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生物课程中的现代生物技术应用

作者

景书婷

南漳县第一中学 441500

一、高中生物课程中现代生物技术的教学内容

(一)基因工程基础

基因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内容之一,在高中生物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如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 连接酶等工具酶的作用,质粒、噬菌体等载体的特点及作用机制。同时,介绍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从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到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以及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等环节,帮助学生形成对基因工程流程的整体认识。此外,还涉及基因工程在农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概况,让学生了解基因工程技术如何通过改造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实现获得优良品种、生产药物等目标,建立对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认知。

(二)细胞工程简介

细胞工程是基于细胞水平进行操作的生物技术,其教学内容侧重于细胞的全能性、细胞融合、核移植等基本概念和原理。课程会介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包括其理论基础、操作流程以及在植物快速繁殖、脱毒苗培育等方面的应用价值;同时也会涉及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讲解其培养条件、过程及在生物制品生产中的作用。细胞融合技术也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包括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及杂交细胞的特点,让学生理解细胞工程如何打破物种间的生殖隔离,实现不同物种细胞的融合,为生物新品种培育提供可能。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细胞作为生命活动基本单位在生物技术中的核心作用。

二、高中生物课程中现代生物技术的教学实施方法

(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结合

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是现代生物技术教学的重要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理论教学中,通过系统讲解现代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安排相应的实验教学环节,如开展简单的 DNA 提取实验、植物组织培养接种操作、微生物培养观察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生物技术的操作过程,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实践操作不仅能验证理论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在 “做中学” 中加深对现代生物技术的认识,避免理论学习的抽象化和枯燥化。

(二)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多媒体技术在现代生物技术教学中具有独特优势,能够将抽象的生物技术原理和复杂的操作过程直观化、形象化。通过播放基因工程操作的动画视频,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限制酶切割 DNA、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的过程;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可模拟细胞融合、核移植等微观操作,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生物技术的微观世界。此外,展示现代生物技术应用的图片、新闻报道等资料,能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生物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实际应用场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够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三)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探究性学习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是现代生物技术教学的有效方法。教师可以设计与现代生物技术相关的探究课题,如 “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微生物发酵的影响”“比较不同方法提取 DNA 的效果” 等,引导学生按照科学探究的步骤,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分析结果并得出结论。在探究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大胆尝试,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讨论、交流分享探究成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提升其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三、高中生物课程中现代生物技术教学的挑战与优化路径

(一)师资水平的提升

师资水平是影响现代生物技术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当前部分高中生物教师对现代生物技术的前沿知识和实验技能掌握不足,难以满足教学需求。优化路径包括加强教师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现代生物技术专题培训班、研讨会,学习最新的教学内容和实验技术;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或到生物技术企业实践,积累实际应用经验,将前沿知识和实践案例融入教学中。

(二)实验条件的改善

实验条件不足是制约现代生物技术实践教学开展的重要瓶颈,部分学校缺乏必要的实验设备、试剂和场地,无法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优化路径需要加大教育投入,为学校配备基础的生物技术实验设备,如离心机、恒温培养箱、超净工作台等,保证实验教学的基本需求;建立生物实验室共享机制,整合区域内的实验资源,让资源不足的学校能够利用其他学校或科研机构的实验室开展教学活动。此外,加强实验教学资源的管理与维护,确保实验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实验材料的及时供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

(三)课程内容的更新与衔接

现代生物技术发展迅速,而高中生物课程内容更新相对滞后,且与高等教育和实际应用的衔接不够紧密。优化路径包括根据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动态,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增加基因编辑技术、合成生物学等前沿领域的基础介绍,让学生了解学科的最新进展;加强高中课程与大学相关专业课程的衔接,在内容设计上既保证基础性,又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注重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加生物技术在解决环境问题、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的应用案例,提高学生对生物技术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结束语

现代生物技术在高中生物课程中的应用,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合理设置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等教学内容,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多媒体辅助、探究性学习等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面对师资、实验条件、课程内容等方面的挑战,通过提升师资水平、改善实验条件、更新课程内容等优化路径,可推动高中生物课程中现代生物技术教学的不断完善。未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科技的发展,现代生物技术教学将更加贴近学科前沿和实际需求,为培养更多具备生物科学基础的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海霞 . 现代生物技术在高中生物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J]. 基础教育论坛 , 2020, (11): 6-7.

[2] 闫勇 .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J]. 中学生数理化 ( 教与学 ), 2019, (07): 80-81.

[3] 郑婷 .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 科普童话 , 2018, (43):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