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与效果分析
韦精华
北海市第二实验学校 536000
引言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扩大词汇量、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然而,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词汇和语法的讲解,忽视了对文本整体结构的把握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阅读理解能力提升缓慢。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的思维工具,能够将抽象的思维过程具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梳理知识结构。将思维导图引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望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和质量。
一、思维导图概述
(一)思维导图的定义
思维导图,这一极具创新性的图形思维工具,由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布赞提出。它巧妙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打破传统文字记录的局限。通过将各级主题的关系以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清晰展现,把主题关键词和图像、颜色等元素紧密相连,构建起独特的记忆链接。这种方式充分挖掘左右脑的机能优势,遵循记忆、阅读、思维的内在规律。它如同桥梁,巧妙连接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助力人们在两者间平衡发展,进而开启人类大脑潜藏的无限潜能,为人们的学习、思考与创造提供强大助力。
(二)思维导图的特点
思维导图具备诸多显著特点。直观性是其突出优势,以图形直观呈现信息,将复杂繁多的内容简化为清晰明了的视觉图像,让人一眼洞悉关键要点,极大降低理解难度。系统性则帮助学生从宏观视角把握知识结构,梳理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关联性着重强调不同主题间的紧密联系,促使学生构建起纵横交错的知识网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发散性鼓励学生突破常规思维定式,从多个角度、不同层面思考问题,拓展思维边界,激发创新灵感,为解决问题提供更多可能性。
(三)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适用性
初中英语阅读文本往往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内在逻辑关系,而思维导图的特性与之高度契合。其直观性和系统性优势明显,能助力学生迅速把握文本主旨大意,清晰呈现文本结构框架,让学生对文章整体有清晰认知。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细致的分析、合理的推理、精准的归纳等思维活动,此时思维导图的关联性和发散性便可大显身手。它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深入理解文本,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素养,因此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极具适用性。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阅读前:激活背景知识,激发阅读兴趣
1. 利用思维导图引入主题
在阅读一篇关于环保的英语文章之前,教师可以绘制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以“Environmental Protection”为中心主题,向外延伸出“Air Pollution”“Water Pollution”“Soil Pollution”等分支。通过展示这个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思考与环保相关的话题,激活他们已有的背景知识,如生活中常见的污染现象、环保措施等。这样可以使学生对阅读主题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后续的阅读做好铺垫。
2. 预测文章内容
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标题、图片等信息,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来预测文章内容。例如,对于一篇标题为“A Trip to the Zoo”的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以“A Trip to the Zoo”为中心,画出“Animals”“Activities” “Feelings”等分支,并猜测在动物园可能会看到的动物、进行的活动以及自己的感受等。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他们的阅读积极性。
3. 复习相关词汇和语法
在阅读前,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主题,绘制包含相关词汇和语法的思维导图。比如,在阅读一篇关于运动的文章前,以“Sports”为中心,延伸出“Ball Games”(如“basketball”“football”“volleyball”等)、“Track and Field”(如“running”“jumping”“throwing”等)等分支,并在每个分支下标注相关的词汇和简单的语法结构。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与主题相关的语言知识,降低阅读难度。
(二)阅读中:梳理文本结构,理解文章细节
1. 把握文章主旨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来把握文章的主旨。以一篇说明文为例,学生可以先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将其作为思维导图的中心主题,然后分析文章的各个段落,找出每个段落的主题句,作为中心主题的分支。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文章的结构,理解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主题展开论述的,从而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
2. 分析段落结构
对于较长的段落,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来分析段落结构。例如,在一个描述事件的段落中,学生可以以事件的发展过程为线索,绘制思维导图。以“Time”为中心分支,延伸出“Beginning”“Middle”“End”等子分支,在每个子分支下详细描述事件在不同阶段的具体情况。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段落内部的逻辑关系,提高对文章细节的理解能力。
3. 解决阅读难题
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难题时,思维导图可以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比如,学生在理解一篇文章中的复杂句子时,可以绘制句子成分分析的思维导图。以句子的主干为中心,分别延伸出主语、谓语、宾语等分支,再对每个分支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找出修饰成分等。通过这种可视化的方式,学生能够更清晰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含义,解决阅读中的难题。
(三)阅读后:巩固拓展知识,提升综合素养
1. 总结文章内容
阅读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总结文章内容。学生可以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按照思维导图的层次结构,清晰地阐述文章的主旨、段落大意和重要细节。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还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2. 拓展相关知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思维导图拓展与文章主题相关的知识。例如,在阅读一篇关于西方节日的文章后,学生可以以“WesternFestivals”为中心,进一步延伸出“Christmas”“Easter”“Halloween”等分支,并在每个分支下收集更多关于这些节日的信息,如节日的起源、传统习俗、庆祝方式等。通过这种方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意识。
3. 进行写作训练
思维导图可以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清晰的框架和思路。在阅读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思维导图的内容进行写作训练。比如,学生可以根据阅读文章的主题和结构,绘制自己的写作思维导图,然后按照思维导图的指引进行写作。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写作更具逻辑性和连贯性,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三、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本次教学实践选取了一篇关于“My Dream Job”的英语阅读文章。文章围绕作者对未来梦想职业的憧憬与规划展开,结构清晰,包含引言、主体和结论三部分。引言部分引出话题,主体详细阐述梦想职业相关内容,结论则表达对实现梦想的期待,为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二)教学过程
1. 阅读前:激发兴趣,铺垫知识
