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中职药学专业教学模式创新分析
李晓漫
四川食品药品学校
引言:
在医药产业蓬勃发展、职业教育不断革新背景下,中职药学专业要为基层医药行业输送实用型人才,但是当前中职药学专业教学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方法单一、课程设置与行业需求匹配度不足等问题,为此,深入探究教学模式创新策略对推动中职药学专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新形势下中职药学专业教学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一)行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转变
在医药行业智能化、精准化发展趋势下,药品研发、生产、流通及服务各环节对从业人员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如智慧药房普及使药师需熟练操作智能调配设备并运用信息化系统提供药学服务,药品生产企业推行精细化管理要求从业者掌握扎实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
(二)职业教育改革带来的发展契机
国家重视职业教育,出台政策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其中“ 1+X' ”证书制度的实施,为中职药学专业教学与职业技能评价体系的衔接提供了契机,促使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深度融合,有利于教学模式的创新。
二、中职药学专业教学模式创新的实践策略
(一)整合数字化教学资源,构建智慧教学环境
整合数字化教学资源并以此构建智慧教学环境可打破传统教学时空限制,丰富教学内容呈现形式,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度。
比如药物制剂技术课程学习中,教师以往多以图片、视频形式介绍片剂制备工艺的流程,学生难以体会制备过程中的具体操作细节及质量控制要点,而当学生进入药物制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后,可通过虚拟化操作开展片剂制备全流程,亲自上手原辅料称取、混合、干法制粒、压片、包衣等操作环节,并能直观看到原辅料配比、混合温度、混合时间、干燥温度、制粒粘合剂用量等工艺参数对片剂质量的影响,如改变压片机压力大小以调节片剂硬度时,能实时观察到片剂硬度和脆碎度的变化,通过多次尝试找到最适宜的工艺。此外药物制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中设置了裂片、松片等片剂质量常见问题的模拟场景,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成因并提出对策,从而进一步强化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提升实践操作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育人
校企合作是实现中职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精准对接的关键所在。通过与医药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资源、建设实训基地,能够让学生在真实工作场景中进行学习与实践,有效培养职业素养和岗位适应能力。
某中职学校与当地连锁药店校企合作,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新生入学后,企业选派药师任企业导师,与学校教师共同制定培养方案,课程围绕药店岗位需求设置,将药品陈列与养护、处方审核、药学服务等核心技能融入教学内容;教学中学生“工学交替”,每学期到企业门店实践学习,如在药品陈列与养护模块教学中,学生先学理论知识,再到门店在导师指导下根据药品特性、功效和销售规律进行货架陈列设计,参与药品温湿度监测、有效期管理等养护工作;在处方审核与药学服务教学中,学生跟企业药师学习处方审核要点,为顾客提供合理用药指导、健康咨询等服务,企业导师实时评价反馈,学校教师根据企业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这种育人模式让学生毕业前熟悉药店工作流程和岗位要求,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无缝对接。
(三)构建项目式学习体系,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中职药学专业教学中教师可结合行业需求设计覆盖药品研发、生产、营销、服务等领域的项目,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在药物营销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将“某新药品市场推广”作为课程教学的项目名称,各小组分别承担市场调研、确定目标客户、制定营销策略和实施推广方案等工作;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查阅资料、问卷调查、走访等方式收集市场相关资料,分析竞争对手产品及市场销售占有率,进而确定目标客户,如有小组围绕老年慢性病人群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宣传讲座、线上用药咨询服务推广,并制订宣传手册;项目开展过程中学生需结合所学综合知识解决问题,既要考虑成本、市场需求及竞争对手定价,设计的宣传内容更要准确体现药品的疗效和安全性;项目结束后各小组进行展示答辩,由教师及企业专家进行评价、提出问题及改进方向。项目式学习有助于学生掌握药物营销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与创新能力,为其胜任未来工作、完成从学生到药物营销人员的社会角色转变奠定良好基础。
(四)优化课程评价体系,实现多元化考核
中职药学专业应构建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综合考量学生的知识掌握、实践操作、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实现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校内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
药剂学课程的课程评价包括课程理论、课程实践、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创新学习能力 4 个维度的评价:课程理论学习采用网络题库随堂抽题进行考核,并结合各类不同题型考查学生对相关名词、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课程实践考查在实训车间开展的制剂制备实践操作任务(实训任务中操作环节按照规范操作、制剂质量及操作时间进行分值评定);学生的学习态度则需要教师的观察记录及相互测评(涉及课堂参与、作业完成、小组协作);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评价考核聚焦于学生在实验中的创新学习表现,如:学生在软膏剂制备实验中提出使用新型乳化剂,因提升了软膏剂的稳定性和涂布性而获得相应评价分;邀请企业药师参与课堂及实训任务开展过程中的评价考核与期末总评,从企业岗位人才需求角度给出评价分。这种多元化的课程评价方式能够有效检测学生的学习全过程,有利于推动教学改革和促进学生发展。
结束语
为了迎合医药发展的需求,迎合中职教育的发展变革,中职药学专业教学模式需要调整和变革,通过运用整合数字化教学资源等措施有效提高教学成效,培养出高素质的药学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沈亚飞 . 中职药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路径研究 [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 .2024 中青年教师发展经验交流会——人工智能背景下基础教育的挑战与机遇论文集(上). 迪庆藏族自治州民族中等专业学校;,2024:285-286.
[2] 孙振宇 . 浅议如何提高中职药学教学的整体效率 [J]. 成才 ,2023,(18):126-128.
[3] 廖丽芳 . 新形势下中职药学专业教学模式探究 [J]. 现代职业教育 ,2020,(11):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