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双减的小学语文生活化作业设计实践路径

作者

李闯 李博

东北师范大学西湖实验学校 130000

引言

语文教育源自现实生活且服务于实践,“双减”政策对小学语文作业有具体规定,传统抄写、背诵等单一作业模式难以满足新时代需求和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在此情况下,生活化作业设计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生活化作业设计以人教版教材为基础,将作业内容与学生家庭生活、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联系起来,在真实情境中引导学生体会语言文字功能和价值,实现知识内化与经验积累的统一。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生活化作业设计的意义

(一)激发学习兴趣与语文素养的培养

兴趣是学习活动中的主要推动因素,它对教学成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传统的枯燥无味的作业形式很难激起他们内心的求知欲望,甚至会引发厌学情绪,把生活化的元素融入到作业当中,利用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场景来展开语文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地唤起他们的参与热情,在操作的过程中慢慢加强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素养。

(二)课堂与生活衔接,实现学以致用

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生活化作业体系可以将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联系起来,通过教材内容整合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要素,学生在学习书信写作的专业规范和实用方法的同时,也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从校园学习过渡到社会生活,体会语文学习的实际意义,促进学科知识和社会实践的有机统一[1]。

二、基于双减的小学语文生活化作业设计策略

(一)生活情境教学理论

生活情境教学理论提倡把学习活动放到真实的实践场域,促使学生通过具体操作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运用,该理论重视,只有把抽象概念同个体生活经验融合起来,才有可能让学生达成深入的认知建构,并且把这种认知变成自身素养的关键部分。凭借创建贴近生活的作业架构,既冲破了传统题海式训练的束缚,又架起了课堂教学和社会现实之间的桥梁,帮助学生在真实情境当中加深认识,改善能力,做到语文教育和社会实践的深度整合。

在教授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课文所描写的草原风光以及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可以运用生活情境教学理论设计实践性作业。布置“我的‘草原’体验”主题任务,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选择家乡田野、城市公园或者郊区山丘等地方,选择一个与“广阔”“自然”有关的具体场景,先去实地考察,仔细观察并记录所选场景中各种景物的特点、听到的声音、闻到的气味等内容,再参考课文《草原》中的艺术表达方式,用语言生动地再现自己“草原”里的风景。应该让学生邀请亲友一同游览自己选择的自然景观,体会集体观赏的乐趣,把这一过程当作写作实践,教师可以指引学生用摄影或者绘画的方式去记录所见所感,之后把视觉材料和文字内容结合起来,做成综合性的创作任务,这个方案把课文里的草原景象同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融合起来,在熟悉的环境里领略语文的魅力,加深了对课文写作技巧的认识,提升了观察力和表达能力,促使语文教学朝着生活化的方向迈进。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不是简单地把知识传递给学习者,而是学习者基于先前的经验,并借助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而主动形成意义的认知过程,在此背景下,小学语文生活化的作业设计,应当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的教学形式可以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意识,促使他们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向积极地去构建意义,进而达成知识内部化并改善技能的目的[2]。

在人教版六年级语文《匆匆》教学过程中,本文通过对时间流逝的论述来阐述作者对生命的短暂性思考 , 促使学生全面回顾自己的生活作息模式,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详细记录自己在每个时间段内所进行的活动以及具体的持续时长。最后让学生对时间账单进行全面的整理和分析,找到自己高效率学习时间段、休闲娱乐的时间段以及低效或无效利用的时间段,从而达到科学合理使用时间的目标。这种教学设计有益于改善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而且做到了理论知识同实践应用的有机融合,有效地推动了学科教育目的和育人价值的达成。

三、结论

“双减”政策指引下,小学语文生活化作业设计给六年级语文教学改革给予了重要思路。此模式依托现实生活,减轻了学生学业负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把课堂知识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这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有着深远意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加深理解,做到“提质增效”。基于“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小学语文生活化作业的设计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内容的选择以及难度的调整还有需要去探究完善的地方,评价体系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展望未来,关注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情况,并且结合相应教学目标,去创设新的作业形式以及评价方式,这样才能最大化发挥生活化作业对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侯怀银 , 梁烨 . 论田本娜的小学语文教学思想 [J/OL].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 基础教育版 ),1-6[2025-09-04].

[2] 樊杰 , 何倩玉 . 生态文明在小学语文古诗词中的溯源——以田园风光类古诗为例 [J]. 环境教育 ,2025,(08):1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