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歌剧选段《情歌》的曲式分析与演唱心得
杨可欣
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昆明;650504
前言
歌剧《苍原》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背景,由曹其敬导演,徐占海、刘晖作曲,黄维若、冯柏铭编剧。《情歌》作为大型史诗级歌剧《苍原》中的经典选段,蕴含着独特的地域特色和人文内涵。为了让歌剧选段《情歌》被更多人了解,本文从曲式分析、演唱心得两方面入手,重点分析音乐的曲式结构、特点以及演唱状态的把握,通过分析如何灵活处理演唱情感,保持准确恰当的气息和咬字等技巧与更深入的分析研究《情歌》,从而为歌剧表演的准确性、艺术性等方面打下基础。
一、歌剧选段《情歌》概述
(一)创作背景
歌剧选段《情歌》的故事来自闫德容创作的《奔向太阳升起的地方》,其创作在保留中国民族音乐特点的同时,借鉴西方歌剧优势,成为一部全新的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歌剧。歌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思想,在民族回归时代背景下,讲述个人小爱与民族大爱的相互交织的故事,所展示的历史事件不仅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情怀,也彰显出中华民族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屈不挠,敢于抗争,勇于追寻属于自己幸福生活的坚韧意志。
(二)演唱背景
《情歌》作为一个歌剧选段在整部歌剧中出现了三次,分别在第一幕、第三幕和第四幕中,每一幕的故事情节不同,女主人公的情感状态不同,演唱方法也有所不同。第一幕是娜仁高娃误以为爱人离去,痛彻心扉;第二幕是娜仁高娃要复仇准备刺杀渥巴锡,但看到爱人舍勒平安归来又惊又喜对自己行为悔恨不已;第四幕则是面对民族大义,娜仁高娃毅然决然选择英勇献身,保卫民族利益的演绎。
二、歌剧选段《情歌》的曲式分析
(一)《情歌》的曲式结构
歌剧选段《情歌》分为两个不对称的乐段,属于单二部曲式。AB 两个乐段充分凸显出西方歌剧乐曲编排的特点,结构简单,乐句清晰,没有长篇大论。其中,A 乐段采用 F 徵调式,用 4/4 拍相对轻柔节奏较慢的速度,缓慢悠长道出女主人的心绪,为后文叙事做出铺垫。A 乐段前两个乐句都是相同的构思,节奏起伏缓慢悠长,并加以装饰音,更加突显女主细腻的情感起伏变化,将情真意切的情感表露无疑。

随后,两个乐句节奏逐渐加快,用三个三连音构成紧凑的乐句,也彰显出蒙古族音乐的地域特色。这种创作方法不仅更能表现人物情感,也将故事发展推向一个小高潮。两个“阿妹”连用,将女主人想留住男主的不舍与含蓄展现出来。

B 乐段在节奏上和 A 乐段有较大差异,采用 3/8 拍,但在调性上和 A 乐段大体相同,采用同音七声羽调式。乐段速度中等,节奏更加规整,旋律线条和色彩比 A 乐段更加高亢明亮,节奏变化较大,第四乐句采用 2/4 拍,用相对缓和的速度与 A 乐段的内容呼应,同时又为引出下面的乐段埋下伏笔,这种承前启后的创作技法让整个音乐变得更具吸引力。

