、内容与方法三者的系统整合为大单元阅读评价筑牢了坚实根基。目标维度以布鲁姆理论为指引,将抽象核心素养细化为可观测行为指标,如《红楼梦》阅读中分层设计指标,从基础语言建构到深层思维发展,层层递进引导学生素养提升。内容维度构建任务群评价矩阵,把单元任务拆解为多个模块并设置具体任务,像《史记》选读单元,通过写作、分析、朗诵等多样化任务,全面覆盖不同素养维度,激发学生深度学习。方法维度融合量化与质性评价,采用“等级量表 + 描述性反馈”模式,既通过量表明确学生表现等级,又借助个性化评语精准指出问题、给予鼓励,如《百年孤独》评价中,量表定等级,评语指方向,让学生在客观认知基础上获得针对性指导,实现评价对学习的有效促进。
(二)五环评价机制:过程性评价的动态实施
五环评价机制以过程性评价的动态实施,为高中语文大单元阅读教学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评价体系。前置诊断环运用多样化工具精准把握学情起点,如《呐喊》单元教学前的问题设计,让教师清晰了解学生认知状况,为后续差异化教学筑牢根基。任务驱动环巧妙嵌入评价节点,以《红楼梦》判词解读任务为例,分阶段提交材料并获针对性反馈,使学生在学习进程中及时调整方向,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展示交流环通过组织丰富活动,引入多元主体参与评价,《雷雨》戏剧展演后的观众评价表,从多维度评分并设置开放性问题,促进学生反思与交流。反思改进环要求学生撰写反思日志,教师针对共性问题开展研讨,如《乡土中国》阅读中的概念混淆问题,通过对比分析任务和思维导图助力学生突破难点。成果固化环构建素养成长档案,收录学生各类学习成果,如《平凡的世界》单元后的多样化材料归档,形成可视化成长轨迹,不仅见证学生素养提升,更为学期综合评价提供有力依据,实现评价对教学的有效引领与促进。
三、实践案例:以《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评价为例
(一)评价目标设计:聚焦核心素养落地
将单元目标分解为“语言建构—梳理人物关系网络”“思维发展—探究悲剧成因”“审美鉴赏—分析诗词意象”“文化传承—理解家族制度”四个子目标,每个目标对应 2—3 项具体任务。例如,“语言建构”目标下设置“绘制贾府平面图并标注人物居所”“整理人物称谓体系表”等任务,要求学生在空间定位与称谓分析中理解封建等级制度。
(二)评价任务实施:过程性与表现性结合
在评价任务实施中,将过程性与表现性评价巧妙结合,助力学生深度理解经典。任务一绘制人物关系图谱,学生以不同颜色标注关系,附说明阐释关键人物地位,教师从逻辑、信息及语言规范评价,课堂互评中“用箭头粗细表示关系亲疏”的建议,促使学生优化作品。任务二开展主题辩论会,围绕“贾宝玉叛逆性质”设辩题,学生在论据、逻辑与表达上展开较量,教师总结不同观点,引导学生领悟文学形象多维性。任务三进行经典片段改编,学生分组将原著片段改编为短剧,在台词、情感与创意上创新,如加入现代独白引发讨论,实现审美鉴赏与文化反思的融合,全面考查学生综合素养,推动其语文能力进阶。
(三)评价效果分析:素养提升可视化
通过对比单元前后测数据发现,学生在“文本细读能力”“批判性思维”“文化理解深度”三个维度均有显著进步。例如,在“分析宝黛爱情悲剧成因”任务中,初期作业多归因于“封建家长阻挠”,而后期作业能结合“经济依附关系”“性格互补性缺失”“家族衰落象征”等多重因素展开论述,体现思维层次的提升。家长反馈显示,学生开始主动关注《红楼梦》影视改编差异,并尝试用“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等术语分析叙事技巧,表明审美鉴赏能力向生活场景迁移。
结束语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大单元阅读评价体系构建,本质是教学理念的转型与评价文化的重构。它要求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素养培育者”,通过设计结构化任务、建立多元评价标准、构建反馈改进机制,使评价成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升思维品质、促进文化理解的催化剂。本文提出的“三维五环”评价体系,在部编版教材实践中验证了其可操作性,但如何进一步优化评价指标权重、开发数字化评价工具、建立校际评价资源共享平台,仍是未来需探索的课题。唯有持续迭代评价体系,才能真正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改革目标,让语文核心素养在大单元阅读教学中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 段梅花 .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语文 " 教学评 " 一体化实施策略 [J]. 语文世界 , 2025(18).
[2] 马晓莉 . 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研究 [J]. 小小说月刊 , 202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