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的优化研究

作者

陆廷贵

云南省广南县者兔乡中心学校九龙小学

一、引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整本书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丰富语言积累以及提升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整本书阅读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如课程设计缺乏系统性、教学资源整合不足、评价体系不完善等。因此,优化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优化课程设计

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应紧密围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展开。核心素养涵盖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文化修养和思维能力等方面,整本书阅读为这些素养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教师应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制定系统化的课程目标。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可选择图文并茂、情节简单的绘本,如《大卫不可以》《猜猜我有多爱你》等,以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基础的语言感知能力。中年级学生认知能力有所提升,可引入一些具有丰富情节和一定思想深度的儿童文学作品,如《夏洛的网》《绿野仙踪》等,引导他们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人物情感,培养初步的阅读分析和鉴赏能力。高年级学生则可推荐经典名著,如《西游记》《水浒传》等,让他们在阅读中体会文学作品的魅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阅读策略单元,引导学生将浏览、略读、精读等方法运用到整本书阅读中。例如,在阅读《草房子》时,可先让学生浏览目录,了解大致内容;再略读部分章节,把握故事脉络;最后选择精彩章节进行精读,体会作者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独特的语言表达。同时,要鼓励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记录自己的阅读感悟和思考,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整合多元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资源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要支撑。学校应加强图书馆建设,丰富馆藏资源,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选择。图书馆不仅要购置经典文学作品,还应涵盖科普读物、历史传记、哲学启蒙等多种类型,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需求。此外,还可以与当地公共图书馆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实现资源共享。

家庭也是重要的阅读资源。学校可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指导家长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分享阅读体验。例如,家长可以和孩子共同阅读《小王子》,一起探讨书中的哲理,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也提高了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资源也为整本书阅读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师可以利用在线阅读平台、教育类 APP 等,为学生提供电子书籍、有声读物、阅读指导视频等资源。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搜索与书籍相关的资料,如作者生平、创作背景、作品评价等,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例如,在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前,让学生通过网络了解笛福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四、构建科学评价体系促进教学改进

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保障整本书阅读教学有效实施的关键。当前的评价体系往往侧重于对知识的考核,忽视了对学生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因此,需要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阅读效果。

评价内容应涵盖多个维度。除了关注学生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外,还要注重评价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习惯、阅读策略的运用以及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形成。例如,评价学生的阅读态度可以从阅读时间、阅读专注度等方面进行考察;评价阅读习惯可关注学生是否做读书笔记、是否与他人分享阅读感受等;评价阅读策略的运用则可通过观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表现,如是否运用预测、提问等方法来理解文本。

评价方式应多样化。除了传统的书面测试外,还可以采用口头表达、作品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价。例如,组织学生进行读书报告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开展阅读手抄报制作活动,展示学生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创意;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就书中的某个问题展开深入交流,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评价主体应多元化。除了教师评价外,还应引入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自评可以让学生反思自己的阅读过程和收获,提高自我监控和自我管理能力;学生互评则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从同伴身上学习到不同的阅读方法和观点。例如,在阅读结束后,让学生填写自我评价表,对自己的阅读表现进行打分和总结;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互评,互相评价对方的读书笔记、阅读展示等。

五、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学能力

教师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施者,其教学能力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能力至关重要。

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整本书阅读教学专题培训,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和指导。培训内容应包括整本书阅读教学理论、阅读教学方法、阅读评价等方面。通过培训,让教师深入了解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理念和目标,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和评价策略。

教师应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探索适合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教师可以组建教学研究小组,共同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例如,针对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等问题,开展专题研讨活动,分享教学经验和心得。同时,教师还可以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教师自身也应加强阅读,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阅读指导能力。只有教师自己热爱阅读,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教师可以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教育理论著作等,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为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六、营造良好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良好的阅读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果。学校应积极营造书香校园氛围,通过多种方式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

学校可以在校园内设置读书角、阅读长廊等,摆放丰富的图书,供学生随时阅读。同时,还可以在教室、走廊等场所张贴读书名言、优秀读书笔记等,营造良好的阅读文化氛围。例如,在教室的墙壁上设置“读书之星”展示区,展示阅读表现优秀的学生照片和事迹,激励更多学生积极参与阅读。

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也是营造阅读氛围的重要途径。学校可以定期举办读书节、阅读竞赛、读书分享会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阅读成果的平台。例如,在读书节期间,开展“好书推荐”“读书征文”“经典诵读”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阅读的乐趣,提高阅读的积极性。

七、结论

在新课标视域下,优化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是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优化课程设计,整合多元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构建科学评价体系促进教学改进,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学能力,营造良好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等策略的实施,能够有效解决当前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然而,整本书阅读教学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应不断探索和创新,进一步完善教学策略,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整本书阅读中收获知识和快乐,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永利 . 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分析 [J]. 成才 ,2024,(23):75-77.

[2] 夏静婷 .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J]. 小学生作文辅导 ( 下旬 ),2024,(11):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