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安全教育与心理健康融合策略研究
张翠梅
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思源实验中学 云南 普洱 江城665900
引言
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教育教学背景下,学生的安全意识与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数学作为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其课堂不仅是知识传授的场所,更是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 [1]。然而,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安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仍存在不足。因此,研究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安全教育与心理健康融合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初中数学课堂中安全教育与心理健康融合的现状
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大多以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为主,教师往往更关注学生的数学成绩,而忽视了安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入。部分教师缺乏对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了解如何在数学课堂中自然地渗透相关的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同时,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的单一,也限制了安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开展,使得学生难以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安全意识的培养和心理健康的提升。
二、概率课堂上的安全教育与心理成长实践
在一节以“概率”为主题的数学课堂上,教师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概率知识,并融入安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精心设计了“无信号灯十字路口交通风险”情境。教师先在黑板上绘制出简易的十字路口平面图,假设该路口没有交通信号灯,东西方向每分钟通过车辆 15 辆,南北方向每分钟通过行人 20 人,且车辆和行人通行时间随机。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计算不同时间段内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在计算过程中,学生们积极思考,运用刚学的概率公式,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有的小组提出将一分钟划分为若干个小时间段,分别计算每个小时间段内车辆和行人同时出现在路口同一区域的概率;有的小组则通过模拟多次通行情况,统计事故发生的频率来估算概率。
在讨论过程中,一名平时数学基础较弱的小李同学,面对复杂的计算显得有些手足无措,脸上露出了焦虑的神情,小声说道:“这太难了,我根本算不出来。”同组的小张同学立刻鼓励他:“别着急,我们一起想办法,你可以负责记录数据,我们来分析计算,大家分工合作肯定能完成。”在小组成员的鼓励和帮助下,小李同学逐渐重拾信心,积极参与到小组讨论和计算中。
通过各个小组的探讨和积极合作下,完成了任务,教师邀请不同小组分享结果和计算思路,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一情境背后的现实意义。学生们纷纷表示,通过计算认识到没有交通信号灯时,路口的交通风险极高,深刻体会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不仅是对自己生命安全的负责,也是对他人安全的尊重。同时,这次小组合作经历也让学生们明白,在面对困难时,不要轻易放弃,团队的力量可以帮助自己克服困难,有效提升了学生们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成功实现了安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数学课堂中的深度融合[2]。
三、初中数学课堂中安全教育与心理健康融合的策略
(一)通过情境创设实现融合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与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相关的教学情境。比如在讲解“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时,教师可以创设“地震逃生路线规划”的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图形知识,在模拟的教学楼平面图上规划出安全、合理的逃生路线。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数学知识,还学习了地震逃生的安全知识,知道在紧急情况下如何冷静思考、合理规划。同时,通过完成任务,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增强自信心,提升面对突发情况时的心理应对能力。
(二)在知识讲解中渗透安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教师可以在讲解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巧妙地渗透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比如在教授“统计与数据分析”时,教师可以引入与网络安全相关的数据。如展示近年来青少年因网络诈骗遭受经济损失的数据,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数据背后的原因,让学生了解网络诈骗的常见手段和防范方法,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同时,在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复杂的数据感到困惑和焦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调整心态,逐步培养学生面对复杂问题时冷静分析、克服困难的心理素质[3]。
(三)开展数学活动促进融合
组织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是实现安全教育与心理健康融合的有效途径。例如,举办“数学安全知识竞赛”,竞赛题目既包含数学知识,又涉及安全知识。如“若一个游泳池长 50 米,宽 25 米,平均水深 2 米,游泳池管理员每 2小时需要沿池边走一圈检查安全情况,那么管理员一天(按 8 小时工作时间计算)要走多少米?”通过这样的题目,将数学计算与游泳池安全管理相结合。在竞赛过程中,学生们为了取得好成绩,会积极参与、努力思考,不仅提高了数学运算能力,还加深了对安全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竞赛中的竞争与合作,能够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的态度,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四)利用数学史故事进行教育融合
数学史中蕴含着许多有趣的故事,教师可以选取与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相关的数学史故事,在课堂上分享给学生。比如,讲述阿基米德在面对敌人入侵时,利用数学知识设计防御武器,保卫自己国家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强大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此外,还可以讲述数学家在研究过程中遇到重重困难,但坚持不懈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是正常的,只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勇于克服困难,就有可能取得成功,从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五)结合作业与评价进行融合
在布置数学作业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相关的开放性题目。例如,让学生调查自己家庭每月的用电用水量,分析如何合理使用水电资源,倡导节约能源的安全环保理念。在作业评价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在作业中体现出的安全意识和心理状态。对于在作业中表现出良好安全意识和积极心理态度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教师要耐心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四、结论
将安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初中数学课堂,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学生朝积极、乐观、向上发展的源泉。通过情境创设、知识渗透、活动开展等多种融合策略的实施,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增强安全意识,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在今后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把安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到初中数学课堂策略,充分发挥数学课堂的教育功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也期待更多教育工作者关注这一领域,共同推动初中数学课堂安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 陆楗 . 初中数学与心育的融合实践策略探究 [J]. 数理天地 ( 初中版 ),2025,(09):151-153.
[2] 武飞 . 安全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探析 [J]. 理科考试研究 ,2023,30(24):25-27.
[3] 曾艳 .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J]. 青春期健康 ,2024,22(21):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