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羊小反刍兽疫的临床特点及防控措施

作者

郁杜华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余东镇畜牧兽医服务站 226100

引言

羊小反刍兽疫病是一种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发的急性热性病毒传染病,对于反刍动物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山羊和绵羊。该病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妊娠母羊感染后可能导致流产,给养殖业带来严重损失。因此,饲养者必须了解小反刍兽疫病的流行特征,积极采取预防和防控措施。通过定期免疫接种、加强饲养管理和改善养殖环境,可以有效增强羊的免疫力,降低疾病的发生率,从而确保养殖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在当前养殖业面临挑战的背景下,重视小反刍兽疫病的防控显得尤为重要。

1 临床特点

1.1 典型临床症状

羊的健康受到羊小反刍兽疫这一传染病的很大威胁,羊小反刍兽疫的临床特征较多,例如发热、口炎、黏膜病变、腹泻、呼吸道感染和肺炎等,羊的死亡率会因这些症状而变高,养殖业会因此遭受巨大损失,而且羊小反刍兽疫传播速度特别快,羊感染后还会有很多并发症,所以羊的健康状况需要养殖户特别留意,若能及时发现羊得病并赶紧采取防控措施,对降低羊的死亡率、保护养殖业利益非常关键。羊小反刍兽疫的有效预防办法有不少,比如定期给羊接种疫苗、加强饲养管理、保持良好卫生环境,羊群健康状况需要养殖户定期查看,发现羊不对劲就赶紧隔离与防控,这样可防止疫情扩散,羊小反刍兽疫对养殖业的威胁能通过科学管理和有效预防措施大大减少,羊能健康,养殖效益能提高,所以羊小反刍兽疫的防控工作真的特别需要养殖户重视,以保证养殖业长期良好的发展下去。

1.2 病程与死亡率

羊小反刍兽疫是一种对羊影响较为严重的传染病,这个病主要有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这几种类型,对于病幼龄羊和成年山羊极易造成感染,这个病严重时死亡率高达到 100% ,该病潜伏期较短,感染羊小反刍兽疫病的羊会有较为明显的发热、消瘦还有黏膜溃疡之类的症状,该病病最急性型的病例发展速度较快且症状严重。这个病慢性型会长期消瘦并有一些其他慢性症状,有效的防控措施对降低该病病的死亡率有着重要意义。

1.3 易感动物与传播特点

山羊和绵羊主要受羊小反刍兽疫影响,亚临床感染大多发生于牛和猪,呼吸道飞沫、直接接触以及被污染的饲料、饮水和工具等多种途径可传播其病毒,从而带来很大经济损失,所以有效的防控措施非常重要,饲养管理应加强、疫苗应定期接种、动物健康状况应监测、环境应进行消毒等,而且气溶胶传播要重视才能减少疫情扩散风险,羊小反刍兽疫传播要有效控制以保护养殖业安全稳定就得采取全面的防控策略。

2 羊小反刍兽疫病防控措施

2.1 疫苗免疫

在利用疫苗免疫策略进行防控时,需要选择合适的疫苗。在选择疫苗时,可以优先选择牛瘟弱毒疫苗,如 Nigeria7511 株,或者选择专用小反刍兽疫弱毒疫苗,如 Sungri/96 株,疫苗的保护期限约为 3 年。且需要注意的是,疫苗需要在 2-8C 的环境下进行保存,避免因温度过低导致冻结,还要避免因温度过高而影响效果。在使用疫苗时,每头羊需要注射剂量 0.5ml ,且在颈部皮下注射。严格遵循上述标准,能够起到良好的防控效果。

免疫程序分为常规免疫和紧急免疫。在进行常规免疫时,需要在羔羊 6 月龄时进行首次免疫操作,每年需要加强 1 次免疫,成年羊需要每 2 年加强免疫一次,从而帮助羊群提高自身免疫能力,进而起到良好的防控作用。在进行紧急免疫时,需要在疫情爆发阶段,对疫区或受威胁地区的羊群进行紧急接种操作,而对于新购买的羊需要进行 30 天的隔离并进行全面观察,检查结果为健康后则进行补充免疫操作。

2.2 生物安全管理

隔离与消毒是生物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为防控羊小反刍兽疫病提供了重要保障。在疫点内的患病羊需要进行隔离操作,与此同时,还要限制羊群的移动,而对于羊圈和用具需要用 3% 的火碱或者 0.5% 的过氧乙酸进行消毒操作,每日 次,这对于防控羊小反刍疫病有着重要意义。此外,对于运输车辆和工作人员都需要进行消毒处理,利用戊二醛或酚类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后即可进入养殖场内部。

饲养管理是生物安全管理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防控效果的重要基础。羊养殖场可以实行全进全出制度,避免出现不同日龄羊进行混养的现象,与此同时,还需要保障羊舍的通风性并保障其干燥,此外,还需要进行驱虫操作,通过利用伊维菌素定期驱虫,能够有效为羊的生长发育提供健康的环境。最后,还可以在饲料中增添适当的维生素 C 和电解质,从而增强羊群的免疫力,需要注意的是,要避免饲喂霉变的草料,从而为保障羊群的健康成长提供了重要保障。因此,通过合理的生物安全管理,做好饲养管理工作,不仅能够有效提高防控效果,还能够促进畜牧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从而使畜牧业带动当地发展,进而为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2.3 疫情监测与报告

羊小反刍兽疫这一传染病对羊群有着较为严重的威胁,一套完善的疫情监测和报告制度的建立相当关键,养殖场和屠宰场要对羊群进行日常观察和临床检查,疑似病例一旦被发现就得立即上报,疫情若被发现则要马上制定处置措施,例如将疫情信息逐级上报、划定疫点和疫区,这样才能有效控制疫情,疫点内的羊必须扑杀,否则疫情会扩散。尸体处理和环境消毒这两个防控环节必须做到位才不会留下后患,等到疫情被有效控制,封锁的解除需经过严格监测且经省级兽医部门批准,这样才能保证羊群和周边环境的安全,通过这些措施就能有效降低羊小反刍兽疫的传播风险,让养殖业健康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羊小反刍兽疫病的发病概率较高且为病毒性传染病,在动物疾病中较为常见。因其传播速度快且范围广的特点,对于羊养殖业的发展造成了较大影响。养殖人员和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流行病学的调查力度,并通过疫苗免疫、生物安全管理以及疫情监测与报告等防控措施进行有效地防控,这对于促进羊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白常玲 . 羊小反刍兽疫的病因、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分析[J]. 畜禽业 ,2023,34(11):77-79.

[2] 陈爱华 . 羊小反刍兽疫的病因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分析 [J].中兽医学杂志 ,2023(11):91-93.

[3] 索郎扎西 . 羊小反刍兽疫的症状与预防方法 [J]. 今日畜牧兽医 ,2022,38(04):113-114.

[4] 杨 秀 敏 . 羊 小 反 刍 兽 疫 的 疫 情 处 置 及 防 控 [J]. 湖 北 畜 牧 兽医 ,2018,39(12):28-29.

[5] 杨代蓉 , 战玉清 . 羊小反刍兽疫的临床特点及防控措施 [J]. 现代畜牧科技 ,2018(0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