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读写共生:构建高中语文教学的新样态

作者

张潇丹

江苏省滨海县育才高级中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向核心素养的培育转向,教师要密切联系读、写两大核心环节,实现知识输入向知识输出的过渡,能促进学生对文章主旨思想的理解,让学生能领悟文章的内涵,能促进语文写作目标的达成。教师要借助以读促写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促进学生学科思维能力的发展。“读”能为“写”提供素材,学生分析作品的谋篇布局技巧,在自主迁移中建构运用语言,能深层次分析文章的行文逻辑,能明确写作的框架,能高效地完成写作任务。“写”能反哺“读”,能增进学生的文化感知,能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模仿优秀作品,学会润色修改,能实现对阅读技巧的活学活用。“写”是“读”的延伸,能发展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1. 聚焦核心素养,构建读写融通教学体系

教师要立足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优化读写教学活动,能促进育人目标的达成。教师要加强读写融通,精心设计方案,实现语文核心素养与读写的融合。教师要剖析重点词句,帮助学生运用素材,掌握写作的技巧,促进语用能力的提升。以《荷塘月色》与《故都的秋》教学为例,教师围绕“写景状物”开展对比阅读活动,让学生揣摩《故都的秋》中的景象,梳理《荷塘月色》中的景象,能促进学生对内容的感知。教师引领学生选定校园景色,采用动静融合、由远及近的手法,能提升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教师帮助学生梳理写作思路,立足宏观视角引导学生自主迁移知识,帮助学生完善写作框架,写出条理清楚的文章。教师为学生营造阅读的语境,以促进学生审美素养的培育,让学生在二次创作中理解文章内涵,能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阅读素养。

2. 精选多元文本,打造读写融合优质课堂

教师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为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发展,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如以阅读《拿来主义》一文教学为例,教师引领学生聚焦其中文化问题的描述,引领学生分析作品中的核心思想,能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后,教师要引领学生品读文本的修辞手法、情感表达、语言特色,开展小练笔活动。学生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能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升。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品味诗歌情感表达的内涵。如在阅读《登高》一诗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思考,能促进学生对诗歌情感表达方式的理解,能掌握情感表达的方式、意象。

3. 细研文本肌理,深化情感体验与创作

教师要培养学生谋篇布局的能力,要改变学生自主仿写的现状,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在读写融合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放慢节奏,从细节入手,引导他们剖析文章主旨,体验文章情感,能获得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度挖掘文本细节,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思考与语言品味的能力。以《纪念刘和珍君》一文教学为例,教师引导学生品味深刻的情感,分析刘和珍的形象,借助刻画人物形象的句子,揣摩主要人物的精神风貌,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学生在理解细节描写的内容后,教师引导学生带入自己的角色,体验其中的情感创作。学生感受青年的精神世界,能主动抒发真情实感,在个性化创作中,能实现“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

4. 深析语言艺术,设计梯度化写作任务

读写融合活动离不开语言的品析,能促进学生对文章主旨内容的理解,能提升学生自主创作的能力。教师要锻炼学生的语言品析能力,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涵,借助读写任务的设计,能促进读写的深度融合。学生在品析语言时,教师要引领学生分析关键词句、修辞手法、语言结构,增加学生对文字的敏感度。如在学习《荷塘月色》一课内容时,教师要引领学生反复揣摩关键词句,挖掘语言文字背后的情感,以锻炼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优化读写融合的任务,以促进由“读”到“写”的过渡。学生初步完成写作任务后,教师要引领学生参与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对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解读,并重新润色自己的作品,能增强学生的互助合作意识,能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5. 创新读写互动,实现“读”“写”双向赋能

读写融合教学,能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调动学生参与读写的积极性。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聚焦语篇内容,明晰写作目标,并为读写教学提供指导。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期待与思维习惯,了解学生间的差异,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主选择读物,能促进阅读量的积累,形成良好的阅读意识。教师可以依托部编版语文教材,对学生针对性地指导,让他们标注眉批、批注,并引领学生撰写“颁奖词”,以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教师引领学生参与阅读,能促进学生写作素养的积累,能增强学生对文章内容、题材及写作方法的理解,能把握不同语段间的逻辑关系,让学生分析好词佳句,能促进学生素材库的完善。教师开展以写促读的活动,引导学生浏览题目,并融入自身的经验以及作者的写作方法,能自主构思文章。学生列出写作提纲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读写活动,并将列写提纲与文本脉络联系起来,能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能提升学生的写作技能。教学结束后,教师开展延伸活动,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并立足生活点滴创作内容,这样能实现“读”“写”的衔接,构建高品质的课堂,能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

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读写融合教学中,教师要分析读写的逻辑关系,通过以“读”促“写”的活动,促进学生语言能力与思维水平的提升。“写”反哺“读”,能增强学生的审美感知,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余运莲 . 以读促写,拓宽思维——高中语文写作思维的训练路径研究[J]. 福建教育,2024(5):28-29.

[2] 谢德英. 基于核心素养探讨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模式[J]. 天津教育,2021(12):122-123.

[3] 渠源源 . 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深度融合的路径研析 [J]. 高考,2023(16):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