B 乐段第四乐句之后,旋律再次升高,紧凑又规整的节奏将故事继续谱写。整个乐句都采用“2+4+3”的组合形式,将歌词中的问答串联起来,歌曲节拍从 3/8 拍到 2/4 拍转变,乐曲速度变化、歌唱力度由弱变强使歌曲呈现独特的艺术性。
(二)《情歌》的曲式特点
《情歌》为二部式乐曲结构,A 乐段中作曲家将旋律的跨度拉大,突显音乐张力,也让音乐的蒙古长调特色浓郁,整体渲染出民族音乐的特色。B 乐段的演唱主要是以娜仁高娃心声的倾诉为主,每个乐句句尾长音的保持处理体现出蒙古长调的特色。
三、歌剧选段《情歌》的演唱心得
在《情歌》的演唱中,笔者对于演唱状态、演唱情感以及气息和咬字的把握等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总结了自己的演唱心得,并从中体会到演唱一首作品时应做到将自己代入到歌唱的情境中,切身感受人物的悲欢离合,并巧妙的运用演唱技巧精确的诠释人物,抒发作品情感,将歌剧选段《情歌》的艺术性体现出来。
(一)演唱状态的把握
第一幕演唱背景:女主娜仁高娃双手捧着鲜红的血衣,她以为爱人已经死去,心灰意冷几近崩溃。这一幕的演唱状态要随着女主内心悲痛、绝望的感受进行演绎,演唱者可以运用强而有张力的声音,展现女主的伤感之情。
第三幕演唱背景:女主娜仁高娃误以为爱人死去,正要为爱人报仇准备刺杀渥巴锡时,爱人舍楞却出现了,她表现出即喜悦又悔恨的矛盾心理,再次唱起了《情歌》。这时女主的心理状态和第一幕截然不同,演唱音色要有所改变,相较于第一幕的悲痛暗沉,此时应是柔和明亮。
第四幕演唱背景:女主娜仁高娃为捍卫民族利益,决定英勇献身,在诀别前再唱《情歌》。演唱时需坚定且深情,节奏平稳,力度沉稳,以大气磅礴又饱含眷恋的情感,展现女主舍小爱为大爱的伟大抉择与无悔决心。
(二)演唱情感的把握
《情歌》A 乐段歌词“送哥”的重复以及“太阳升”“星儿落”的表述,描绘出女主娜仁高娃送别爱人时的场景,演唱时“送哥”二字要唱得深情,“太阳升”“星儿落”唱出一种悠远的感觉,营造出回忆的悲伤氛围。B 乐段乐曲旋律高亢明亮,4 个乐句环环相扣,将娜仁高娃与舍楞的爱情故事娓娓道来,如歌词“从你的胸膛轻轻流过”,需以轻柔、深情且略带眷恋的情感演唱,突出对爱人的温柔爱意与不舍。
结语
在对歌剧《苍原》选段《情歌》的分析中,其曲式结构展现出精妙的设计与独特的艺术魅力。从 A 段舒缓深情的主题呈示,到 B 段旋律的延展与变奏,音乐元素的层层叠加巧妙地呼应了剧情的发展,将人物的内心情感刻画得淋漓尽致。在演唱心得方面,演唱者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声乐技巧,更要深入理解剧情与角色的情感世界。对气息的精准控制、咬字的清晰与情感的融合,是演绎《情歌》的关键所在。各幕之间情感的巨大转变,要求演唱者能够细腻地把握情绪的细微差别,从第一幕的悲痛绝望,到第三幕的复杂矛盾,再到第四幕的大义凛然,通过声音将角色的心路历程生动的展现给听众。
参考文献:
[1] 张晓爽 . 歌剧《苍原》选段《情歌》的演唱技巧 [J]. 大观 ( 论坛 ),2022,(01):162-164.
[2] 张搴一 . 浅析咏叹调《情歌》的演唱技巧和艺术特征 [J]. 黄河之声 ,2021,(19):123-125.
[3] 赵娣 . 歌剧唱段《情歌》于三幕中的对比研究及演唱处理 [D]. 河北大学 ,2021.
[4] 顾妍 . 歌剧《苍原》中咏叹调《情歌》的艺术特色分析 [D]. 山西大学 ,2021.
[5] 刘美成. 咏叹调《情歌》的“声”与“情”探析[D]. 成都大学,2021.
[6] 白雪 . 论歌剧选段《情歌》的音乐特征及演唱探析 [D]. 河北大学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