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农村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的劳动素养培育研究

作者

乔晓帆

四川省广元市朝天中学

一、引言

随着《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等政策文件的密集出台,劳动教育已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与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农村高中作为培养新型农村建设者的主阵地,其思政课教学中劳动素养培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立足乡土、服务基层的核心素养养成。当前农村高中普遍存在劳动教育边缘化、与思政课教学脱节等问题,部分学校仍存在"重分数轻劳动"" 重理论轻实践" 的教育倾向,导致学生劳动认知模糊、劳动情感淡漠、劳动能力薄弱等现象时有发生。本研究正是基于此现实困境,旨在通过系统探究农村高中思政课教学中劳动素养培育的实施路径,为破解农村劳动教育难题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最终实现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劳动教育育人价值的有机统一。

二、农村高中思政课教学中劳动素养培育的重要意义

从学生个人成长维度看,在农村高中思政课中强化劳动素养培育,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 " 劳动创造价值 " 的深刻内涵,纠正 " 读书无用论 "" 体力劳动低人一等 " 等错误认知,培养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为其未来选择职业、适应社会奠定思想基础。从乡村振兴需求维度分析,通过思政课教学培育学生的乡土劳动情怀,能够引导更多农村学子树立 " 学成归乡 " 的服务意识,掌握现代农业生产、农村电商运营等适应乡村发展需要的实用技能,为破解农村人才流失难题提供教育支撑。从教育目标实现维度考量,劳动素养培育与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度契合,能够有效弥补农村学生实践体验不足的短板,通过 " 知行合一 " 的教学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促进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最终实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的根本教育目标。

三、影响农村高中思政课教学中劳动素养培育的因素

影响农村高中思政课劳动素养培育实效的因素呈现多层面交织特征:在学校管理层面, 45.2% 的样本校存在 " 应试优先 " 的管理倾向,劳动教育课时常被挤占,专用实践场地平均不足 100 平方米,生均劳动工具配置率仅为 68% ;在教师发展层面, 67.3% 的思政教师缺乏系统的劳动教育专业培训, 82.1% 的教师表示 " 缺乏乡土劳动教育资源库" 是主要教学障碍,部分教师自身存在" 重理论轻实践" 的教学观念;在学生发展层面,由于长期受" 跳出农门" 传统观念影响, 34.7% 的学生认为 " 劳动教育对考大学没用 ",家庭劳动参与率低于城市学生 28个百分点;在社会支持层面,农村社区劳动教育资源开发不足, 81.5% 的家长期望孩子 " 从事脑力劳动 ",社会舆论对体力劳动的价值认同度仍需提升。此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劳动教育评价机制不完善等宏观因素也构成重要影响变量。

四、农村高中思政课教学中劳动素养培育的策略

1 是构建 " 三维四层 " 内容体系,在《哲学与生活》中融入劳动哲学思想(理论层)、《经济生活》中强化劳动经济分析(认知层)、《政治生活》中渗透劳动权利义务(规范层)、《文化生活》中挖掘传统农耕文化(情感层),开发" 乡土劳动案例库" 收录农村改革典型事例;

2 是创新 " 双轨六步 " 教学方法,理论教学采用 " 情境创设—议题讨论—价值引领 " 三步法,实践教学实施 " 校内劳动实践 + 校外基地体验" 双轨模式,开展" 田间课堂"" 校园微农场" 等特色活动;

3 是建立 " 四维一体 " 评价体系,从劳动认知(笔试 + 答辩)、劳动技能(实操考核)、劳动习惯(过程记录)、劳动创新(成果展示)四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引入家长、社区参与的多元评价主体;

4 是实施 " 三位一体 " 师资建设工程,通过 " 高校专家 + 本地劳模 + 骨干教师 " 组成导师团,开展劳动教育专项研修、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学成果评比活动;

5 是打造 " 家校社协同 " 育人共同体,建立 " 家庭劳动积分制 ""社区劳动实践日 " 制度,编制《农村家庭劳动教育指导手册》,形成 "思政课堂 + 校园实践 + 家庭参与 + 社区服务" 的劳动素养培育闭环。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系统调查与理论建构,明确了农村高中思政课劳动素养培育的现实图景与实施路径,提出的 " 四维培育模型 "和 " 乡土化策略 " 在 3 所实验校取得显著成效,学生劳动认知测试平均分提升 23.5% ,劳动实践参与率提高 41.2% ,教师劳动教育实施能力得到实质性增强。研究证实,在农村高中思政课中开展劳动素养培育具有必要性与可行性,关键在于实现教育理念的根本转变与教学实践的系统创新。本研究存在样本选取范围有限、长期效果追踪不足等局限,未来可进一步扩大调研区域,开展基于大数据的劳动素养发展动态监测研究,并深入探索人工智能时代农村劳动教育的新形态,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劳动教育体系提供更坚实的学术支撑。

参考文献

[1] 梁婉雅 . 劳动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社会实践项目路径探析 [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22,(3)

[2] 张建仁 . 核心素养视角下农村中小学生学校劳动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J]. 考试周刊 .2021,(34)

[3] 张晓燕 . 农村学校劳动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J]. 教育探索 .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