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中小学数字化转型中的技术指导服务模式探究
张蓓蓓
临海市教育局 317000
一、引言
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促使教育领域的迫切需要进行数字化转型。县域中小学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部分,它的数字化转型对提高教育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动教育公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技术指导服务在县域中小学数字化转型里起着关键作用,能给学校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与指导,帮助学校解决数字化建设与应用方面的技术难题,促使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不过,当下县域中小学数字化转型所拥有的技术指导服务存在不少问题,这对转型进程和效果有着限制作用。所以,探究有效的技术指导服务模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县域技术指导的应用现状与问题
2.1 应用现状
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推动下,不少县域中小学积极开展数字化建设,在技术应用上有了一定进展。例如,我市全部学校已经实现了教学区域校园无线网络网络全覆盖,普通教室也已经全部安装多媒体教学设备,中小学基本实现教师与办公电脑一比一配置,这就给数字化教学打下了硬件方面的基础。另外,更有部分学校引入了在线教育平台、教学管理系统、智慧课后服务平台这类软件应用,开展线上教学、网络教研还有学生课后作业智能辅导等工作,同时,借助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让教师开展线上备课、授课,学生自主学习。
部分县域教育部门在技术指导上,会定期让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培训内容包含多媒体课件制作、微课制作、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这些基础技能。部分地区还会让技术专家到学校做讲座、现场指导,来解决学校数字化建设的实际问题。此外,部分企业参与到县域中小学数字化转型工作里,给学校提供技术产品及其相关技术支持服务。
2.2 存在问题
2.2.1 技术指导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
当下技术上的指导常很零散且阶段性的,整体规划与系统设计缺了。培训内容大多为短期技能培训,没有构建起从基础技术知识到深度应用的完整课程体系。而且,培训活动一般在特定时段集中进行,后续大多没有持续跟进和巩固。教师在培训结束后,难以把所学技术不断应用于教学实践,不能实现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比如,做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后,教师在实际教学里碰到新问题时,没后续指导和支持,慢又转回传统教学方式了。
2.2.2 技术指导与学校实际需求脱节
技术指导所涉内容未能充分顾及县域中小学的实际情况与个性化需求。不同县域的学校,在硬件设施、师资水平、学生基础等方面各有差别,不过,技术指导常以统一标准与内容来开展,缺少针对性。有些学校硬件设备老旧,却得学习最新的高端技术应用,结果没法落地施行。部分学校教师对基础教学工具的运用尚欠熟练,却接受诸如复杂教育大数据分析之类的培训,实用性欠佳。同时,技术指导未充分契合学校教学特色与课程设置,难以满足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多样化需求。
2.2.3 技术指导服务主体单一
当前,县域内中小学在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技术指导服务主要由教育部门及学校内部负责,而企业、科研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程度相对较低。教育部门与学校在技术指导方面专业能力欠缺,没法提供全面且深入的技术支持。企业技术先进,实践经验丰富,科研机构研究能力强,研究成果前沿,基础的像教室多媒体大屏的使用,学校老师通常只会用基本的播放课件、浏览网页等功能,而厂家因对产品了解,能给学校提供较为专业、全面的使用指导,还有的是像学校创新实验室的新型设备的引进及使用。可问题是,这些社会力量缺少有效的合作机制,没能充分发挥作用。这种服务主体结构单一,限制了技术指导服务的质量和效果提升。
三、技术指导服务模式创新路径
3.1 构建系统性、持续性的技术指导课程体系
依据县域中小学数字化转型的不同时段与需求,设计出从基础技术知识直至深度应用的分层分类课程。基础课程涵盖计算机基础操作、办公软件应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使用等内容,助力教师与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字化技能[1]。进阶课程包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方法、在线教学平台的应用以及教育资源开发等内容,以提高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高级课程重点聚焦教育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教育应用这些前沿技术,旨在培养学校的技术骨干与创新人才。
构建起长期的技术指导学习机制,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法子,给教师提供持续学习的契机。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开展线上课程学习,提供丰富课程资源,教师能随时自主学习与交流。线下定期开展集中培训、工作坊、研讨活动等,以强化教师间的互动和实践操作。与此同时,要给教师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规划,依照教师的技术水平与发展需求,推荐契合的学习内容和路径,达成精准的指导。
3.2 建立个性化技术指导机制
根据学校的实际状况,像学校的硬件设施、师资队伍、教学特色、学生特点之类的,知晓学校跟教师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的具体需要以及碰到的问题,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及教师教学日志分析等手段,搜集原始资料,以支撑
个性化技术指导的实施。
依据调研为每所学校制定个性化的技术指导方案。针对硬件设施不好的学校,着重给予设备选型、维护以及升级方面的指导。对学校师资水平较低的学校,要强化基础技术培训与教学应用指导。有特色需求的学校,像艺术、体育特色学校,要提供与之相符的数字化教学工具,还要给予资源开发方面的指导。同时,依据教师个体差异,给予教师一对一的技术指导与帮扶,以契合教师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3.3 整合多方资源,形成多元化技术指导服务
增强教育部门、学校、企业及科研机构间的协作。教育部门要发挥统筹协调的作用,制定相关政策与规划,引导各方力量参与到县域中小学数字化转型之中。学校是技术应用的主体,需反馈需求并积极实践,同时与技术指导、实践应用相结合。企业向学校提供先进的技术产品、解决方案,并给予专业的技术支持服务,配合学校的数字化建设及技术培训工作。科研机构开展相关研究,给技术指导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创新的思路,参与技术标准与评估体系的制定。各方凭借合作推进项目、举办技术研讨等方式,让各方资源整合,取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例如,企业与某学校合作开展数字化教学试点项目,将最新的技术和设备应用于教学实践,科研机构对项目进行跟踪研究和评估,为项目的优化提供建议;学校为各企业和科研机构供给实践场景及数据支撑,以推动技术产品的研发与创新进程。
四、结论
县域中小学要实现教育公平和高质量发展,进行数字化转型是必经之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技术是创新和完善技术指导服务模式。因此,解决当下技术指导服务的问题,构建起系统性、需求导向且多元化的技术指导服务模式,并且采用有效的发展策略,才能给县域中小学数字化转型予以有力支撑,推动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县域中小学的教育质量。往后,技术持续发展,县域中小学数字化转型的科技指导服务模式还需要不断摸索和创新,这样才能应对新形势与新需求。
参考文献:
[1] 王礼娟 . 乡村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与数字素养同步提升策略 [J]. 华章 ,2024(17):16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