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角下乡村档案管理工作探讨
李镇
中共宁远县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425600
随着《“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等政策的出台,乡村振兴进入全面推进阶段,涉及土地整治、产业发展、生态治理等多个领域。这些变化促使农村档案内容更为多样、管理任务更为繁重,亟需建立科学的档案管理机制,以适应新时代乡村发展的需求。
一、乡村振兴与档案管理关系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国家发展的重要举措,旨在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在这一过程中,档案管理作为信息资源的重要载体,发挥着基础性和保障性的作用。一方面,档案记录着乡村建设、产业发展、土地流转、扶贫政策等实施过程,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良好的档案管理有助于提升农村治理能力,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推动政策持续落地。此外,档案还是乡村历史文化的珍贵记忆,对保护地方特色、传承乡土文明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构建健全的乡村档案管理体系,是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
二、乡村振兴视角下乡村档案管理工作策略
1. 健全农村档案管理机制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健全档案管理机制是保障农村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1]。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有助于提升档案工作的制度化、标准化水平,为档案的形成、收集、利用和保护提供制度保障。
地方政府可以依据《档案法》及相关政策,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村档案管理细则,明确村委会及相关人员在档案管理中的职责分工,确保责任落实到人。例如,某地农村成立了由村支书牵头的档案管理小组,成员涵盖村文书和村民代表,每季度定期召开档案检查和工作汇报会议,及时发现并解决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涉及土地承包、宅基地审批、集体经济项目等关键事项的档案资料,村干部必须在 10 个工作日内完成归档并进行编号存档,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规范性。同时,村级档案管理与乡镇档案室建立紧密对接机制,由乡镇档案室定期对村级档案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保障档案管理链条上下贯通。通过“人定职责、事定流程、档定标准”的科学机制设计,实现农村档案管理的常态化和制度化,有效提升档案管理质量和服务效能。
2. 优化农村档案收集资源
档案收集资源的优化,是提升农村档案质量和丰富度的基础。当前,乡村发展中涉及大量与农村治理、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相关的资料,若能及时规范收集,将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宝贵数据支撑 [2]。
村委及乡镇档案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结合村级事务流程,建立“关键节点自动归档”机制,有效提升档案收集的规范性和及时性。以农村宅基地审批为例,相关的申请表、批复文件、测量图纸等材料需由村委在办理完结后一周内完成收集和归档,确保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和及时更新。村干部应配备档案资料登记本,实现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的同步建档。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地区已引进档案扫描设备,对重要项目资料进行电子化处理,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同时,利用村务公开栏、微信群等多种宣传渠道,积极鼓励村民主动提供反映家族史、传统习俗、农业生产经验等资料,丰富民间档案资源。在收集过程中,特别强调资料的真实性和原始性,杜绝事后补档和资料遗漏,确保档案真实、准确地反映农村发展轨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信息保障。
3. 完善农村档案服务内容
农村档案不仅是记载和管理的工具,更应服务于村民生产生活与基层治理。通过不断完善档案服务内容,可提升档案工作的公共价值,使其真正服务于乡村振兴大局。
乡镇档案管理部门在实践中可以积极推动档案服务深入融入农村事务办理、政策咨询及村史教育等多方面。比如在农村宅基地权属争议处理中,村档案室能够及时提供历年土地分配记录和相关协议,作为权属判定的重要参考依据。某地还建立了“便民档案服务站”,村民可以方便地查阅土地证复印件、计划生育证明、农村医保缴费凭证等档案材料,切实解决办事难题。同时,结合乡村学校的德育教育或村文化活动,将历史档案中的老照片、村规民约和乡贤事迹整理成展板,定期举办“档案讲故事”活动,增强村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多样化且实用的服务形式,档案得以真正“活”起来,深入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发挥更大社会价值。
4. 强化档案管理开发利用
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之一,是实现档案信息的价值转化与有效应用。通过强化农村档案的开发与利用,不仅能够提升档案资源的服务效能,满足多元化需求,还能推动乡村社会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促进乡村治理科学化、精准化和高效化。
村委和乡镇档案管理机构可以依托乡镇政府或文化站等资源,对村级档案进行系统梳理与主题分类,提升档案开发利用的系统性与可读性。某地以“红色村史”“农业变迁”“乡贤人物”等为主题,对历史档案进行数字化分类整理,并在村民服务中心设立“乡村记忆墙”,集中展示珍贵照片、手写文书、老物件等,引起村民的情感共鸣与文化认同。此外,针对农村合作社发展、集体资产管理等领域,村委可定期提取关键档案资料,整理汇编成简明图册,为村两委决策和政策传达提供有力支撑。在村庄规划、非遗传承、文旅融合等实际场景中,也可将档案资源转化为宣传手册、展览图文资料等形式,助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真正实现档案从“沉睡资料”到“活态资源”的价值转化。
结语
综上所述,乡村档案管理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健全管理机制、优化资源收集、完善服务内容及强化开发利用,档案工作不仅提升了农村治理能力,也为乡村发展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信息支撑。未来,应持续加强档案工作与农村实际的融合,推动档案数字化与智能化进程,不断拓展档案服务功能,助力实现乡村振兴的长期目标与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贺升杰; 骆荣.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镇档案管理策略研究[J]. 山西档案,2024(4).
[2] 吴蕾. 全面质量管理视角下乡村振兴档案的建设问题研究[J]. 新农业,2023(18):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