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驻村政工干部如何做好农村群众思想引领工作
赵静
中共桑植县委党校 湖南张家界 427100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涵盖产业、生态、文化、组织、人才等多维度振兴,而思想文化的振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农村群众作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力量,其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成效。驻村政工干部作为党和政府在农村基层的思想传播者与政策落实者,承担着凝聚群众共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的重要使命。然而,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群众思想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趋势,传统思想引领工作模式面临诸多挑战。深入研究驻村政工干部如何做好农村群众思想引领工作,不仅有助于提升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更是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
一、农村群众思想引领工作的重要性
(一)是巩固党在农村基层执政基础的需
在农村地区,基层党组织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连接着党和广大农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农村群众的思想动态和政治认同感,对于党的执政基础的稳固性具有直接且深远的影响。通过开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思想引领工作,驻村的政工干部们能够将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及政策,以一种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传递给农村的广大群众。这样的工作不仅能够增进群众对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还能够加深他们对党的情感认同。当农村群众深刻理解并真心认同党的政策时,他们便会自觉地拥护党的领导,并积极参与到农村基层治理的实践中去,从而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看,加强农村群众的思想引领工作,能够有效地抵御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侵蚀,确保农村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使得党在农村的思想阵地更加坚实,从而为党的长期执政提供有力的思想政治保障。
(二)是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举措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构成了乡村振兴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和弘扬文明的乡风、良好的家风以及淳朴的民风,进而全面提升农村群众的精神风貌和内在素质。驻村政工干部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通过开展思想引领工作,帮助农村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摒弃那些陈旧落后的传统习俗,积极倡导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外,通过推广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可以有效激发农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进一步增强他们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结合中国传统节日,积极组织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引导群众树立孝老爱亲、邻里和睦的道德观念,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文明的农村社会氛围,还有助于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三)是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为了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显得尤为重要,它是整个乡村振兴计划得以顺利推进的基础。在农村发展的进程中,由于利益分配不均、土地使用争议等问题,常常会引发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的产生,往往与群众的思想认识存在偏差有关。而在农村群众矛盾冲突化解的过程中,驻村政工干部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通过开展思想引领工作,能够及时掌握群众的真实诉求,从而在矛盾和纠纷尚处于萌芽状态时就进行有效化解。此外,通过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可以显著增强群众的法治观念,引导他们按照法律法规来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同时,培育团结互助、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对于促进农村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只有当农村群众的思想认识达到统一,人心凝聚,才能有效减少社会矛盾,维护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这样的社会环境,为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驻村政工干部开展思想引领工作面临的难点
(一)农村群众思想观念多元复杂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城乡之间交流的日益频繁,农村地区的居民能够接触到更加广泛的信息资源,这使得他们的思想观念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化的趋势。一方面,由传统农耕文化所塑造的保守和封闭的思想观念在一些农村群众中尚未得到完全的转变,他们中的一些人仍然满足于现状,缺乏创新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城市文化的不断渗透,对农村群众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使得他们中的一些人开始受到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的侵袭,从而导致他们的价值取向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偏差。不同年龄层、不同文化教育背景的农村群众在思想观念上存在显著的差异,老年人群往往更加倾向于坚持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而年轻人则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和新的思想观念。这种思想观念的多元性和复杂性,无疑增加了驻村政工干部在开展思想引领和教育工作时的难度,使得他们难以用一种统一的方式去满足不同群体多样化的思想需求。
(二)传统工作方法与新时代需求存在差距
长期以来,农村思想引领工作多采用集中开会、发放宣传资料等传统方式,这些方法形式较为单一、内容缺乏针对性,难以吸引群众参与。在信息传播快速、群众需求多样化的新时代背景下,传统工作方法无法有效激发群众的兴趣与积极性。例如,部分宣传内容过于理论化、抽象化,与农村群众实际生活脱节,群众难以理解和接受;集中开会的形式也因与群众生产生活时间冲突,导致参与度不高。此外,在新媒体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驻村政工干部对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新媒体平台的运用能力不足,未能充分发挥新媒体在思想引领工作中的优势,使得思想引领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受限。
(三)工作资源与支持相对有限
驻村政工干部开展思想引领工作需要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但在实际工作中,资源短缺问题较为突出。从人力方面来看,部分驻村政工干部身兼数职,除思想引领工作外,还需承担产业发展、扶贫帮困等多项任务,工作精力分散,难以全身心投入思想引领工作。同时,部分政工干部缺乏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工作能力有待提升。在物力和财力方面,农村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滞后,开展思想引领活动的场地、设备不足;活动经费有限,难以组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思想引领活动,限制了思想引领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驻村政工干部做好农村群众思想引领工作的策略
(一)深入调研,精准把握群众思想动态