课堂伊始,教师以“My Dream Job”为中心主题,在黑板上绘制思维导图。从中心主题向外延伸出几条分支,分别代表不同职业类型。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梦想中的职业,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说出与职业相关的词汇,如“doctor”“teacher”“engineer”“pilot”等,并写在相应的分支下。随后,教师提出问题“Why do people choose thesejobs? 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jobs?”,让学生展开讨论,预测文章可能会涉及的内容,如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个职业、这个职业的特点、从事该职业需要具备的条件等。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阅读做好铺垫。
2. 阅读中:绘制导图,把握脉络
学生开始阅读文章,教师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根据文章的结构绘制思维导图。文章主旨为“My dream job is to be a doctor.”,教师以此为中心,在黑板上进一步延伸出几个主要分支,分别是“Reasons forchoosing this job”“The responsibilities of a doctor”“My plans to achievethis dream”。
在阅读“Reasons for choosing this job”部分时,学生找出作者选 择 医 生 职 业 的 原 因, 如“help sick people”“make a difference intheir lives”等,并将这些信息作为子分支添加到相应主分支下。对于“The responsibilities of a doctor”部分,学生梳理出医生的职责,如“diagnose diseases”“prescribe medicine”“perform surgeries” 等, 同样以子分支形式呈现。在“My plans to achieve this dream”部分,学生明确作者为实现梦想的计划,如“study hard in school”“get a goodeducation in medicine”“gain practical experience”等,完善思维导图。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学生能够清晰地把握文章的脉络,理解文章的细节内容,同时培养了信息提取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 阅读后:拓展延伸,提升能力
学生根据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总结文章内容,然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未来职业的规划和想法。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全班交流,教师给予点评和鼓励。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拓展相关知识,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和要求,如警察需要勇敢、正直,艺术家需要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等。学生根据这些信息,绘制更详细的思维导图,丰富对各种职业的认知。最后,学生根据思维导图进行写作训练,写一篇关于自己梦想职业的短文。在写作过程中,学生能够按照思维导图的框架有条理地进行写作,文章内容更加丰富、逻辑更加清晰。
(三)教学效果
通过本次教学实践,学生在阅读兴趣、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和思考,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入。在写作训练中,学生能够运用思维导图组织思路,使文章结构合理、内容充实,有效提升了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四、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的效果评估
(一)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往往比较枯燥乏味,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思维导图的运用使阅读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能够主动参与到阅读活动中,积极思考和探索,从而提高了阅读兴趣。许多学生表示,使用思维导图后,他们更愿意阅读英语文章,并且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乐趣。
(二)增强学生理解能力
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梳理文本结构,把握文章的主旨和细节,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将文章中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文章内容。相关的教学实验表明,使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教学的班级,学生在阅读理解测试中的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班级。
(三)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思维导图的关联性和发散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归纳等思维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需要对文章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找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同时,学生在拓展知识和写作训练过程中,也能够进一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的问题与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一,教师对思维导图的认识和应用能力不足。部分教师对思维导图的概念与特点缺乏深入了解,难以将其有效融入阅读教学。在绘制过程中,常出现形式化、简单化的情况,无法充分展现思维导图的优势,使其作用大打折扣。其二,学生绘制能力参差不齐。受基础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差异的影响,部分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时面临困难。有的学生不知如何提取关键信息,导致内容缺失;有的学生绘制的结构混乱,缺乏逻辑性,难以清晰呈现知识框架。其三,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运用思维导图涉及教师讲解、学生绘制及交流讨论等多个环节,需要充足时间。若时间安排不当,教学进度会变得紧张,无法让学生充分参与各个环节,进而无法充分发挥思维导图在提升阅读教学效果方面的优势。
(二)解决对策
为解决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时出现的问题,可从多方面采取对策。其一,加强教师培训,学校组织教师参与思维导图相关的培训与研讨活动,邀请专家开展讲座并给予指导,助力教师提升对思维导图的认识与应用能力;同时,鼓励教师自主学习相关书籍资料,持续探索其在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方法。其二,指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示范,传授确定中心主题、提取关键信息、构建分支结构等方法和技巧,并针对不同水平学生开展个别指导,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绘制能力。其三,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与目标,在阅读前、中、后各环节合理分配时间用于思维导图绘制与交流讨论,还可采用小组合作方式,让学生共同完成绘制,以此提高教学效率,充分发挥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优势。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思维工具,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在阅读前激活背景知识、阅读中梳理文本结构、阅读后巩固拓展知识等运用策略,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理解能力和思维品质。然而,在运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对思维导图的认识和应用能力不足、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能力参差不齐、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等。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未来,应进一步深入研究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不断完善运用策略,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和效果,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代朗朗 .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J]. 中学课程辅导 ,2025,(21):54-56.
[2] 黄小雅 . 基于质量功能展开理论的教学质量提升对策——以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为例[J]. 中学教学参考,2025,(19):39-42.
[3] 柯淑敏 .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J]. 学苑教育 ,2025,(14):40-42.
[4] 徐轶敏 . 思维导图引领下的初中英语高效阅读课堂建设 [J]. 中学教学参考 ,2023,(27):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