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职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融入职业素养的策略探索

作者

李倩

重庆经贸职业学院 409000

一、引言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个体准确理解和恰当表达信息的能力,是全球化背景下职业人士必备的核心能力之一。职业素养则涵盖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习惯等多方面,直接影响个体在职业领域的发展潜力。在中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教学与职业素养培养存在天然的融合性,二者的有机结合既能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又能满足行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当前,中职英语教学虽逐步重视跨文化交际内容,但在职业素养融入的系统性、针对性上仍存在不足,难以充分发挥教学对学生职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因此,探索科学有效的融合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职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在融入职业素养过程中,存在多方面问题。其一,教学内容与职业场景脱节,多数教材中的跨文化交际案例以通用日常场景为主,如节日习俗、社交礼仪等,缺乏与中职学生专业相关的职业场景设计,例如外贸专业学生所需的国际商务谈判文化礼仪、护理专业学生面对外籍患者的沟通规范等,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迁移到未来职业实践中。其二,教学方法单一固化,仍以教师讲授文化知识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的教学环节,无法有效培养学生在真实职业情境中的跨文化交际应变能力,也难以渗透职业素养中的团队协作、问题解决等核心要素。其三,评价体系不完善,现有评价多侧重学生对跨文化知识的记忆程度,以笔试考试为主,忽视对学生跨文化交际实践能力及职业素养表现的评价,如在模拟职业场景中是否具备尊重不同文化的意识、是否能规范自身职业行为等,无法全面反映教学融合效果,也难以引导学生注重自身职业素养的提升。

三、实施策略

在中职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中融入职业素养,需结合教学实际与学生职业发展需求,从教学内容重构、教学方法创新、评价体系优化等多个维度系统设计,确保融合过程具有针对性、实践性和有效性,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重构教学内容,对接职业场景需求

围绕中职学生的专业方向与未来职业岗位,重构跨文化交际教学内容,将职业场景与文化知识有机结合。首先,开展行业调研,联合专业教师与企业行业专家,梳理不同专业对应的典型职业场景中涉及的跨文化交际需求,例如机电专业的国际设备安装沟通、酒店管理专业的外籍客户服务等,明确各场景下需掌握的文化知识与职业素养要点。其次,整合教材内容,在保留基础跨文化交际知识的基础上,补充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文化案例,如为物流专业学生引入国际物流运输中的文化差异案例,讲解不同国家在交货期限、包装规范上的文化偏好,同时渗透职业素养中的诚信意识、责任意识,强调遵守国际物流规则对职业发展的重要性。

(二)创新教学方法,搭建实践体验平台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搭建实践体验平台,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内化职业素养。一方面,开展情景模拟教学,根据不同专业的职业场景,设计跨文化交际模拟任务,如外贸专业模拟国际商务谈判,设定不同国家的谈判风格差异场景,让学生分别扮演谈判双方,在沟通中学习应对文化差异的技巧,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注重职业素养中的沟通礼仪、团队协作,要求学生在谈判中保持专业态度,尊重对方文化习惯,合理表达自身诉求。另一方面,组织项目式学习,将跨文化交际任务与职业项目相结合。

(三)优化评价体系,关注综合能力发展

建立多元化、过程性的评价体系,将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职业素养纳入评价范畴,全面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首先,丰富评价主体,除教师评价外,引入学生自评、互评及企业评价,例如在跨文化交际实践任务完成后,学生先自我评估在任务中跨文化交际技巧的运用情况与职业素养的表现,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评,最后邀请企业行业专家根据职业岗位要求,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多主体评价能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与全面性。其次,完善评价内容,将评价分为跨文化交际知识、跨文化交际实践能力、职业素养三个维度,跨文化交际知识通过笔试考查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交际规则的掌握程度;跨文化交际实践能力通过观察学生在模拟职业场景中的沟通表达、应变处理等表现进行评价;职业素养则从职业道德(如尊重文化差异、诚信)、职业行为(如团队协作、责任担当)等方面设置具体评价指标,如 “在团队任务中是否积极配合他人完成工作”“面对文化冲突时是否能保持冷静并合理解决”。

(四)加强师资建设,提升融合教学能力

提升中职英语教师的专业能力,是实现跨文化交际教学与职业素养有效融合的关键。一方面,开展教师培训,定期组织英语教师参加跨文化交际与职业素养融合教学的专题培训,邀请专家讲解不同专业的职业素养要求、跨文化交际教学方法等内容,同时安排教师学习行业前沿动态,了解不同职业领域中跨文化交际的新需求,如跨境电商行业的跨文化沟通新方式,帮助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掌握融合教学的方法技巧。另一方面,搭建教师实践交流平台,安排英语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深入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职业岗位要求,如让英语教师到外贸公司参与国际业务沟通工作,亲身体验职业场景中的跨文化交际实际情况,积累实践经验;

(五)深化校企合作,拓展融合教学渠道

借助企业资源,深化校企合作,为跨文化交际教学融入职业素养拓展更多实践渠道。首先,邀请企业专家参与教学,定期邀请企业中具有丰富跨文化交际经验的员工走进课堂,开展专题讲座或担任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如邀请外贸企业的业务经理为学生讲解国际商务沟通中的文化禁忌与职业规范,分享实际工作中的跨文化交际案例,让学生直观感受职业场景中的文化差异与职业素养要求;在实践教学环节,企业专家与英语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跨文化交际任务,及时纠正学生在职业行为、沟通技巧上的不足。其次,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与具有国际业务的企业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到基地进行实习实训,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接触跨文化交际场景,如安排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到涉外酒店实习,参与外籍客户的服务工作,在实践中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在企业员工的示范引导下,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内化职业素养。

四、结语

中职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融入职业素养,是顺应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满足学生职业发展需求的重要举措。这一过程不仅能提升中职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助力其在国际化职业环境中立足,更能推动中职英语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为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有力支撑,最终实现中职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丽娟。中职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与职业素养融合路径研究 [J]. 职业教育研究,2024(2):45-49.

[2] 赵志强。校企合作视角下中职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实践探索 [J]. 中等职业教育,2024(3):38-42.

[3] 林晓燕。中职英语教学中职业素养融入的策略与实践 [J].英语教师,2024(1):56-60.