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谈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开展深度学习的策略

作者

许婷

吉林省通榆县明德小学校

在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的时代浪潮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颁布,为小学数学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着重强调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教学核心目标。深度学习作为一种区别于传统浅层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建构,通过批判性思考与深度探究,实现对知识的透彻理解与灵活运用,与新课标所倡导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积极推进深度学习的开展,能够有效扭转传统教学模式下“重知识传授,轻素养培育”的局面,显著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与效率。因此,深入探究并实践小学数学开展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已成为当下小学数学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对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进程、落实素质教育目标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深度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促进知识深度理解,筑牢数学学习根基

深度学习强调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数学知识的本质属性与内在逻辑关系,帮助学生突破对知识表面化记忆与机械模仿的局限,实现对数学概念、定理的深刻理解与精准把握。例如,在“三角形内角和”这一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探究活动,如通过用量角器实际测量不同类型三角形的内角并求和,运用剪拼的方法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接成一个平角等。学生在亲身体验与实践操作中,自主探究并验证三角形内角和为 180 这一结论,相较于单纯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这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够使学生对该定理的理解更加深入、记忆更加牢固,为后续数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高阶思维能力,提升数学思维品质

深度学习的过程本质上是学生不断进行分析、综合、评价与创造的思维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高阶思维得以有效锻炼与发展。以数学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例,学生需要从问题的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运用已学知识提出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并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这些方案进行全面评估与优化选择。在这一系列复杂的思维活动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逐步提升,能够更加灵活、高效地应对各种数学问题,实现数学思维品质的全面提升。

(三)提升数学核心素养,落实课程育人目标

新课标明确提出培养学生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观念等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深度学习通过将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机融入到数学学习的各个环节与具体活动中,借助多样化、层次化的学习任务与探究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全面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践平台。例如,在数学建模活动中,学生需要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求解,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与验证,这一过程综合锻炼了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等多种核心素养,切实将课程育人目标落到实处。

二、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开展深度学习的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导向,聚焦核心素养培育

教师应深入研读新课标,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具体要求,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科学合理、明确具体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设计过程中,要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有机融合,尤其要突出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在“认识小数”的教学中,教学目标不仅要涵盖小数的读写方法、小数意义的理解等知识技能目标,还应通过创设丰富多样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小数,如商品价格、身高体重等,培养学生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小数概念的数学抽象能力,以及运用小数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数学应用意识,使教学目标真正体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培育。

(二)整合优化教学内容,构建系统知识体系

教师要树立整体教学观念,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与整合,打破知识的碎片化状态,充分挖掘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采用主题式教学、单元整体教学等先进的教学设计理念与方法。以“图形的运动”单元教学为例,教师可将轴对称图形、平移、旋转等相关知识整合在一个主题框架下进行系统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图形运动现象,动手操作图形进行实际的平移、旋转等活动,以及对不同图形运动方式进行对比分析等,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不同图形运动方式的特点与相互联系,从而实现对图形运动知识的系统掌握,有效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整体认知水平。

(三)问题驱动教学法:创设情境,激发探究

问题驱动教学法强调以问题为核心,通过创设具有启发性、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展深度学习。例如,在“平均数”的教学中,教师可创设“班级学生平均身高”的真实问题情境,向学生提出“如何准确计算班级学生的平均身高?平均身高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价值?”等一系列问题。学生在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主动探索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和实际意义,积极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深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对平均数知识的深度学习。

(四)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保障深度学习实效

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重要保障。评价体系应全面涵盖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评价内容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应包括学习态度、课堂参与度、思维发展水平、合作交流能力等多个方面;评价方式应实现多样化,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

总之,在新课标全面实施的背景下,推动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开展是顺应教育发展趋势、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提升数学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通过明确教学目标导向、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以及构建多元评价体系等一系列策略的有效实施,能够切实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实现深度学习,帮助学生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深度理解、灵活运用和能力的全面提升。同时,这也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持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积极探索与实践适合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小学数学教育事业迈向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郭华。深度学习及其意义 [J]. 课程·教材·教法,2016,36(11) :25-32.

[3] 崔允漷。学科核心素养呼唤大单元教学设计 [J]. 上海教育科研,2019(4) :1.

[4] 王蔷,钱小芳。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J]. 中国教育学刊, 2020(10):94-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