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探析

作者

詹瑞菁

衡阳市常宁市白沙镇中心小学

引言

在推动“以学生为主体、以阅读促进语文素养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指引下,群文阅读教学因其兼顾广度与深度、整体性与探究性的特征,逐渐成为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改革方向。相较于传统的单文本精读,群文阅读通过统整若干篇章的主题关联与知识脉络,使学生在整体感知和文本对话中构建阅读理解,同时兼顾个体差异与合作学习,有助于提升核心素养目标下的文化积累、审美鉴赏及深层思维能力。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常因文本选择、活动设计和评价方式的不足,导致群文阅读流于形式或难以落实。为此,本文在梳理相关文献与案例的基础上,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际,从文本群构建、主题策划、课堂策略、评价机制和资源整合五个维度,提出系统化的实施策略,以期为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提供借鉴。

一、文本群的筛选与整合

构建高质量的文本群是群文阅读的首要环节,需要在教材篇章、课外读物与多媒体资源之间统筹兼顾,以形成知识与情感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教师可依据课标要求与学段特征,从题材类型、体裁风格和思想主题等维度对文本进行分层筛选,既涵盖古今中外的优秀篇章,又纳入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现实紧密相关的素材,以确保文本群具有深度和可读性的同时,也能引发学生的共鸣与讨论。整合时应注意兼顾篇章在字数和难度上的均衡,保证学生在整体把握文本框架时不会因篇幅过长而产生理解负担,也不会因层次过浅而缺乏思考挑战。在此基础上,通过图示或思维导图将文本群中的关键词、主题线索和情感脉络加以呈现,为后续的主题建构与阅读任务设计奠定基础。

二、主题生成与问题设计

有效的主题选择和基于主题的问题引导是群文阅读深入开展的关键。教师应围绕文本群所表达的时代意义、文化传统或人文关怀,提炼能够与学生生活发生联系的核心主题,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具有层级性的引导性问题,以促进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实现意义建构。问题设计既要体现开放性与探索性,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文本进行对比、评价与迁移;也要照顾到学困生的理解需求,通过问题链帮助学生逐步进入文本深层结构。将围绕主题的问题分为“整体感知”“细节赏析”“观点阐释”“情感共鸣”四个维度,使学生在阅读时既能把握整体脉络,也能关注文本细节,并将文本内容与个人体验相结合,实现“知—悟—创”的阅读闭环。

三、阅读活动组织与策略指导

课堂实施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打破“我讲你听”的传统模式,构建师生、同伴与文本之间的多重互动场景。可通过“分组研讨”“角色扮演”“朗读展示”“图表重构”“故事接龙”等多种形式,激活学生的阅读动机与思维资源。不同文本环节安排相应的策略指导,如在整体阅读环节引导学生使用“速读—寻读—精读”三步法,在细化阅读中鼓励使用标注、划线和思维导图等工具来建构文本网络;在讨论环节提供“同伴互评”“评价量表”“头脑风暴”等辅助方式,帮助学生高效表达与倾听。教师还应关注课堂管理与节奏控制,合理安排“个体探究—小组交流—全班分享—教师点拨”的教学链条,确保各环节目标清晰、时间适配。通过策略指导与活动组织相结合,使群文阅读在课堂中既体现“宽广性”,也兼顾“深度性”。

四、形成性评价与反馈机制

群文阅读的实施离不开针对过程与结果的多维度评价,形成性评价不仅能促进学生学习动力,也能为教师后续教学提供调整依据。评价方式应打破单一的笔试考核,将“阅读笔记”“学习档案袋”“同伴互评记录”“口头陈述”“创意表达”“情感日记”等多元材料纳入评价体系。教师可制定围绕阅读策略运用、合作探究表现、思维品质提升和审美鉴赏能力等维度的评价指标,并使用“面谈反馈”“电子点评”“学习小结”等多样化方式向学生提供及时、具体的建议。评价结果既要关注学生的阅读成果,更要关注其思维过程与情感体验,倡导“可视化成长档案”与“学生自评—同伴评议—教师点评”相结合的三级反馈机制,从而实现对学生阅读素养养成的全程指导。

五、家校协同与资源支持

良好的家校协同与多元资源支持是群文阅读教学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学校可利用图书馆、心理辅导室与多媒体教室等场所,建设阅读共享空间和主题书架,并定期邀请家长志愿者参与阅读活动和作品展示,实现家庭与学校的阅读同步。教师应通过家校沟通平台推送阅读书单、阅读指导手册及学生群文阅读成果,引导家长在家庭阅读时与孩子共同讨论主题问题,形成家庭版的“小型读书会”。同时可与地方文化机构、社区图书馆合作,组织“经典诵读”“故事大赛”“研学旅行”等校外阅读活动,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通过建立稳定的家校共育机制和社会资源网络,为群文阅读创造良好氛围,推动学生在多场域中持续养护阅读习惯与文化认同。

结论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以其整体性、探究性与协作性优势,为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核心素养提供了全新路径。本文从文本群构建、主题与问题设计、课堂活动与策略指导、形成性评价以及家校协同五个方面探讨了具体实施策略,实践证明这些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拓展思维深度并增强文化理解力。未来可结合数字化平台与人工智能辅助工具,进一步优化群文阅读的资源配置、过程管理与智能诊断,实现更加精准和高效的阅读教学,为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与文化自信的新时代少年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陆梦婷 .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为例 [J]. 小学生作文辅导 ( 下旬 ),2024,(12):54-56.、

[2] 于海燕 . 群文阅读理论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J]. 阅读与成 才 ,2024,(06):146-148.

[3] 马花兰 . 面向新课标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分析 [J]. 新智慧 ,2024,(36):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