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蝴蝶破茧成蝶浅述青春期心理教育的注意事项
许丽英
呼和浩特市第三十八中学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010010
有句话说的好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这句常用于战争的名言,其实 用在很多事情上都很贴切,比如教育,无论哪个阶段的教育。我们的教育对象大 都有着独特的、普遍的共性特点。拿青春期的青少年来说,这个埃里克森眼中自 我同一性混乱的时期,因其身心发展的不匹配性而造成角色的混乱的特殊人生阶 段,注定是狂暴与温柔细腻并存,表现与内向并存,执拗与随和并存的矫情时期。 如果用一个词概括青春期,我觉得可能拧巴最为贴切。
是这样一个特殊的人生阶段,作为教育者的老师、家长乃至社会各界人士,在进行青春期教育时,我们首先需要的一项重要能力就是忍耐力,忍耐他们的情 绪多变而不可控,行事矫情而不自知。谈到矫情,一位孩子是青春期孩子的家长 曾声泪俱下的控诉自己的孩子: 早上 6:29 叫起床。被发脾气说叫早了,隔天 6 点 30 叫起床,又被发脾气说叫晚了。我之所以能云淡风轻的描述这件事,是因为 还有高中家长和我讲过,明明已经迟到了的孩子,却在镜子前整整梳理她的刘海 十几分钟,只因为其中有三五根刘海不太服帖而已,还有位家长谈到自己青春期 的孩子,只因只因为早上起床迷迷瞪瞪把背心穿反了,他脱下背心就徒手把背心 撕碎了,都不是撕烂,而是撕碎。所以这一个个真实的事件,无一不在向我们呈 现青春期孩子们最真实的样子,我也因为听多了这样子的案例,而可以云淡风轻 的描述他们的种种拧巴矫情事件!除了耐心,适度的规则去和孩子商量好并且需 要和孩子一起制定也是有必要的,比如情绪来了怎么办?可以放声哭泣、可以撕 报纸、可以打枕头、但是不能伤害自己和他人等等。
青春期的自我认同性。是在混乱中一定有着一种成人角色,让青春期的孩子 们觉得他们是成人了,他们很了不起了,原来对父母、老师的崇拜、信服在逐渐 的消失。转而被一种“我最厉害 ”的自我膨胀所取代,这个时候,教育者们无论 是老师、父母,亦是其他人,最好的做法就是远远看着,允许他们逐渐长大,尤 其是控制型的父母,一定要学会优雅退场!
青春期的孩子他们情绪也往往容易有疾风骤雨般的暴躁,或是世界末日般的 低落,也就是所谓的两极性,这对于家长和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说需要 家长和老师有着和风细雨般的包与耐心。曾经在某平台看到一则报道:说一个初中生因为老师不给准假让他回宿舍,老师说了句我今天就不让你从这个门出去,那个学生转身就从窗户跳了出去。类似这样的报道还有很多,大家会觉得不可思 议似乎老师也没说太过分的话啊,怎么激怒他了呢。其实这就是源于青春期的孩 子还没有发展出控制情绪的能力。也会有青春期的学生尤其是女生更容易感受到 情绪的莫名低落或者忧伤,这也是青春期的两极性心理特点造成的。
青春期一般是初中到高中的这一个阶段,也有心理学家发现,现在孩子们的 青春期普普遍有提前的倾向,甚至有小学四五年级的孩子就已经进入了青春期。 这一现象也要加引起家长和老师的注意,从小学时候就应该关注孩子的情绪是否 有青春期提前到来的迹象,并且提前做好自己的心理准备。传统的家庭教育及学 校教育似乎都在倡导孩子做听话的好孩子,所以很多孩子从小不能好好的做自 己,把很多自己的想法以及情绪做了压抑。压抑为了顺从父母和老师的要求,开 始尝试或者努力朝着父母和老师要求的好孩子方向去发展。但这种情绪的压抑可 能会导致在青春期的时候,青春期的情绪有一个统一的爆发,这也会出现有家长 和老师提到,所谓之前非常好和听话的孩子,在某一个阶段,尤其是在青春期阶 段,容易出现突然的叛逆和更加强烈的情绪反扑。所以,并不是孩子突然变得叛 逆了,变得不听话了,而是因为之前的太听话,凸显出了他现在的反抗。似乎是 情绪变得更加不好和叛逆,也或者是说过往的压抑情绪,导致这一部分的孩子在 青春期的时候,可能会出现较其他孩子更强烈的青春期反应。
之前曾经接待过一个家长,家长描述自己的孩子从小学到初中一直到高一阶 段,都是成绩数一数数二的非常听话的孩子。在父母的描述中,孩子从小的补课 班一直到特长爱好的学习,全部都是父母安排的,孩子几乎没有什么自己的主见,父母要求学什么就学什么。父母自己小的时候特别喜欢学钢琴,但是因为家庭条 件所限,一直没能完成自己的梦想,所以要求孩子去学钢琴。孩子没有任何反对,义无反顾的去学了。后来家长因为工作的变动,钢琴不太方便继续学下去,就要 求孩子开始练书法。孩子也都依从了父母的要求,一直在练书法。但上了高中之 后,孩子突然之间开始出现了厌学的情绪,甚至连学都不想上了,更别说以前的 书法、钢琴课了,老师家长都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听话学习好的孩子怎么突然说变 就变了?
从我前面的描述中也可以明白,为什么他突然就变了,是因为他一直压抑自 己的情绪,压抑自己的能力,习惯于听从和父母、老师的说法。到青春期的时候,突然觉醒的我要做自己意识,要求他自己做自己,不在努力迎合家长做家长眼中 的好孩子。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国家对新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孩子们具备 更强的创新能力。而这个创新能力事实上和过往父母要求的听话、好孩子的能力 是相违背的家长们必然必须需要意识到这一点,要想开发孩子的创新能力,必须 要创设有利于孩子创新能力发展的家庭环境、情境,这样的环境就要求孩子具有 自己独特的思维和独特的处理事情的能力龙应台在他的《目送》中曾说过一句话,:“所谓父母子女的缘分,不过是一 场渐行渐远的旅行。”青春期的孩子们正在大踏步的远离父母,独自去旅行,去 经历他们人生中必然经历的一些生长痛。这些生长痛犹如“蛇蜕皮 ”“鸡破壳 ”“蛹成蝶”一般,是需要独自去完成的!过多外力介入的伤害所带来的疤痕,可 能他们终身都难愈合。所以青春期的教育者,尤其是父母们一定要遵循青少年发展的规律。让花成花,树成树,让孩子们好好的成为他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