作为驻村政工干部,要想有效地进行思想引领工作,关键在于深入到基层之中,与群众保持紧密的联系,全面而深入地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急、所盼。这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比如实地走访、入户访谈、召开座谈会等,与群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认真倾听他们的声音,从而掌握他们在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以及面临的各种思想困惑。此外,建立一个常态化的调研机制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定期对不同年龄层、不同职业背景、不同文化程度的群众进行分类调研,可以分析出不同群体思想动态的变化规律和特点。借助大数据和信息化手段,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细致的整理、深入的分析和科学的研判,从而形成一份全面、准确的群众思想动态报告。这样的报告将为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引领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只有当我们精准地把握了群众的思想脉搏,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方案,从而显著提高思想引领工作的实效性。
(二)创新工作方法,增强思想引领吸引力
为了更好地满足新时代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驻村政工干部必须不断创新和改进思想引领的工作方法。首先,要丰富工作形式,将传统的理论宣讲与群众更加喜爱的文艺表演、知识竞赛、实地参观等多种形式相结合。例如,可以编排一系列以党的政策、文明新风为主题的小品、戏曲等文艺节目,通过这些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让群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思想教育;同时,组织群众前往先进农村示范点进行参观学习,让他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乡村振兴的成果,从而激发他们参与乡村振兴的热情和积极性。其次,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构建线上思想引领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渠道,推送内容通俗易懂、形式生动有趣的政策解读、文化知识等内容,从而扩大思想引领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此外,还可以开展线上互动活动,如线上问答、投票等,通过这些活动增强与群众的互动交流,提高群众的参与度,使思想引领工作更加贴近时代,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思想引领工作能力
驻村政工干部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是影响思想引领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首先,他们需要不断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深入研究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要理论,以此来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通过这种方式,他们能够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确保在进行思想引领工作时,能够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其次,驻村政工干部还应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系统地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领域的知识,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和技巧,从而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注重实践锻炼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不断总结反思,改进工作方法,他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和处理各种复杂情况。通过参加各种业务培训、经验交流等活动,他们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学习借鉴其他地区和同事的先进工作经验,从而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思想引领能力。
(四)整合多方资源,构建协同工作格局
农村群众思想引领工作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它不仅需要整合来自不同方面的资源,更需要形成一个强大的工作合力。在这个过程中,驻村政工干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需要积极主动地争取来自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以确保农村思想引领工作能够获得必要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同时,完善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这不仅能够提升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还能够为思想引领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物质基础。加强与村“两委”、社会组织、志愿者团队等的合作,是提升工作效果的关键。通过与村“两委”共同制定思想引领工作计划,可以充分利用他们对村情民意的深入了解,从而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与此同时,联合社会组织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不仅能够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还能够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组织志愿者团队深入群众家中,开展一对一的帮扶和思想引导工作,能够更直接地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同时传递正确的思想观念。此外,动员农村乡贤、致富带头人等社会力量,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也是构建思想引领工作格局的重要一环。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可以带动周边群众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从而形成一个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积极参与的思想引领工作格局。这样的格局不仅能够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还能够为农村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四、结语
农村群众思想引领工作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驻村政工干部肩负着重要使命。通过深入分析农村群众思想引领工作的重要性,正视当前工作中面临的难点,并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能够有效提升思想引领工作的质效。未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农村群众思想引领工作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驻村政工干部需不断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持续创新工作方法、提升自身能力、整合各方资源,推动农村群众思想引领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凝聚强大的思想动力和精神支撑。
参考文献:
[1] 王珺轶 . 政工干部如何做好工会基层思想政治工作 [J]. 决策探索 ( 下 ), 2021, (12): 52-
[2] 杜克捷 .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讨 [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 2020,(20): 89-90.
[3] 赵冰瑶 . 党建引领下农村脱贫攻坚干部队伍建设研究 [J]. 世纪桥 , 2020, (05): 77-80.
[4] 蒋文 . 新形势政工干部如何做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 [J]. 甘肃农业 , 2015, (16): 19+21.
[5] 李洪娜 . 浅析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 [J]. 数字化用户 , 2013, 19 (07): 86.
作者简介:赵静(1973.05)女,白族,湖南省张家界市,本科,政工师,从事驻村、政工、妇女、计划生育、关心下一代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