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

作者

李晓洁

新疆呼图壁县第一小学

语文课程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与情感元素,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契合素质教育理念。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心态,提升学生自我认知。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心理教育资源,并以有效的策略将其融入日常教学中,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同理心。以此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价值,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正向引导下得到全面发展。

1 挖掘心育元素,优化教学内容

语文教材中涉及很多心理健康教育元素,在融合教学中教师要将这些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元素挖掘出来,实现课内课外、课上课下优质资源的有效整合。首先,教师要仔细研读新课标和语文教材的内容,从中找到适合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切入点和恰当角度,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进行修正和补充[1]。如教材中的语文文本、写作任务、交流活动等,都可以成为渗透心理健康的切入点。教师需要站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宏观视角细化教学设计,优化教学内容。

例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教学设计中,教师首先从教材内容中挖掘心理健康教育元素。这篇文章以故事主要人物为题目,讲述了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人物之间发生的故事。从故事内容来看,人物性格特点、人物内心的感受、故事寓意等都与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定的关联性。所以教师将课堂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带领学生阅读文章分析故事人物的性格特点,培养学生情绪认知能力。其次,通过角色扮演体会人物内心感受,形成情感共鸣。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故事寓意,在联系现实生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2 创设教学情境,丰富情感体验

情境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涵,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在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一个接纳和支持性的心理环境 [2]。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好地吸收与内化语文知识,并从学习内容中获得感悟。所以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增加语文教学的生动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从而有效落实心理健康教育。

例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中,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以歌曲《少年中国说》奠定感情基调,营造课堂氛围。然后以直观呈现的形式讲述周恩来总理的故事,使学生增加对周总理的了解。阅读文章后以角色扮演的形式使学生体会周恩来总理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了解周恩来树立志向的情感历程。此形式将心理健康教育潜移默化地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中,使学生透过文字感受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并通过情境使故事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3 设计实践活动,体悟人文内涵

语文课程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特征,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教学要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为增加师生之间有效互动、强化学生关键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实践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践学习活动能够让学生经历相对系统和完整的学习过程,更好地体悟学习内容的人文内涵。同时也可以拓宽心理健康教育途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汲取心理力量。

例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中,教师构建项目式学习活动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为学生铺设自主学习任务,确保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任务一:绘制思维导图,概括文章内容。任务二:联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对应提炼小男子汉的性格特点。任务三:拓展阅读《他对父亲的崇拜》《他的眼泪》任务四:书写感悟,写出从小男子汉的故事中有什么思考和收获。在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实践后,教师带领学生开展“自我认知与表达”活动,帮助学生从自身成长经历的回顾与反思中发现闪光点,正视自身存在的不足。以此实现读写结合,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可以认真分析人物形象特点,并通过联系现实的交流活动启发学生学习小男子汉追求独立、渴望成长、勇敢等方面的良好品质。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学习与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具体学情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形式,以具身性体验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实现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融合。以有效的策略正向引导学生思想意识和行为准则的形成与发展,使学生拥有积极的心理氛围和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从而助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史晨钰 .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J]. 格言 ( 校园版 ),2025,(15):14-16.

[2] 李慧英 .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J]. 河北教育 ( 德育版 ),2025,63(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