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建筑设计中的难点和对策
吴雪莹
上海民防建筑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
引言:
居住建筑设计不仅是一个技术架构问题,更是关乎人类基本生活条件的社会课题。随着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速以及对环境资源的进一步重视,现代居住建筑面临越来越复杂的设计问题。本文旨在梳理这些难点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助力设计师创造出符合时代需求的居住环境。
1. 居住建筑设计中的主要难点
1.1 空间有限性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土地资源逐渐变得稀缺,造成了居住建筑设计中空间有限性的突出问题。在城市中心区域,土地价格飞涨,建筑师必须在有限的空间中最大化地满足住户的生活需求,这对空间的高效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需求推动了创新设计策略的出现,如垂直建筑、模块化设计和多功能房间。垂直建筑不仅通过增高来弥补地面空间的不足,还利用建筑内部的垂直交通系统和公共区域提高居住舒适性。模块化设计允许在同一套住宅中灵活调整空间布局,以应对不同家庭规模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然而,这些解决方案也伴随着设计复杂性和结构安全性等新的挑战,需要谨慎的计划和执行。
1.2 环境可持续性
在居住建筑中实现环境可持续性是当前设计领域的一个重大挑战,围绕这一主题的困难主要集中在能源管理、材料选择和建设过程中的生态影响上。能源管理涉及到如何在建筑中有效利用资源以减少整体能耗,比如实施绿色屋顶、安装高效节能的供暖和制冷系统以及采用自然光照明设计。选择环保材料同样重要,这不仅包括材料本身的可再生性和耐用性,还涉及到从制造到运输的碳足迹。建设过程也对环境可持续性产生重大影响,传统的施工方法可能造成大量废弃物和污染,而创新的装配式建筑技术显著减少了施工时间和环境影响。为了实现真正的可持续性,设计师和开发商需要在项目初期就将这些考虑因素整合到综合方案中,并在施工过程中保持灵活性,以适应新的环保技术和法规。
1.3 舒适性需求
在居住建筑设计中,物理舒适性是影响住户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温度、湿度、声学和光照这些因素直接关系到人们的日常居住体验和健康状况。确保室内温度适宜是设计中的首要任务,这通常涉及到隔热材料的选择、通风系统的设计以及空调设备的合理布局。湿度管理同样重要,过高或过低的湿度都会影响人的舒适感和室内空气质量,这可以通过设计先进的通风系统和选用适合的建筑材料来缓解。同时,声学设计需要有效隔绝外部噪音和减少室内混响,为住户创造一个宁静的居住环境。光照设计则需充分利用自然光,通过合理的窗户设计和室内布局,确保每个居住空间都有良好的采光,从而提升整个建筑的健康性和宜居性。
1.4 文化多样性
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居住建筑设计需要面对来自多元文化背景住户的不同需求和偏好。不同文化对于居住空间的理解、使用和审美都有独特的视角。例如,在一些文化中,厨房被视为家庭生活的中心,因此需要较大而开放的空间,而其他文化则可能更强调客厅或庭院的设计。同时,宗教信仰和传统习俗也可能影响建筑内部设施的安排,如厕所的方向、家庭聚会空间的大小等。此外,多样化的家庭结构,如三代同堂家庭与核心家庭的差异,也要求设计师在房间分布和功能分区上做出灵活安排。为了在设计中尊重和体现这种文化多样性,建筑师需要深入了解住户的生活方式,并将这种理解融入到设计中,以创造出具有文化包容性和适应性的居住空间。
2. 应对难点的设计策略
2.1 创新空间设计
在应对空间有限性这一挑战时,创新空间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解决方案,其中模块化和弹性空间设计尤为关键。模块化设计通过标准化的单元模块,在建筑构件和内饰方面实现了组件的灵活组合和快速组装,不仅短了施工时间,还大幅降低了建设成本。这种方式使建筑能够灵活应对的使用需求和家庭结构变化。弹性空间设计则通过可移动的隔断和多功能家具,实现空间的多样化利用。例如,开放式的布局可以根据需求转变为多个私密空间或集会空间,这种设计在优化空间利用的同时,也提升了居住的适应性和便捷性。因此,模块化与弹性空间设计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还为住户提供了一种更加灵活多变的居住体验。
2.2 绿色建筑技术
为了实现环境可持续性,各类绿色建筑技术在现代居住建筑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这些技术包括但不限于太阳能利用、雨水收集系统和绿色材料的选用。太阳能技术通过在建筑物顶部和外立面安装光伏板,将自然光能转化为电能,为建筑提供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显著降低了能耗。同时,雨水收集系统通过雨水的收集、过滤和储存,可用于建筑非饮用水需求,如灌溉和冲厕,从而有效降低自来水消耗。绿色材料的选择则强调材料的可回收性、低环境影响以及健康性。例如,使用低 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涂料和可再生木材,不仅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也提升了室内空气质量。这些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推动了居住建筑向更加可持续和环保的方向发展,既满足了现代社会对于环保的要求,也提高了住户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2.3 人性化设计原则
在人性化设计原则中,设计师将关注点放在提升用户的整体居住体验上,尤其是物理和情感上的舒适度。物理舒适度涉及到室内环境的各个方面,如合理的空间布局、便利的动线设计以及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控制。通过选择舒适的家具、多样化的空间分隔,以及良好的采光和通风设计,建筑能更好地适应和提升住户的日常生活体验。此外,情感舒适度强调居住空间在心理和情感上的温馨与平衡,设计师可以通过色彩协调、自然元素的引入,以及氛围营造来实现。譬如,通过柔和的色调、天然材质的使用以及与自然景观的连接,居住空间能够为住户提供一种安全感和归属感。这种从用户体验出发的人性化设计不仅增强了空间的宜居性,还进一步促进了生活质量的提高。
2.4 融合多元文化因素
对于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社区,居住建筑设计必须以尊重和体现文化差异为前提,才能够有效满足各类住户的不同需求和偏好。在设计过程中,建筑师应深入理解和分析居住者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及价值观,将这些因素融入建筑设计之中。例如,入口的设计可以考虑特定文化的宗教禁忌,居住空间的装饰和房间布局可以反映居民的文化传统和家庭结构。此外,通过公共空间的设计,鼓励不同文化背景的住户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从而提升社区的多样性和包容性。设计师需要利用灵活的空间利用和多样化的元素配置来创建一个能够适应各种文化需求的居住环境。有效融合多元文化因素不仅能够提高居民的满意度和归属感,还促进了社区的和谐与相互理解。
结束语:
居住建筑设计需要在纷繁复杂的需求与条件下找到平衡,设计师应积极采纳最新技术和设计理念,以满足不同居民群体的多样化需求并最大化实现环境和社会效益。面向未来,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创新,居住建筑将朝着更加人性化、可持续和富有文化气息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梁信林. 历史文化资源在新建商业居住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J]. 四川水泥 , 2024, (12): 106-108.
[2] 曹静. 基于智能化居住建筑设计提升居住体验的对策 [J].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 2024, (20): 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