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对护理伦理认知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作者

依拉达·哈里力

博尔塔拉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博乐市 833400

引言

护理伦理为规范护理活动、维护患者权益的主要基础,已成为护理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高职护理专业担当起培养一线护理领域人才的重任,学生在校阶段对护理伦理的认知水平,直接关联未来职业中的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现有的教育模式在教学内容、采用方法与实践环节中存在局限,难以契合日益繁复的临床伦理需要,深度探究高职护理学生护理伦理认知的当下情形,且要探索合理的教学改良路径,呈现出现实的紧迫态势与长远的积极意义。

一、高职护理学生护理伦理认知的基本情况

高职护理专业作为培养基层护理人才的主要渠道,学习阶段学生对护理伦理的认知水平,直接关乎其未来职业行为是否规范与符合道德,结合当前的整体状况分析,大多数高职院校已把护理伦理相关课程引入教学体系,但于实际开展教学时,学生的认知程度体现出一定的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可理解护理伦理的核心要点,诸如尊重生命、维护患者自主权、保密规定以及护患关系中的责任边界这类基本伦理要则,但存在不少学生对其内涵的认识较为浮浅,止步于理论阶段,缺少深入思索及价值肯定。

知识获取的途径而言,课堂教学仍旧是学生获取护理伦理知识的主要源头,但鉴于课时安排不够充裕、教学方式单一,造成学生在系统掌握护理伦理知识方面存在不足,一部分学生对护理伦理课程重视程度偏低,认为该课程在实用性上逊于专业技能课程,结果影响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调研结果显示,学生面对带有伦理冲突的情境时,一般表现出判断朦胧、决策犹豫不决等现象,说明其在伦理思辨能力方面存在欠缺。

从认知结构相关层面看,学生对护理伦理的理解主要集中在“遵守规章制度”这一范畴,可就更高层次的伦理价值判断而言,就像怎样权衡患者权益与医疗资源分配、怎样处理医患矛盾里的道德纠葛等议题,普遍未有深入洞察。价值观的塑造情况而言,受社会环境、家庭背景连同实习经历等因素左右,学生彼此间存在较大的认知落差。

二、护理伦理教育与实践之间的认知落差

在高职护理教育相关的体系里面,护理伦理课程的安排已相对普遍,但教学内容跟临床实际需求之间,仍呈现出明显的脱节现象。课堂教学多是进行理论方面的讲授,聚焦于伦理原则和概念的被动性灌输,但缺少对真实医疗环境里复杂伦理问题的透彻剖析;学生在教育进程中,参与伦理决策模拟训练或案例探讨的契机较少,造成其在应对现实护理情形时,难以把所学伦理知识高效转化为实践判断能力,教育跟实践之间产生的这种断层,在学生实习阶段呈现得尤为显著。

学生迈入临床岗位的那一刻起,往往得在短时期内适应高压力的工作节奏,并于护患对话、病情宣示、临终关怀等方面做出合乎伦理规范的行为判断,鉴于前期伦理教育未能与临床实际充分融合,众多学生在面对涉及患者隐私维护、知情同意实施以及医患利益纠葛等问题时,表现出明显的应对艰难及心理层面压力,甚至出现逃避伦理责任的情形。某些医疗机构在带教的时候更看重操作技能的培育,疏忽了对学生伦理意识的引导事宜,使伦理教育与实践应用之间的割裂状况进一步恶化,学生实习时更多依赖对带教老师处理方式的模仿,而不是凭借伦理原则进行自主思索,此种被动接纳的模式有碍其构建稳固的伦理价值体系。

鉴于未构建系统的伦理反思机制,学生在实践里遇到的伦理困惑,一般得不到及时解答与疏通,或许会造成职业伦理认同感削弱,不容忽视的是,现今护理伦理评价体系存在了一些局限性,集中体现在考核手段单一、评价准则模糊等层面,难以全面展现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的伦理判断素养,这种未贴合实践导向的评价体系,进一步对护理伦理教育的实际成效造成削弱,造成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前没能搭建起稳固的伦理思维基础,从而对其未来职业进程中的道德行为表现造成干扰。

三、优化护理伦理教学路径与实践机制的探索

教学路径要打破传统理论讲授为主的授课模式,构建以问题导向、情境为基础的多元教学体系。引入案例分析、角色扮演、伦理辩论等互动教学法,增强学生复杂护理情境下道德判断与价值抉择意识。课程设置注重护理伦理和其他专业课程融合,让伦理教育贯穿护理教学全程,提升学生伦理问题敏感度和应对能力。

教学资源建设需加强教材更新和教学团队专业化发展,推动护理伦理课程内容与行业最新规范同步。鼓励教师参加伦理培训和学术交流,提高引导学生伦理思辨能力。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开发线上伦理学习平台,提供数字资源和虚拟仿真训练,助力学生模拟环境下进行伦理决策练习,提升实际应用能力。

实践机制方面,强化临床实习伦理指导,建立院校与医院协同育人长效机制。实习安排伦理导师或设立咨询小组,为学生提供伦理支持和心理疏导。实习评价体系融入伦理行为评估,将伦理表现作为衡量学生综合素质重要指标,通过制度设计促使学生实习中反思调整伦理认知,形成稳定职业价值观。

结语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对护理伦理的认知程度,极大地左右着其未来职业行为的规范度与道德性,目前护理伦理教育依旧存在理论与实践脱钩、教学形式单一、评价体系不健全等状况,致使学生在应对复杂伦理状况时,判断力与应对能力不足。采取优化教学通路、多样教学手段、巩固临床伦理引导等办法,可助力提升学生伦理素养与实践才干,未来要进一步促进护理伦理教育体系的系统化搭建,完善院校与临床协同育人相关机制,为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搭建稳固支撑。

参考文献:

[1] 陈晓红. 护理伦理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J]. 中国医学伦理学 , 2023, 36(4): 45-49.

[2] 刘文静.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认知水平调查分析[J]. 卫生职业教育 , 2022, 40(12): 78-81.

[3] 黄志刚 . 护理伦理课程对学生临床决策中道德判断能力的影响研究[J]. 护理研究 , 2024, 38(6): 1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