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开展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
刘文俊
兰州市第四十一中学 730030
引言
整本书阅读是培养学生深度阅读能力、构建完整知识体系、提升人文素养重要途径,对促进初中生思维发展与情感教育具有不可替代作用,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加强整本书阅读指导,要求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完成一定量名著阅读。整本书阅读教学仍面临诸多困境与挑战,亟需探索科学有效教学策略,立足初中语文教学实际从整本书阅读现状分析入手,探讨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价反馈机制旨在为一线教师提供实践参考。
一、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与困境
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面临多重现实困境,表现为教学资源配置不足问题,许多学校图书馆藏书量有限图书种类单一,无法满足整本书阅读需求学生难以便捷获取优质阅读资源,阅读场所不足专门阅读教室缺乏,学校环境难以营造浓厚阅读氛围。课时安排紧张在应试压力下,语文教师往往将大量时间用于考点训练,整本书阅读课时被挤压难以保证系统阅读指导,教学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学校难以配备足够阅读材料,整本书选择存在盲目性缺乏科学规划,未能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选择适合读物,导致阅读难度不当挫伤学生阅读积极性。
教师指导能力与学生阅读习惯制约整本书阅读效果,相当比例语文教师自身阅读面不够广泛对名著理解不够深入,缺乏系统阅读指导能力教学方法单一,仅停留在内容梳理与知识讲解层面,忽视阅读方法指导与思想启迪。部分教师对整本书阅读价值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教学准备不充分流于形式走过场,学生方面则表现为阅读习惯不良专注力不足,难以静心阅读完整作品倾向于碎片化阅读,网络媒体冲击传统阅读方式,学生更习惯快速浏览获取信息对长篇作品阅读耐心不足。评价体系不完善缺乏科学评价标准与方法,难以有效检测学生阅读成效,这些因素共同构成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现实困境,需要从教学设计与实施、评价反馈等方面寻求突破路径。
二、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课堂设计与实施
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课堂设计应遵循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原则,通过精心构建课堂教学环节激发学生阅读热情并深化文本理解,前期导读环节需关注文本背景铺垫与问题设置引发学生阅读期待,中期研读阶段应关注文本结构分析、人物形象刻画、语言风格探究等多维度解读,后期品读环节则引导学生把握作品主题思想与审美价值。课堂组织形式应打破传统单向灌输模式,采用小组协作、任务驱动、项目学习等方式让学生成为阅读主体,阅读任务设计需体现层次性与挑战性包括基础性任务确保文本基本理解,拓展性任务激发深度思考创造性任务促进个性化表达。整本书阅读应注重跨学科视角,将文学作品与历史文化、社会生活、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融合,拓展阅读广度与深度构建全景式阅读体验。
以《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课堂设计可分为城市地图、人物画像、主题探究三个板块循序推进,城市地图环节引导学生绘制小说中北平城市空间图景,标注祥子行走路线体验城市空间变化与人物命运沉浮关系,理解作品地理环境与社会背景,教师组织学生查找民国时期北平城市资料,对照小说内容进行比较感受作家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人物画像环节采用角色扮演方式,学生分组研读不同人物通过情境再现展示祥子、虎妞等人物性格特点与命运轨迹,探讨人物形象塑造艺术特色,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祥子性格悲剧成因,从社会环境与个人选择双重维度理解人物命运。主题探究环节设计祥子审判会活动,学生分别扮演检察官、辩护律师等角色,从不同立场评价祥子人生选择深入探讨小说揭示社会不公与人性善恶主题。课堂延伸任务包括创作《给祥子的一封信》表达个人感悟,制作民国北平市井生活多媒体作品展现时代背景,组织文学与电影对比研讨会分析不同艺术形式表现差异,通过多元化任务设计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提升人文素养与批判思维能力。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评价体系与反馈
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评价体系应摒弃单一考核模式,构建多维立体评价结构通过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检测学生阅读成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关注阅读全过程而非仅看最终成果,可通过阅读日志记录、课堂观察记录、阅读档案袋等方式追踪学生阅读轨迹与成长变化。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既关注学生阅读情感体验与思想升华等难以量化内容,又兼顾阅读速度、阅读量等可测量指标,评价主体多元化引入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等多种评价视角,避免单一评价局限性。评价内容应涵盖阅读能力、阅读态度、阅读方法三个维度,其中阅读能力包括文本理解能力、批判思考能力、审美感知能力与创造性表达能力,阅读态度涉及阅读兴趣、阅读习惯与阅读毅力,阅读方法包括阅读策略运用、信息提取整合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
以高尔基《童年》整本书阅读评价为例,设计成长护照式综合评价体系,学生获得一本阿廖沙成长护照,包含四大板块评价内容:第一板块人物图谱要求学生绘制小说人物关系网络图,并标注每位人物性格特点与对主人公影响,检验对文本基本内容把握程度,第二板块心灵历程引导学生选取小说中阿廖沙成长关键事件,分析这些事件对主人公性格形成影响,评价学生文本分析能力与心理洞察力。第三板块主题思考设计四个层次问题,从俄国底层社会生活图景描绘到人性善恶探讨再到成长教育反思,检测学生阅读深度与批判思维能力,第四板块创意表达鼓励学生通过续写、改编、跨媒介创作等方式展现个性化阅读体验。评价实施采用三方共评机制,教师负责专业指导与反馈,同学间进行互评分享,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评价过程中特别注重个性化反馈,教师针对每位学生阅读特点给予针对性建议,如对阅读基础薄弱学生重点指导人物把握与情节理解,对阅读能力较强学生则引导关注叙事艺术与时代背景解读。评价结果不仅用于总结性评定更作为调整后续阅读指导依据,形成评价、反馈、改进良性循环,最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全面提升与阅读习惯养成。
结论
有效开展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重要途径,当前整本书阅读教学虽面临资源不足、教师能力欠缺等困境,但通过科学教学设计与评价反馈仍能取得显著成效。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应进一步强化系统规划,创新教学方法提高阅读指导实效,完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促进语文核心素养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学习与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吕西莲 . 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J]. 中国教育学刊 ,2024(7):105-105.
[2] 于萍 . 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探究 [J]. 文教 资料 , 2023(10):135-138.DOI:10.3969/j.issn.1004-8359.2023.10.033.
[3] 吴亚芳 . 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J]. 小作家选刊 ,202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